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除了金字塔以外,方尖碑是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建筑象征。

目前全世界一共存有29块古埃及方尖碑,但埃及却只有9块,连一半都不到。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还能有什么比流芳千古的瑰宝落入他人手中更令人悲痛?

在这一点上,埃及人也和我们同样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曾经的古埃及文明留下了数不清的宝贵遗产。

神秘金字塔、宏伟神庙、贵族墓壁画、狮身人面画等等像施了魔法,令后世神魂颠倒。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但它们却在时代的变迁中遭到了欧洲列国无情的抢夺以及洗劫。

他们甚至连那些整块雕琢、重达数百吨的方尖碑都不放过,挖空心思运走。

正是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夺,古埃及方尖碑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像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土耳其、波兰、英国、美国等都有。

在缺乏现代科技的过去,我们也不免好奇这些巨石是如何实现运送和竖立的?这些方尖碑仍竖立于世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原本放在神庙两旁的方尖碑如今只剩一座了

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耸立着大小不一,形色各异的方尖碑。

它早已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方尖碑之都。

如果你在罗马的广场上漫步,都不难见到方尖碑的身影。

方尖碑通常由底座、碑体和尖顶三部分构成。

它的碑体呈下粗上细的棱锥体,其底座的长宽高则是根据碑体来定。

其顶部与金字塔尖相似,由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着。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拉特兰方尖碑: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埃及方尖碑,也是意大利最高的方尖碑,于在4世纪被运到罗马

当日光高照时,碑尖会如耀眼的太阳般闪闪发光。

走近一看,你会发现它是由一整块的花岗岩雕刻而成。

据记录,古埃及方尖碑的高在9至30米之间,重量在100至400吨左右。

碑身上刻有精美绝伦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出现在意大利的古埃及方尖碑,大多是历代罗马皇帝克服运输困难,从埃及抢来的。

早在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就攻占和征服了古埃及,并对其进行掠夺和毁坏。

为了炫耀战争的胜利,罗马皇帝下令连放在神殿两旁的方尖碑也要搬回罗马。

原本纪念古埃及法老功绩和歌颂神祗功德的建筑物,一夜成了罗马权利的象征。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很快,罗马人就开始建造一种特殊的船只,将方尖碑带到意大利半岛。

根据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述,其运送的过程甚至比方尖碑更令人惊叹。

如何将方尖碑移到这艘大船的细节已无法得知。根据史料推测是,靠大量人力用绳索将方尖碑拉到木撬上,再拖运至船附近的地方。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但当时船在托运的时难免会振荡,又如何保护方尖碑的完整性呢?

据史料记载,古人想出的绝妙方法是,往碑石的周围填充了满满当当的扁豆。

美味的豆类能缓冲所有的振动,就算在恶劣的海况下也能防止宝贵的负荷破坏。

因此,方尖碑能顺着尼罗河,穿过地中海,安全抵达目的地。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等到了罗马后,作为胜利象征的方尖碑只是用来修饰竞技场、神庙和坟墓。

不光是碑身铭文的价值完全被忽视,中世纪更是有大量方尖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这些古埃及人用智慧浇筑的精美建筑因得不到任何保护而惨遭岁月遗弃。

直到16世纪,教皇西斯托五世在位时才下令对罗马城遗留的方尖碑修复。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现立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上的方尖碑就是在那时竖立的。

凭借当时的工程技术,其过程之难不亚于登天。

何况当时教皇还要求将它移动275英尺到特定的位置,几乎所有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相传文艺复兴的巨匠米开朗基罗去现场考察后,都使劲摇头说没办法。

但这位教皇可不理会这些,频频下令征集设计方案。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高压之下,一位默默无闻的建筑师助理多梅尔尼·丰塔纳交出了可行的方案。

他先是在方尖碑的周围设计制造了一座木制塔楼。然后再将绳索和轮滑系统相连,指挥着工人采用滚筒递进的方式将碑体慢慢抬起再移动。

光是这次搬运就动用了900多名人力、75匹马、以及数十部链式绞车。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而广场上建造了一个人造堤坝能使方尖碑慢慢滑入预定位置,并将其直立。

竖立方尖碑那天的工程吸引了数以万计前来观看热闹的普通百姓。

他们见证了丰塔纳将这座82英尺高、385吨重的巨石顺利竖立的超级工程。

这次的成功不仅使丰塔纳一举成为建筑大师,也极大鼓舞了其他方尖碑的重新发掘和重置。

之后这些方尖碑被移到城中,将罗马从中世纪城市变为了巴洛克风格的城市。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上的方尖碑

如今竖立在罗马的古埃及方尖碑,它们多少有挪过窝,都曾经历类似艰难的过程。

比如在圣母大教堂前面,就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方尖碑,被称为“密涅瓦的小鸡”。

它从公元244—311被掠夺到罗马,但也是到1667年才被重新竖立起来。

有意思的是,著名建筑师贝尔尼尼特地给它设计了一个大象的基座。

将仅有5.47米的方尖碑放置在一头大象背上,就好像是大象驮着方尖碑。

碑身上还特地记载了一句铭文:只有坚实的大脑才能承受如此的智慧。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这是罗马最小的方尖碑,高度为5.47米

