「選讀·國外」奧勒留:因為善與我同在,正義與我同在

◆ 當你的身體還沒有衰退時,你的靈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

◆ 使你自己保持樸素、善良、純潔、嚴肅、不做作、愛正義、崇敬神靈、和善、溫柔、致力於所有恰當的行為吧。

◆ 生命是短暫的,這一塵世的生命只有一個果實:一個虔誠的精神和友善的行為。

◆ 要使你自己適應於命運註定要使你同它們在一起的事物,以及你註定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那些人,要愛他們,真正地,忠實地這樣做。

◆ 當你打算投身快樂時,想想那些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德性,例如某個人的積極,另一個人的謙虛,第三個人的慷慨,第四個人的某一別的好品質。因為當德性的榜樣在與我們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展示,並就其可能充分地呈現自身時,沒有什麼能比它們更使人快樂的了。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些榜樣置於我們的面前。

「選讀·國外」奧勒留:因為善與我同在,正義與我同在

《月亮與狩獵女神》(荷蘭語:Artemisia、英文:Artemisia Receiving Mausolus' Ashes;Sophonisba Receiving the Poisoned Cup)是荷蘭畫家倫勃朗在1634年創作的。畫作顯示的人物有兩說:一是帕加馬王后阿耳忒彌斯正準備飲用僕人送上的酒杯,酒杯裡有她去世的丈夫摩索拉斯的骨灰。另一說是索芙妮斯芭正準備飲用她的丈夫送來的毒藥,以免她成為大西庇阿邪欲的犧牲品。注意:在黑暗背景中還有一老婦人。現藏於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

◆ 我猜想,你不會因你體重只有這麼些利特內而不是300利特內而不滿。那麼,也不要不滿於你必定只活這麼些年而不是更長時間,因為,正像你滿足於分派給你的身體重量,你也滿足於分派給你的時間長度。

◆ 一個熱愛名聲的人把另一個人的行動看做是對他自己有利的;那熱愛快樂的人也把另一個人的行動看做是對他自己的感官有利的;但有理智的人則把他自己的行為看做是對他自己有利的。

◆ 對一件事不發表任何意見,使我們的靈魂不受擾亂,這是在我們力量範圍之內的事情,因為事物本身並沒有自然的力量形成我們的判斷。

◆ 使你習慣於仔細地傾聽別人所說的話,儘可能地進入說話者的心靈。

◆ 那對蜂群不好的東西,對蜜蜂也不是好的。

◆ 如果水手辱罵舵手或病人辱罵醫生,他們還會聽任何別的人的意見嗎,或者舵手能保證那些在船上的人的安全,醫生能保證那些他所診治的人的健康嗎?

「選讀·國外」奧勒留:因為善與我同在,正義與我同在

《猶太新娘》(The Jewish Bride,荷蘭文:Het Joodse bruidje)是倫勃朗作於大約1667年的一幅畫作。該畫作的名字由一位19世紀的阿姆斯特丹的收藏家所取,他認為這幅畫描繪的是一位猶太父親為自己出嫁的女兒帶上項鍊的場景。但這一解釋後來不再被人們廣泛承認。關於畫中兩人身份的說法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倫勃朗在此畫中表現的崇高與深刻的愛情。該畫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 不要讓將來的事困擾你,因為如果那是必然要發生的話,你將帶著你現在對待當前事物的同樣理性走向它們。

◆ 對於理性的動物來說,根據本性和依據理智是一回事。

◆ 使你直立,否則就被扶直。

◆ 不管任何人做什麼或說什麼,我必須還是善的,正像黃金、綠寶石或紫袍總是這樣說:無論一個人做什麼或說什麼,我一定還是綠寶石,保持著我的色彩。

◆ 你忘記所有東西的時刻已經臨近,你被所有人忘記的時刻也已經臨近。

◆ 當一個人對你做了什麼錯事時,馬上考慮他是抱一種什麼善惡觀做了這些錯事。因為當你明白了他的善惡觀,你將憐憫他,既不奇怪也不生氣。因為或者你自己會想與他做的相同的事是善的,或者認為另一件同樣性質的事是善的,那麼寬恕他就是你的義務。但如果你不認為這樣的事情是善的或惡的,你將更願意好好地對待那在錯誤中的人。

「選讀·國外」奧勒留:因為善與我同在,正義與我同在

《夜巡》(荷蘭語:De Nachtwacht)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倫勃朗的名畫。完成於1642年,是荷蘭肖像畫黃金時代的傑作,現在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的館藏,但一般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展出。此畫為倫勃朗受僱於阿姆斯特丹射手連隊為其所作的肖像畫,倫勃朗一改以往肖像畫中人物按照尊卑順序排列的原則,另闢蹊徑作出舞臺化的效果。此畫所描繪的其實是白天隊長與副隊長(畫面中間兩位人物)的景象,因光線昏暗而被誤為是描繪夜間。倫勃朗受18個人的委託,酬金1600荷蘭金幣。最初完成的畫中一共有34個角色,其中除去付錢的18人外,還有16個支撐畫面結構的“模特”。後來畫面受水侵等損害,裁剪後比原畫略小。

◆ 不要老想著你沒有的和已有的東西,而要想著你認為最好的東西,然後思考如果你還未擁有它們,要多麼熱切地追求它們。

◆ 退回自身。那支配的理性原則有這一本性,當它做正當的事時就滿足於自身,這樣就保證了寧靜。

◆ 因為善與我同在,正義與我同在。

◆ 一個人可能更善於摔倒他的對手,可是他不是更友善、更謙虛;他沒有得到更好的訓練來對付所有發生的事情,也沒有更慎重地對待他鄰人的過錯。

「選讀·國外」奧勒留:因為善與我同在,正義與我同在

馬可·奧勒留(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面受過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馬可·奧勒留在位近20年,那是一個戰亂不斷、災難頻繁的時期,馬可·奧勒留的勤奮工作並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但是他的《沉思錄》——這部在鞍馬勞頓中寫給自己的書,卻成為一本流傳甚廣感人至深的名著。


本文來源:選自《沉思錄》,馬可·奧勒留著,何懷宏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圖片整理自網絡。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若有侵權,望告知,我們將及時刪改。感謝!

讓閱讀有質量 讓思考有靈魂

--------投稿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