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样板戏一直被称之为现代京剧,实际上,他们能算是京剧吗?

gzye


八部样板戏实事求是的说是旗手江青说的,但这是在六七年初期说的。这八部样板戏用发展的眼光看仅仅是指文革初期推出的第一批样板戏,京剧五部,舞剧两部和交响乐一部,不久在形式上还创新了一部钢琴伴唱。所以,第一批有9部,分别是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和钢琴伴唱红灯记。而后陆续出台的样板戏还有京剧龙江颂、杜鹃山、红色娘子军(京剧)、磐石湾(南海长城)、审椅子、平原作战(平原游击队)、红云岗(红嫂),舞剧有沂蒙颂(红嫂)、草原儿女(草原英雄小姐妹),文革十年江青主抓的戏剧大概就是这些作品吧!它们源于文革前夕京剧汇演的优秀剧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在两报一刊上发表剧本的还要少一点。有些限于戏剧形式,如交响乐、舞剧(舞剧发表舞台剧本的仅有红色娘子军),有些还不那么成熟。最后制成电影上映的是76年春节发行的《磐石湾》和七一发行的《审椅子》,分别由智取威虎山剧组和龙江颂剧组排演的。


YINANRENSHI


且不談政治問題,对于現代京剧,江青女士在这方面的貢献绝对是不能抹杀的,从灯光背影到音乐合成都是一个突破,所以才能流傳下来,京剧之所从成为國淬,也是一代一代艺术家不断改良突破才有今天的荣耀,如果一成不变,也可以称之为古董了吧。很有價值的,呵呵呵。我觉得就是京剧,可以看作是不同的流派吧。


再放松點


样板戏是江青搞的。很幼稚。脸谱化。一出来就知道好人坏人。脱离生活,政治宣传工具。毫无价值。只有文艺倒退。江青根本不懂艺术。不了解艺术规律,违法世界艺术法则。


蓝色大卫


如果中国京剧这个国粹,永远是五彩缤纷脸谱,不与现代接轨,拒绝改革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改革三十年,京剧仍然是梅兰芳、周信芳等前辈的作品,无现代知名作品,即便是京剧老前辈也会被气醒:后代人太笨了,一部新作品都没有!

样板戏撇开政治因素而论,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京剧界最成功的改革,是最优秀的京剧作品!

除了前辈作品外,你还能找到比样板戏更成功的作品吗?

别老是躺在古人的棺材里,走出来看看世界!


暴君155004965


现代京剧是江青领导,原文化部部长于会泳具体执行的。在60年代开始京剧就引入了管弦乐、交响乐,与世界接轨。因此,留下了现在的八大样板戏,除了歌词我们不讨论以外,音乐绝对是京剧,而且是与时代接轨的现代京剧。在中央电视台某个人说要把交响乐和京剧结合,都是忽悠你们的,你们去听《打虎上山》,是民族乐器和交响乐的结合的典范。农民文艺评论家潘龙江还原真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933ad66bdf6b20eccf1997f21919b79\

潘龙江红尘情歌创作人


我是一退休职工,经历了上个世代六,七十年代,江青搞的那几个革命样板京剧还真是找不出几个缺点来。俺只知道好听好唱,唱起来振奋精神!现在真找不到这样的人材了!!!


你的一块


八个样板戏一直被称之为现代京剧,实际上,他们能算是京剧吗?

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认真负责地说。样板戏是地地道道的京剧。这点毋庸置疑。因为样板戏更加优美动听。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时代的变革。难道我们非要回到过去的之乎者也八股文时候才好吗?那是一种倒退。是一种复古。难道非要退回到不穿衣服的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才好吗?再说说和京剧有关的事吧。比如河南的豫剧。就分了许多帮派,有豫东调,豫西调,南阳调,等许多派别。但它们统称豫剧。这难道有什么不妥吗?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变革的立场上看待一切事物。而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看问题。那样岂不是成了前朝的遗老遗少的老学究了。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洪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异之者亡。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也不能存在。







顺其自然65491946


有人说现代京剧样板戏不是京剧,那是传统戏演员及其戏迷的论点,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现代京剧更贴近民众,更容易被民众所喜爱,尤其是传统京剧咿咿呀呀,哼哼唧唧的唱段,多数人不喜欢,不像现代戏高亢激昂,通熟易懂,唱腔嘹亮,所以说,不能因为改变了原来的一些形式,就说他不是京戏了,改革嘛,总是要有变化的,只要不离初衷就仍然是京戏。京剧不改革,听众会越来越少,就像秦腔、昆曲等一些剧种,现代人有几人喜欢听?京剧在改革后至今日,大多国人认为她改革的好,深受现代人喜爱,这就是成功,这就是与时俱进,以后也是这样,只有贴近了人民群众,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他才会受欢迎,才会有市场,才会有生命力。


6321563388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的产物,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即使是上了的年纪老人也会哼上一段。京剧历史上是宫廷戏,专门为帝王将相表演才子佳人男欢女爱,普通百姓是很难看到的,无论是剧目和演职人员都是精品中的极品,所以才被称为国粹。即便是到了八十年代京剧名角在京演出的票价,也是不低于四五百元(当时平均月工资只有五六十元)。八个样板戏的出现是京剧历史上的一次大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京剧为谁服务的问题,从题材上,选用了贴近群众的革命题材,表演上传承了京剧的精华但使用了百姓能听得懂的普通话,这是一次成功的突破和进步!使国粹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从而让这个国宝得以存活,发展和普及。当初一个中小学,一个工厂,一个团级部队都能完整的演出一部样板戏。加上当时几部戏的主要演员都是国内第一流的精英,剧本也是集中了国内顶级大师精雕细刻,更重要的是中央领导亲自到一线指导指挥(不管江青是什么人作为中央领导能亲自抓是难人可贵的)!所以每部戏都很精典。不要把样板戏与某个人挂钩而否定,不能因为否定文革也同时否定样板戏,样板戏即使现在到了西方发迖国家演出同样也会得到追捧和喝彩,足以证明艺术无国界,样板戏有生命力!所以中国现代京剧


手机用户坭瓦匠


样板戏为什么不能被称之为京剧?样板戏是江青負责的,但是集体创作的。样板戏变革的唱腔,唱调,对白,做,打,动作,功夫都很到位。尤其唱腔朗朗上口,道白清楚,比老京剧啊了半天也不知道唱的什么好多了。你要硬说老京剧不能动,我还说京剧不是京剧,是徽剧。改编的現代京剧有什么不好,主角是工农兵,歌颂的是抗战英雄和劳动人民。这么多年你们新编几部現代京剧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