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水滸怎麼樣,是否勝過原著?

一覽眾河小


我覺得從情節來說,這版續書實在非常曲折,但是考慮到如此複雜的故事竟能在短短十幾回內講完,其突兀與粗糙也就可想而知——似乎一夜之間梁山上的所有人便全部識破了宋江的偽善,也再也談不上什麼弟兄義氣,只是各懷其志地暫時在梁山棲身而已。我個人並不反對用陰謀論解釋梁山上發生的一切,但是前提應該是故事發展要符合原著,而這一點作者做得並不好:比如擁立柴進和派系鬥爭的情節就很難在原著中找到蛛絲馬跡,而描繪宋江整天因為害怕陰謀敗露而惶惶不可終日、畏首畏尾就更為誇張了(在原著中宋江應該算是梁山人馬凝聚力的所在,而在《殘水滸》中恰恰是因為他始終不得舊軍官之心而導致了梁山的分裂)。當然《殘水滸》的情節不都令人費解:宋江謀害晁蓋似乎就是一種常見的觀點,而且也能跟晁蓋古怪的遺囑相呼應;至於吳用最終拋棄宋江也算符合邏輯,畢竟這位秀才在心狠手辣方面遠勝王倫啊。


一嘛咕


作者說,他標題中的“殘”表示的是梁山內部派系的鬥爭以及分裂。所以全書也就成了一部充滿卑劣算計的陰謀論式作品:梁山頭領原本暗自盟誓起兵擁戴後周子孫柴進為主,但是宋江的個人野心最終使他將柴進視為最大的對手,欲除之後而快;宋江假託史文恭之名謀害晁蓋,令林沖和吳用不寒而慄;所謂的天書只是宋、吳二人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強迫金大堅和蕭讓假造的(有趣的是,施蟄存先生有個短篇寫的就是類似的故事);盧俊義和燕青上山之後便聯絡梁山中昔日的軍官,他們決定遠離殺人越貨的強盜,重新投向朝廷的懷抱,這種離心離德使得吳用再也不能輕易調兵;在不得已招安的時刻,吳用拋棄了宋江,獨自與种師道達成協議,導致了梁山最後的分裂,使得宋江和忠於他的三十六人輾轉投降張叔夜(注:一,《宋史》中無宋江一夥共三十六頭領的詳細人數記錄;二,據《宣和遺事》,宋江投降張叔夜之時,吳加亮、李進義等仍為他的部下,在三十六人之內)。

我覺得從情節來說,這版續書實在非常曲折,但是考慮到如此複雜的故事竟能在短短十幾回內講完,其突兀與粗糙也就可想而知——似乎一夜之間梁山上的所有人便全部識破了宋江的偽善,也再也談不上什麼弟兄義氣,只是各懷其志地暫時在梁山棲身而已。我個人並不反對用陰謀論解釋梁山上發生的一切,但是前提應該是故事發展要符合原著,而這一點作者做得並不好:比如擁立柴進和派系鬥爭的情節就很難在原著中找到蛛絲馬跡,而描繪宋江整天因為害怕陰謀敗露而惶惶不可終日、畏首畏尾就更為誇張了(在原著中宋江應該算是梁山人馬凝聚力的所在,而在《殘水滸》中恰恰是因為他始終不得舊軍官之心而導致了梁山的分裂)。當然《殘水滸》的情節不都令人費解:宋江謀害晁蓋似乎就是一種常見的觀點,而且也能跟晁蓋古怪的遺囑相呼應;至於吳用最終拋棄宋江也算符合邏輯,畢竟這位秀才在心狠手辣方面遠勝王倫啊。


劉英演員


《水滸傳》和《腦殘水滸》從觀念角度來講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說這句話並不是要貶低程善之先生的著作,而是說《腦殘水滸》的整體思想較《水滸傳》更接地氣,下面邏輯文史姨就簡單說說我的讀後感。

清末俞萬春有感於各地的起義及暴亂行為,就大筆一揮把梁山好漢定義成無惡不作的強盜,最終讓他們全員團滅。而民國程善之寫《殘水滸》也是有感於到時某些行動的,所以我們就發現《殘水滸》中的好漢們過於熱血與理智,彷彿個個被主體思想輻射一般。而《水滸傳》原著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情節和矛盾在《殘水滸》中被“合理”的解釋開來。比如說為什麼有的好漢純粹是被騙上山卻也心甘情願的聽從宋江和吳用的調遣,有的人被梁山“兄弟”殺了全家也很樂呵的為水泊效力,程善之抓住這些矛盾點開始大肆的展開頭腦風暴,自然,一些我們覺得壓根就不是好漢的人被自己的“兄弟”所殺就快感無比了。