除了遭到罗马等国的肆意掠夺外,方尖碑流失惨重的账或许得算到一个“败家子”身上。

他就是曾任埃及总督的穆罕默德·阿里,被视为开创现代埃及史的先驱。

在他统治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近代埃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穆罕默德·阿里

不过身为阿尔巴尼亚人的阿里,似乎并不爱惜埃及人留下的珍宝。

他毫不吝啬地将埃及自家的宝贝送给其他国家。

比如1830年,出手阔绰的阿里将一块方尖碑赠与法国国王。

理由是为了感谢法国考古学家商博良破解罗塞塔石碑的谜底,揭开古埃及文字的千年之谜。为此国王还回赠了一座平淡无奇的钟楼。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法国国王直接威逼利诱抢过去的。

为了能把它运走,300多名法国人在方尖碑的周围挖了一条运河。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此外,他们造了一艘很大的船来装载方尖碑,并耗时近三年的海上航行才抵达法国。

又用近三年的时间才将方尖碑竖立在巴黎协和广场,可以想见其过程之艰辛。

如今这座高23米,重230吨,有3千多年是巴黎协和广场上最醒目的标志。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巴黎协和广场的方尖碑

又比如为了感谢英国海军打败法军的入侵,阿里于1819年赠给伦敦一座方尖碑“克莱奥巴特拉之针”。

英国政府对此举表示欢迎和振奋,但没过多久他们就皱起了眉头。

原因在于这块方尖碑相当庞大,长约21米长,重达120余吨重。

将它从亚历山大港运到伦敦,所要付出的运费实在是太昂贵了。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由于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英国政府只好将它长期寄存在亚历山大。

直到1877年,英国威廉·詹姆斯·威尔逊爵士慷慨解囊,全额承担了运输方尖碑的费用。

可有了钱,要想将这块碑石运回伦敦,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工程师约翰·迪克松挖空心思,设计出了一个长28米、直径4.6米的巨型铁制圆筒。

然后他将方尖碑装进圆筒内,并密封起来作为浮筒式船体。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船体上还安装了必要的船舵、桅杆、船尾、龙骨等技术措施来保证方尖碑的安全。

最后这个船体再由一艘大型拖轮牵引着驶向伦敦。

可在1877年10月14日的运输途中,灾难突然来临。

席卷而来的风浪几乎要让船体淹没了,并导致船上的6名船员丧生。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所幸浮筒并未沉没,英国派去的救护船只将它拖往附近的港口检修。

之后,它又启程向英伦进发。历经难险后它才于1878年1月21日抵达英国的国土。

次年8月,这座方尖碑终于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维多利亚堤岸竖立起来。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古埃及方尖碑还是欧洲列国通过掠夺的方式抢走的。

好在那些抢劫者的强盗行为,无损于方尖碑的高大形象。

雄伟浑厚、气势宏大的方尖碑对世界建筑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西方许多大城市,仿造方尖碑的建筑随处可见,开启了“地标式”建筑先河。

比如下面这座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就是一座模拟方尖碑的高塔建筑。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只是就算科技再发达,再怎么仿造,也不及3千多年前的古人们在没有任何切割、雕凿、运输、起重工具等先进技术建造的精美。

光是从这些运输和竖立方尖碑的故事,就能发现古代建筑者伟大的智慧和能力。

而竖立于纽约中央公园的古埃及方尖碑却能没得到好的保护,其碑身上的象形文字遭到风化。

为此,2010年埃及古代博物馆的馆长扎希·哈瓦斯公开写信对其指责:“我有责任保护所有的埃及文物,无论它们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倘若纽约中央公园管理处或者纽约市不能妥善地保护方尖碑,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这宝贵的遗产带回埃及,将它从毁坏中拯救出来”。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纽约中央公园竖立的方尖碑

这位馆长也因不遗余力地大力追讨海外流失的埃及文物而闻名。

因为自18世纪以来,英、法、德、美等国也对埃及大量窃掠,使埃及无数珍宝散落于世界各地。

类似地,我国因战争掠夺而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计,令人心痛。

就算在和平年代,要想促成国宝“回家”也依旧任重道远,仍需要不断努力。

俗话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面对那些仍漂泊在外的文物,我们在悲伤之余也更懂得它们的珍贵。


连重达数百吨的巨石都要运走,欧洲国家是有多缺“文明”?


诚然,它们不一定非得像古埃及方尖碑那样壮观巍峨,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

正如《国家宝藏》所言:每一个文物的生命轨迹都是令人为之叹服的。

那些刻在文物里的民族文化基因,是其他国家的人永远无法拥有的。

Obelisk.Wikipedia.on 19 October 2018, at 16:42 (UTC).

Obelisks on the Move By The Iris

Della trasportatione dell'obelisco Vaticano e delle fabriche di Sisto V

10 Awesome Obelisks From Around The World

"Mysteries of the Nile | August 27, 1999: The Third Attempt". Pbs.org. 27 August 1999. Retrieved 14 June 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