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幼时读到王维的《山居秋暝》,他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总觉如此宁静中又带着热闹的场景,只能待在古诗里,不知何地的景色,可以与之相配。 直到我来到了竹泉村,那幽深的竹林,与潺潺的泉水两相合,凝神闭眼,脑海中冒出的便是王维的那两句诗。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这个诗情画意的村子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由明朝末年河南巡抚高明衡的堂兄弟高名寔迁此地隐居建成,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因村中有一清泉,泉边多竹,得名竹泉村,也是名副其实。

住民宿,品民俗,尝美食

如今的竹泉村,早已不是那隐居的小村庄,而是充满着惊喜的世外桃源。在2014年,它就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荣誉称号。

想要尽情体味这乡间况味,一定得住一宿,感受特色的民宿时光。 夜晚宿在别具特色的竹泉民宿,一室物件都兼具美感、实用与本地特色。红底搭配黄花绿叶的大花布,是沂蒙山区传承百年的风格,不仅墙上,沙发上凸显元素,在民宿中甚至有一张旧时的织布机,供住客把玩。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房子像极了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住过的地方,木头大门,锁门时用插销一插,床上一躺,听着屋外隐隐约约的蝉鸣,心满意足的睡去。 清晨自然醒,拉开窗帘,窗外已是绿意一片。在盛夏清晨难得的清凉里,静心读一本《竹泉情缘》,或者推开房门去院子里小坐发发呆,都是身居都市钢筋水泥之中的我们,为数不多的奢侈时光。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洗漱完毕,肚子咕咕叫着催我去觅食。 走出大门,穿过小片小片的竹林,去点一份野菜水饺,一盘山豆角。野菜是从竹泉村的后山采摘,豆角也是本地原生态食材。虽只是家常的做法,吃出的是返璞归真的滋味。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村子里沿河分布着好几家餐馆,从早到晚,都不怕没饭吃。一面吃着饭聊着天,一面欣赏河里游过的红色锦鲤。真希望这一刻的悠闲时光,就此定格。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除了餐馆,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特产摊儿。 村民用竹泉村泉水自酿的米酒,补气养颜的红枣茶,各种茶叶,各类酱料……都是取自竹泉,经村民之手,变身为各种竹泉style的美好特色。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当然了,在这样幽静的小村子里,抛弃爱制定旅行计划的强迫症吧,一定要漫无目的的晃来晃去,才更合时宜。更何况,这样的漫无目的,并不会令你无聊,因为没走几步,便会偶遇一场热闹。 ​比如去琅琊军弓作坊,一面听着古时竹泉与弓箭的不解之缘,一面体验一把“弯弓射大雕”的豪迈。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去剪纸坊欣赏艺术家心灵手巧的剪纸艺术。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去新开的时光印记,一个个选下自己喜欢的字,再亲手拓印,体验一次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的魅力。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一睹旧时常用的石碾,旁观辣椒酱的制作过程。有劲儿的小伙伴,还可以上前推一下石碾,感受下沂蒙山的磨碾,有着如何令人大汗淋漓又停不下来的魅力。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如果恰好碰到煎饼摊儿,那一定不能错过。 在这儿,你会看到山东大煎饼最传统的制作过程。然后要一张煎饼,卷着大葱和咸菜,体会一把煎饼卷大葱的妥妥山东范儿。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吃完煎饼,再来点儿水果呗。在贯穿竹泉村的这条泉边,有许多阿姨,他们成群结队带着竹筐,筐里盛满后山摘回来的桃子、李子。桃子脆脆的透着甘甜,李子酸甜可口。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或者去村子中心,参观这颇受游客喜爱的人工喷泉。这喷泉由圆明园的大水法仿制而来,周遭的十二生肖兽首喷出汩汩清泉,带来一丝丝清凉。 圆明园的大水法早在八国联军侵华时便成断壁残垣,我自是不知这仿制有几分相像,只是无端生出了些感慨,或许观竹泉村的大水法,也算聊以自慰。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说起与这竹泉最为相配的人,那必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喝酒、唱歌、恣意酣畅,是如此轻尘脱俗的境界。 幸而,在竹泉村里,就能寻得这7人的雕像。隐于竹林之中,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形态各异,每个人脸上流露的都是闲适与满足。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与泉水闹成一团,与自然亲密接触

说到底,竹泉村里,我最爱的,还是这贯穿村头到村尾的清泉。倒不是它多澎湃,或者多澄澈,而是它接纳所有的游客,与它玩儿做一团。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特意换下运动鞋,穿着民宿的拖鞋出来,只想任性淘气的在水中嬉戏一番,不管不顾的,享受大龄儿童的乐趣。

清泉竹喧,盛夏光年,竹泉村里偶得夏日之喜

记得小时候农村长大,上过山下过河抓过麻雀种过庄稼,疯玩儿一天,满头大汗浑身脏兮兮的回家是常事。现在的孩子们,很幸运拥有了更多娱乐的方式,却似乎与自然越来越远。 可是,疯玩儿不才是孩子们应该有的样子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