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錯怪了太平天國?這場農民起義到底有沒有歷史進步意義?

靜夜史


太平天國運動,已經遠離我們150餘年了。關於它的功過是非,幾經反覆。有人汙衊它就是洋邪教在中國的變異,有人說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後來正面評價佔據了主流觀點。直到潘旭瀾的《太平雜說》2000年6月一出版,關於太平天國又開始有了新的評價。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場運動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黑格爾不是說“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現實的”嗎,現在我們來評價這場運動,也應該抱著客觀的態度來進行理性的分析。

它到底有什麼積極意義,又有多少負面影響,這樣抽絲剝繭分析以後再下最後的結論。

先簡短說說過程,太平天國起始點,就是以考了四次連秀才都不中的落魄書生洪秀全為首,用似是而非的拜上帝教為幌子,用驅除滿清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度為利誘,糾集著一批對滿清存在著憤怒和對自己命運不甘的一群人來反抗清政府的統治。說白了,就是一次普通的農民起義,只是聲勢造的有點大而已。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現實,壓迫下的反抗是歷史的必然,壓迫下的反抗是天然的正義。老百姓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洪秀全只不過是一根火柴而已。試問一下,如果說柴火是溼的,能點燃嗎?所以說,分析這個問題,不能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當然,我們得承認,這把火一旦點燃,就變成了熊熊烈火。造成社會的劇烈動盪,造成國民經濟的空前浩劫。下面我們先看一組數據,來直觀瞭解這場動亂造成的的損害程度。

太平天國最為人詬病的是,這場戰亂的死亡人數。1883年,一個美國傳教士稱:太平天國戰爭造成中國人口的損失為5000萬。而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則估計太平天國戰爭導致的人口死亡數為2000萬。這是當時在中國的外國人所作的估算,沒有多少事實依據。

中國當代人口史學者在確鑿的史料基礎上,對此進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根據太平天國前後《戶部清冊》所載的戶口數,認為從1851年到1864年中國人口銳減40%,絕對損失數量達1.6億;

第二種意見則將戰前的人口數據與1911年宣統人口普查資料進行對比研究,認為太平天國戰爭僅給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就至少達到5400萬,如果再考慮到其它戰場湖南、廣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損失,那麼太平天國戰爭給中國帶來的人口損失至少在1億以上,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達7000萬。

不管以上哪種估算成立,都不能否認,其人員損失是巨大的。再考慮到時代不同,二戰時已經有了先進武器,而太平天國時期用的是冷兵器,主要的作戰武器就是大刀長毛。所以,戰鬥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慘烈。

最後的結論,太平天國戰爭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而且也可以稱之為全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

為了平定這場大亂,清朝政府付出的軍費開支將近3億兩白銀(2.9169億),這相當於清政府六年的財政收入的總和。(這是數據)。太平天國這邊呢?最少估計也在1億兩白銀以上(這是估算)。二者相加幾乎相當於1900年庚子賠款的全部金額。

這場運動給經濟帶來的破壞更加嚴重,江南地區本來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一直是清朝的賦稅中心。但是戰後的江南已經是一片狼藉,當時的文人詳細描述了當時江南地區的慘狀:“浙江地區昔日的小康之家,今日已經消亡了一大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戰前城中居民有80多萬,戰後僅剩下了幾萬人。安徽南部到處都是白骨和野草,行走幾十裡都找不到一個人影。江西地區一路聽不到雞犬之聲,只有倒在兩旁的饑民”。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數字觸目驚心。但反過頭來想一想,造成這麼巨大的損失只是單方面的責任嗎?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說,是雙方的損失加上無辜的百姓,那麼,這個責任由誰來擔呢?有壓迫就會有反抗。只能說明壓迫手段很殘忍,反抗很激烈而已。

但是有一點洪秀全集團是必須承認的:一個是提出了革命綱領,但沒有實施;一個就是上下脫節,革命的領導層蛻變成了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腐化層。