在小說的開篇,程善之先是從梁山供給問題著手,說我們不能在這方圓八百里內坐吃山空,應該佔領幾個城池去拓展業務,於是梁山小分隊就開始規劃自己的地盤擴展計劃了。其實程善之這麼處理就已經背離施公的主旨了,在施公筆下樑山好漢確實並非都是好人,但頭領宋江是堅定的愛國人士,不會主動做這種的攻城拔寨的造反之舉的(逗比程善之,讓武松和李逵、項充、李袞去劫軍餉,還讓武松掛了彩,原著中武松會做這種事?)。這不打不要緊,一打就打出情懷了,林沖和舊友王進相遇,得知王進一直在老種下辦事,二人相談甚歡,這也為之後林沖、史進、曹正、魯智深、武松、施恩、焦挺投靠老種埋下了伏筆。

其次,程善之開始為大家解釋原著中一些矛盾點,比如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患者扈三娘病好了,她殺了李逵為家人報仇,還把人頭擺在宋江面前,氣的宋江哇哇大叫;程小姐知道董平是殺父仇人,先把自己弄流產了,再用毒酒毒死董平,最後自己自殺;而秦明也知道了青州時間的始作俑者,於是對小舅子花榮冷眼相看,花榮愧疚無比鬱鬱而終;而欒廷玉和扈成則成為了梁山的剋星,死在欒廷玉手下的好漢近10人。

緊接著,我們一直關心的派系問題在《殘水滸》中也被很清晰的排開,全書大致分為朝廷派系、宋江派系、綠林派系三類,而後期宋江派系中的吳用又“自立為王”,帶著一些不想死的好漢投奔了朝廷,這樣一來宋江註定無法洗白,於是程善之也參考俞萬春的手段,給宋江安排了36個和他一起逃跑的好漢,最後讓張叔夜將其一網打盡。除此之外朝廷舊將仍官復原職,接受招安的人也各自為官,而反對招安的人幾乎都被殺,還有幾個長相奇怪的人直接去了金國。

總的來說《殘水滸》的思想更接近現代正常人,難免有穿越之感,就整體文筆而言敘事的場面太多,打鬥的場面太少,並且各好漢的結局也很是牽強,為了寵吳用過度的黑宋江。如果《水滸傳》打100分的話,《殘水滸》也就55分吧。


《蕩寇志》65分,《水滸後傳》80分。


邏輯文史游


乍看書名,以為是什麼網絡寫手的遊戲之作,原來卻是民國時文人的作品。大致瀏覽了一下,難怪這本書沒什麼名氣-寫作風格不討人喜歡、天馬行空毫無根據的篡改人物形象。先說寫作風格。原著雖然多數人認為是和《史記》一樣的憤書,但這個憤既有個人懷才不遇之憤,亦有對國家不能盡用賢能、致使賢能之士只好放浪形骸流落於江湖之憤。而《殘》作者老程的憤,卻完全針對原著中的人物,言語之中充斥著尖酸刻薄-這哪兒是寫英雄好漢?從這點來說,這書就已經淪落為全部續書中最小家子氣的一本。《蕩寇志》是水滸愛好者不願意看、但最終都不得不看的一本續書,看完之後,反而覺得那些英雄好漢們的形象更魁偉起來!而且老俞寫此書雖然是旨在慢剝英雄好漢,卻也如實描寫出梁山好漢們之間的情義,這種情義到了《殘》作者老程筆下卻蕩然無存,原著中的梁山好漢突然就成了無情無義之輩甚至不共戴天的仇人-比如關勝竟然一刀就殺了段景住,況且是當著宋江的面,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梁山存在派系,這是事實,但怎麼可能一下子就到這種兒戲一般的地步?並且我可以武斷的說,這老程對水滸的熟讀程度遠遠不如老俞,看看《蕩》中好漢們的情義與關係,完全符合原著。但到了《殘》中,朱武被殺,史進作為同在少華山落草的好兄弟,竟然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悲傷,倒是戴宗為朱武等人的慘死痛哭,這是一個熟讀、精通水滸的人能夠寫出來的?這老程大概都沒看過原著,只是聽說了一些水滸故事罷!


微笑學堂


田連元的水滸傳不是施耐庵所著的那個版本,而是另外一個版本,與原著相悖很大。張少佐亦如此。單田芳最接近原著,但是其中也不缺乏單田芳自己的武俠創作,說實話給該書減少了可鑑賞性


沉默的跑步者


我沒有看過殘水滸,無法比較評價,報歉。


張越智872


不如原著好,但短短十幾回就寫的淋漓盡致,也算是不錯的了!


張國勝


殘水滸?只看過水滸傳,蕩寇志。


田長旺


應該勝不過吧


那些年-失去了很多


經典是古人的智慧,是不容篡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