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一畫|明 邊景昭《雙鶴圖》

【名稱】雙鶴圖

【年代】明代

【作者】邊景昭

【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尺寸】180 x 118 CM

【材質】絹本 設色 立軸

邊景昭明代宮廷花鳥畫家,永樂年間(1403-1442)任武英殿待詔,至宣德時(1426-1435)仍供奉內廷。後為翰林待詔,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畫。他為人曠達灑落,且博學能詩。他繼承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其作品工整清麗,筆法細謹,賦色濃豔,高雅富貴。有“花之妖笑,鳥之飛鳴,葉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筆墨無不合宜”之說。邊景昭的墨線氣力十足,變化豐富,精謹細微,柔韌相宜。邊景昭他精畫禽鳥、花果。深入生活,體察細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徵,邊景昭筆下的花鳥,花有姿態,鳥有神采。今天帶給各位讀者的就是其中一幅作品《雙鶴圖》

圖中溪水坡岸兩隻白鶴,一隻垂首下喙覓食,另一隻轉項回首,整理翎羽,情態各異,悠然自得。三棵老竹勁挺聳立於仙鶴間,小竹叢生,環境清幽淨潔,更加襯托出仙鶴軒昂高潔的氣質。構圖疏朗,用筆細膩而不板滯,色澤濃豔而不流於柔媚;用白粉細筆勾畫仙鶴羽毛,頗得質感。以細毫寫脖頸及尾羽絨毛,極工整細緻,毫微畢見。老竹用中鋒鉤勒填色;遠處淺灘以淡墨暈染,隱約可見。筆法樸拙,風格渾厚,近似南宋院體畫法,是邊景昭的傳世代表作品。

每日讀一畫|明 邊景昭《雙鶴圖》

明 邊景昭《雙鶴圖》

邊景昭的花鳥畫以工筆重彩法見長,傳統淵源無疑來自宋代“院體”,如清方薰《山靜居畫論》評:“邊鸞(應作邊景昭)、呂紀、林良、戴進,純以宋院題為法,精工毫素、魄力甚偉,黃(笙)、趙(昌)、崔(白)、徐(熙)之作,猶可想見。”明李開先《中麓畫品》更具體的指出:“邊景昭其源出於李安忠。”所創工筆重彩花鳥畫風,成為宋初“院體”標準體制。

每日讀一畫|明 邊景昭《雙鶴圖》

明 邊景昭《雙鶴圖》局部

兩隻仙鶴,其神態舒展自如,栩栩如生,清雅格調,於精微中透出雍容渾樸的氣象。主體雙鶴均作近景特寫,準確而細緻地描繪了他們的體態、羽色,不遺細節。仙鶴或引頸翹首,自啄其羽;或低首俯身,覓食昆蟲;或伸頸鳴叫,長嘯太空,氣宇軒昂又悠然自得;白鶴本身形成三色對比,丹頂、白身、黑尾、如同“萬綠叢中一點紅”,皎潔華美,極富色彩裝飾美;翠竹或白梅背景,又映襯出幽曠出塵的品格;其格調亦帶平民化貴族品位。背景為雙勾綠竹,交相輝映,筆墨工緻,設色明麗,是較為典型的明代院體派風格。

每日讀一畫|明 邊景昭《雙鶴圖》

明 邊景昭《雙鶴圖》局部

邊景昭創立的花鳥畫風,在當時已蔚成一派,邊氏傳人的作品今已罕見,大約也多被改款為宋元畫,唯邊楚善有件傳世作品《夏景聚禽圖軸》藏於日本。邊氏畫風對明代宮廷繪畫亦頗有影響。在明代宮廷繪畫鼎盛時期,邊景昭的花鳥深受讚賞,評價甚高。詩曰:“邊公花鳥冠當時,內苑皆稱老畫師。留得宣和遺蹟在,令人披玩動哀思。”

邊景昭(生卒不詳):字文進,沙縣(今屬福建)人,一作隴西(今屬甘肅)人。明成祖永樂年間 (1403-1442)任武英殿待詔,為翰林待詔,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畫。為人曠達灑落,且博學能詩。他繼承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其作品工整清麗,筆法細謹,賦色濃豔,高雅富貴。有"花之妖笑,鳥之飛鳴,葉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筆墨無不合宜"之說。所繪翎毛與蔣子成的人物、趙廉的虎,曾被稱為"禁中三絕",是明代院體畫家中影響較大的工筆花鳥名家。子邊楚芳、邊楚善亦長於花果翎毛,傳其父法。傳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圖》、《雙鶴圖》、《春禽花木圖》


每日讀一畫|明 邊景昭《雙鶴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