比如違揹人道,實行嚴厲的禁慾主義。

《天條書》第七天條要求“天堂子女,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雜。凡男人女人姦淫者名為變怪,最大犯天條。”

“犯第七天條,如系老兄弟定點天燈,新兄弟斬首示眾。”

“凡夫妻私犯天條者,男女皆斬。”

“凡強姦經婦女喊冤,定即斬首示眾,婦女釋放;如系和姦,即屬同犯天條,男女皆斬。”

也就是說,天平天國的民眾只要是和異性發生了性關係,無論是兩情相願,還是強姦,都是犯下“姦淫”罪,格殺勿論——即便過夫妻生活。

這是對普通老百姓的要求,但是,在高層統治集團是如何實行的呢?

洪秀全在組織金田起義的時候,就已經搞了15個女人在身邊享用。 在永安州又搞了36個女人睡。 據《江南春夢筆記》中記載,洪秀全的天王府裡有愛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個名位共208人,24個王妃名下又有奼女、元女等7個名位共960人,光妃嬪就有1168人。加上宮中服役的女官,總計有2300多名婦女在天王府陪侍天王一個男人。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後來供認說正式的妻妾共88人。

洪秀全因妻妾太多,連姓名都記不住,乾脆一概編號;而且寫了幾百首管教妻妾的《天父詩》叫她們背誦,這些良家女子遂完全成了他縱慾的性工具。

一日,在後林苑,讓宮女拉著車遊覽,興奮中曾作詩一首:

拉車對面向路行,有阻回頭看兜平。

苑內遊行真快活,百鳥作樂和車聲。

洪秀全還仿照過去的皇帝的做法,弄來80個男童,準備搞成太監,但閹割是高難度的技術活,結果閹了80個,死掉77個,剩下的3個也都成了廢人,只好作罷。

東王府也同樣富麗堂皇,尤其是所藏珍寶,竟超過了天王府。

一邊是全面禁慾,一邊是紙醉金迷。這樣的政權,不要說等曾國藩來打了,極端的兩極分化就能毀了自己。

這是高階層的享樂吧,還有一個人人平等問題。由洪秀全撰寫或主持寫成的《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政治主張根本沒有實行過。

從這個文件全文來看,那26個字不過是些門面話。實際內容綜合起來,就是要將佔領區農村改造成兵、農、教合一的社會。讓農民成為戰時打仗、平時勞動的工具。農民除了連口糧都不夠的“接新谷”外,其它收穫一概上交。也就是“耕田奉上”,讓“功勳等臣,世食天祿”。這是對底層百姓勞動成果的殘酷剝奪。

試問,跟他一起的廣大農民,起義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填飽肚子,改善生活,現在,連正常的夫妻生活都要禁止,由此可見,對人性的摧殘達到了何等的地步!

太平天國的封建等級之森嚴,史所罕見。

早在永安建制時就明確規定“貴賤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嚴”,君臣上下之間稱呼、服飾、輿馬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違者要受到嚴懲。官員朝見天王時必須下跪三呼萬歲,見王爵則要下跪三呼千歲。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轎,東王乘四十八人抬大轎,甚至連基層小官兩司馬也乘四人抬轎。諸王出行有盛大的儀仗隊,所有官民都必須迴避或跪道旁高呼萬歲或千歲,倘有繼續步行者則斬無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了嚴懲。

看了這麼多,觸目驚心了吧。但這和一般的起義者有個毛的關係,他們也是深深的受害者。這些罪責,如果歸到太平軍的領導層大家無可厚非,歸到為了反抗統治階級而英勇作戰和獻身的義軍兵眾,就有些張冠李戴了。

但是按照辯證法的闡述,事物都是兩方面的,就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嗎?有的,大大的有。我們詳細分析,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層的積極意義:

