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外番巧艺夺天工,

笔底丹青智莫穷。

好似越裳供翡翠,

也从中国被仁风。

诗中所咏即为素有怀袖雅物之称的折扇。

折扇,初名腰扇,最初是由日本、朝鲜入贡中国。小小的一把扇子,从取料到成扇,期间工序少则四十余道,多则七十余道,无怪乎诗中赞叹:“巧艺夺天工”。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把质量上乘,做工考究的上好折扇,是书香子弟、文人雅士的标配。在制扇的发源地——苏州,许多名士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以扇寄情。江南的柔情与文化,也在折扇中,流传于世。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9月1日,正值201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年会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呼吸学界的专家们,在参加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之余,也放缓了脚步,细细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赏完苏州古典园林的美景,他们来到了天工艺品·非遗手工艺博览中心,领略苏式折扇的历史,体验折扇扇面的绘制,近距离感受非遗手工艺的魅力。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吴门扇艺的创始人高筠老师从苏式折扇的起源、历史、文化、材质、工艺等方面出发,解读了新时代下折扇的发展方向,使体验者们对制扇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随后,画师详细讲解了本次扇面画“金秋月桂图”的画法。她从调色的技巧讲起,再阐述具体的注意事项:“用点染的方法画桂花,颜色的使用要从淡到深,这样才能画出层次感……”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在她的带领下,体验者们手执画笔,耐心地勾画着自己的金秋月桂图。简单的一勾一画,却也能让人体验到生活的恬淡与静谧。虽还是夏末初秋,望着扇面上的月下桂花,却也好似引秋在手,藏香入怀,这大概便是文人画扇的风雅与情趣了。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承古人之志,尽己之心,这样的扇面绘制体验活动,是在其乐融融、欢笑洋溢的氛围中,传递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让体验者们感受非遗手工艺的魅力;也表达了我们让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与保护,使它们与当代生活贯通与融合,焕发出新的活力的决心。

民艺传习丨绘苏扇引秋在手,传非遗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