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真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真相


所谓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谁有权利,谁的权力大,谁就是别人奉迎或者说依附的对象,很明显韩信和刘邦比起来,韩信太弱小了。

刘邦是一国之君,韩信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淮阴侯。这时候的韩信对于萧何来说,是毫无用处的。萧何若是想在大汉继续发光发热,他就离不开对刘邦的依附,对吕后的谄媚。

更何况当时是韩信要谋反了,韩信想趁着刘邦外出,率领着他的家奴杀到都城来,把刘邦的皇子皇孙全部给灭掉。

若是这件事,韩信做了的话。可以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韩信若是做成了还好,他把汉家江山给夺走了,那萧何还有可能被韩信重用的。

但是,当时的情况很明显,是对韩信不利的。

因为韩信手中没有兵,他就仅仅靠家里的那几十,顶多几百个人就想造反,韩信也太高看自己了,再说了刘邦还在外面平叛战乱呢,刘邦手里也是有大军的。

万一韩信冲到了皇宫把宫里乱搞了一回,最后成不了气候,萧何也是会跟着倒霉的。

萧何可是韩信的伯乐,当年就是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了韩信,韩信才有了大将军之职,在大将军之职上,他才能发挥他指挥作战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成就了日后高不可攀的地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真相


可是,韩信在为刘邦统一天下后,他的功劳以及地位就被刘邦所忌惮了。刘邦总是对他不放心,有事没事就想敲打敲打下他,最后刘邦把他贬为淮阴侯,囚禁在了都城。

韩信对刘邦不满了,他就心生了谋反的想法。

当萧何知道韩信要谋反的时候,他就告诉吕后,把韩信骗到宫中来,然后把韩信杀掉,这个危机就算彻底的解决了。

吕后先是派人来请韩信入宫,韩信不去。

最后萧何亲自出马,韩信才跟着他到了末央宫的。韩信到了末央宫之后,他就被吕后埋伏好的刀斧手给擒住了,最后韩信被吕后灭了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真相


韩信死了,萧何立了大功。

吕后对萧何的大恩大德是不敢忘记的,萧何在刘邦一朝是大汉的丞相,到了汉惠帝统治的时期,他一直是大汉帝国的丞相,可以说他是死在丞相之位上的。

所以说无论什么年代,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当一个危险即将到来的时候,人们的反应是如何更好的规避风险。不至于使自己沉落下去,最好是能永生。

通过这件事恰恰证明了,萧何做到了成功的保护了自己。

可以说他成就了韩信,也杀掉了韩信,这也就是历史上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的来源。

可以说萧何杀韩信,往大了说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毕竟他是丞相,往小了说就是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只要能把自己的荣华富贵保住,其它一切都是浮云,更何况是杀一个小小的韩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