太平天國運動,正是因為它的的崛起,徹底打敗了滿清無敵的神話,橫掃半壁江山。在這樣極度混亂的狀況下,滿清軍隊毫無辦法,不得不啟用漢人,漢人再次獲得了帶兵的權利。

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漢人崛起了,南方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控制了幾個省的大權,軍權經濟權利,滿清不得不對漢人有所讓步。漢人的傑出人才從此層出不窮。湖南,安徽,兩廣,等地出現了一大幫人才。

最後漢族的生存空間大大擴張了, 漢族開始了大規模的海外移民,北美南美南洋澳洲都是漢族移民的對象。

所以後來的辛亥革命一起,舉國響應,因為那之前的幾十年,漢人已經奪取了很多的地方權利。

  

第二層積極意義:因為各種歷史機緣,這場運動沒能獲得全國政權,而是被消滅,但它給這個老政權留下的遺產是非常正面的。

其中最正面的遺產,就是大量的人員損失,這點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大量的人口減少,意味著人口壓力降低,活下來的人擁有了更多的人均土地,他們可以更好地養活自己。

由此滿清皇帝與朝臣們終於意識到底層人民的生計問題,從而被迫做出一些變革,以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第三層積極意義: 這麼一場發生在富庶地區的、聲勢宏達的農民運動都被鎮壓了,對新疆、西藏等邊遠地區絕對是一個震懾,所以從客觀上提升了政府的向心力。

這一觀點別人聽起來可能匪夷所思,但是我們看一下歷史事實就能知道,當年的辛亥革命,只是以推翻滿清政府為目標,不可能想的很多、很遠。

但是革命成功後,這些地區實際上沒有任何勢力來約束和控制,但是他們都在等信,都在觀望,都在等待清政府的指示,並沒有鬧獨立。在這一點上,辛亥的革命軍是不會想到的,只能說明當時滿清政府的威望和向心力還是存在的。

綜上所述,太平天國運動,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它的影響力十分深遠,破壞力十分巨大。

《清史稿》 趙爾巽

《太平天國開國史》鍾文典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2

《太平雜說》潘旭瀾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0年6月


老衲侃春秋


如果你認為太平天國是農民起義,而且他的意義是促進了近代的歷史進程,那麼你真該好好認真的反省一下自己對歷史的認識了。誠然清末時期內政腐敗國防贏弱,但總歸是一個由政府把持國民命運的正常國家。太平天國是由一批落魄書生和商販走卒聚集起來,以拜上帝教為幌子迷惑鄉間無產百姓而興起的邪教組織。中國自開基立國始就沒有一次是真正的農民開國為帝的,中國是以農業為基礎的農業大國,農民向來重視土地以土地為生存的根本大部分有產農民怎麼會拋家棄地的鬧起義?就算是無產農民也都捆綁在鄉間地頭為租種的土地勞作怎麼會有閒情逸致反抗命運?遇到荒年農民階級也都從未敢真正的反抗命運,因為他們知道土地比什麼都來得重要沒有哪個理想比得過土地珍貴。中國的起義反抗命運者大都是工商業階級和真正的無產流氓階級,他們沒有農民那種土地情結也沒有那些值得他們牽掛的資產,一但他們平靜安穩的生活狀態被某些天災人禍所改變,這個階層的人必定會越來越想改變現狀而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往往這種反抗都會以某種理念武裝自己的行為使得他們的行為合理化,而最好鼓動的就是沒有文化不識字的無產階級。太平天國就是這樣以落魄書生洪秀全為首用事實而非的拜上帝教為幌子,用驅除滿清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度為利誘,糾集著一批對滿清存在著憤怒和對自己命運不甘的一群人來反抗清政府的統治。梵蒂岡在太平天國風起雲湧時曾以極大的興奮之情派使者考察過這個東方的拜上帝教,他們本以為上帝的福音也會在東方古老的國度開花結果,在兩年的考察後梵蒂岡的使者最終總結了一個事實,太平天國是一個邪教組織他們是反教會和反人類的。梵蒂岡的意見使得英國和一些歐洲信奉上帝的國家轉而支持清政府,在外交輿論和恣情態度上慢慢向清廷靠攏而孤立太平天國。天平天國縱橫江南地區把中國最富庶的地方蹂躪的滿目瘡痍,平常百姓和縣市州府都被燒殺搶掠一空使得當時的戰亂地區人口數量在幾年間少了億萬。太平天國的出現導致清末國力衰微民不聊生,江南地區更是哀鴻遍野餓殍滿地這次動盪直接成為了清朝滅亡的導火索。


張揚一世


太平天國本身毋庸置疑是歷史倒退,不僅是歷史倒退,還把原本災難不斷的清末又拖入了更深的深淵。但是,如果非要講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那也不是沒有,只是這些歷史意義不是太平天國自己本身,而是由這場運動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比如我認為太平天國最重大的意義就是加速清廷的滅亡,甚至最後促成清朝皇室的和平退位。

因為在太平天國期間,清皇室最精銳的綠營和八旗兵被打的支零破碎。而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臣崛起,這是太平天國最直接的影響,不管是朝政還是軍隊中,漢族比例史無前例的擴大,這對清廷最高層統治的動搖,將是史無前例的。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沒有李鴻章就不會有袁世凱,沒有袁世凱為首的漢族大臣,以及八旗軍隊的沒落,最後清廷絕對不會同意和平退位。隆裕太后之所以原因和平更迭政權,最主要的原因八旗已經無兵可用,到處都是袁世凱的北洋軍閥,也基本都是漢人。

所以這裡是可以看成是太平天國所引起的蝴蝶效應的,但絕對不是太平天國運動本身的歷史進步。


三觀粉碎機


太平天國運動於公元1851年到1864年,前後持續了十四年。到底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佔有怎樣的地位和具有怎樣的意義呢?

我們如果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可以將其映射為相同地位的時代,看看和它相同進化發展意義的事件,我們或許就豁然開朗了。

映射的方法為,任意指定時間,距離時代等比數列的極限公元2369.8年的時間長度,連續乘以或者除以公比2.618,得到的一組時間,轉化為公曆紀年,這些時間就具有相同的發展地位。

公元1851年,距離2369.8年,有518.8年,乘以2.618,為1358.2年,轉化為公曆紀年為公元1011年的歐洲。再追溯一次為公元前1188年的中國商朝。

公元1011年,加14年乘以2.618,等於公元1047年。公元1011年到公元1047年,歐洲的地位,就等同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清朝,

公元前1188年,延續14年乘以2.618的平方,等於公元前1092年。

商朝這段歷史正是武丁去世後,商朝走向內亂的歷史。

公元1011年到公元1047年,也是拜占庭經歷了三個世紀的繁榮後,走向衰落的歷史。

由此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在新舊時代之交,清朝衰落的表現形式。因而,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的一個內在的側面。其根源為清朝的衰落,清朝應該承擔這個歷史的責任。


概率存在


一個民族專制的滿清,以征服者自居,搞愚民政策,漢人甚至連奴才都不是,會有民生、民權?太平天國為什麼能興起,前期順人心,順歷史大勢,失敗後的文字,多為滿清所過濾。如果沒有太平天國的十幾年,滿清會倒?大樹需多搖幾下,動下根基,後來的才易。還在文字上毀太平天國的,不是當時滿清權貴後人,或者如曾國潘既得利益者,也是被洗腦者。孫中山為什麼要推翻滿清,因為當時朝廷權貴利私不利民,唯有推倒,方可有民生民主民權的強大中國。


不幸的小草


一般來說,太平天國運動起到的積極意義包括:

第一、農民階級首次提出了綱領性的文件《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但是這能說明了什麼呢?從陳勝吳廣起義到黃巢、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確實沒有提出這種綱領性的文件,但是其起義規模、影響範圍、持續時間、對所在朝代的打擊、對百姓和破壞力未必不如太平天國。只是太平天國提出了更具時代性的口號,比如男女平等,反對重農抑商,鼓勵發展科技等等,但是又實現了多少呢?

第二、發展對外貿易。歷史發展到這個階段了,試問當時的清政府沒有發展對外貿易嗎?

第三、加速封建制度的崩潰。太平天國運動確實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但是也給整個歷史進程帶來了巨大的阻礙,畢竟當時清朝已經逐漸開始一系列的改良運動,如果有一個穩定的國內政局,可能不至於在對外戰爭中一敗再敗,所謂禍國殃民可能正是如此吧。在這方面來說,這場運動實在是歷史的一個倒退。

但是太平天國確實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就像陳勝吳廣起義一樣,他們雖然沒有直接消滅秦朝,但是一人振臂高呼而萬人響應,如果沒有這些領頭人站出來,可能很多人不會意識到清朝已經到了不得不滅的地步了吧。


國史通論


太平天國本質上是一場農民起義,它是受天災人禍而引發的一場起義,同清政府比起來,太平天國很不成熟,其主張更是落後。

那麼這場起義究竟有什麼進步的意義呢?


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外,太平天國,也有不少鮮為人知的進步之處。

在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就積極實施對外貿易政策,並開展正常的對外貿易。對外貿易的方針是平等互利、積極開放、獨立自主,這可與當時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閉關保守形成鮮明的對比。


1863年,上海出口茶葉1200萬磅,比1858年翻了一番;1862年,在上海報關的輪船180艘,上海進口關稅收入三百三十多萬兩,兩碼頭收入五萬多兩,極為繁榮,而這,與太平天國起義也有一定的關係。

此外,太平天國不僅對鴉片輸入的態度極為強硬,對英國人的態度更是排斥。

1854年,楊秀清在給英使的一封信中寫道:“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

從太平天國對外的態度上看,他們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不堪,自然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


除此之外,太平天國還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弱與崩潰,清王朝的統治變得更加風雨飄蕩。

當然,太平天國也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曾進行過大規模的燒殺搶掠,破壞性很大,再比如,其後期所提出的綱領,要麼存在空想性,要麼不符合這一階級的需求,再加上後面內部的“分歧”,最終導致其慘敗。


金兔歷史


為了看清楚我們必須先把鏡頭拉遠,2000多年來中國為什麼一直是君主專制制度,一個原因是早期的君主找到了一個被改造好的儒家,用來矇蔽了老百姓認為這種制度就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更重要的一層是,馬克思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決定社會的上層建築,那政治制度的改進,得益者就是新的生產關係的中的統治階級,而損失利益的就是就舊生產關係中的統治階級,只有這兩個階級的鬥爭,才是社會政治制度前進的真正動力,中國的封建制度(農奴制)進步到,君主專制(佃農制)的動力不是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鬥爭,而是奴隸主封建領主和新興的地主階級的鬥爭,也就是春秋戰國當中的戰爭;英國的封建制度進入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鬥爭是資產階級和封建領主之間的階級鬥爭,(即光榮革命)不是農奴的起義。現在再說回中國的農民起義,不管起義的領導者是不是農民?但是參加起業等絕大部分是農民,叫農民起義沒錯。肯定不能對他們期望太高,他們指望自己能成為地主成為皇帝,這是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思想體系所限制的,指責也沒用,農民起義到底有沒有進步意義?農民起義是農民向地主階級討價還價的一種手段,如果起到這種作用,那我們就認為它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我們應看到農民起義軍在達到一定的勢力時候,他們實際上就變成了地主階級的代表了。現在在看太平天國起義,他們的領袖,在取得部分勝利後,就急著當皇帝享受著奢華,對太平天國的臣民的壓迫比清朝更嚴重,再加上他們殺人很多,所以不具備進步意義。


泰叔65277677


一幫惡棍。騙子愚民。愚粉鬧得粉身碎骨。妻離子散。小家亡。國家亂!


原生態yao


太平天國,本質就是"基督一神教亂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