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場上一路攀升——趙之謙的作品2019年的趨勢又會如何?

  趙之謙所居室名曰:“二金蝶堂”。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廣為取法,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闢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對後世影響深遠;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範;在繪畫上,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人物,其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拍賣場上一路攀升——趙之謙的作品2019年的趨勢又會如何?

趙之謙字益甫,後改字撝叔,號悲庵、冷君等

  趙之謙首先是篆刻家,合浙皖兩大門派為一而上追秦漢,風格純正多變,成為一代宗師,影響至今不衰。其次是影響深遠的書法家,三十五歲前後開始棄貼學碑,在鄧石如的基礎上,上溯秦漢,開碑學風氣,自命“漢後隋前有此人”,於真、行、隸、篆無一不精,影響及海內外。

拍賣場上一路攀升——趙之謙的作品2019年的趨勢又會如何?

LOT號4394—趙之謙刻 青田石自用印章—成交價:1207.50萬—拍賣日期:2017-12-20

  此印文是為五斗米折腰。

拍賣場上一路攀升——趙之謙的作品2019年的趨勢又會如何?

撝叔戲反陶彭澤語以自況

  觀跋:悲翁嘗與長洲江弢叔湜、會稽丁藍叔文蔚遊東甌,文采風流,金石照耀,時稱三叔。然悲翁治印,於邑極少流傳,蓋其兀傲之性,不屑為人,非真知篤好,或斬不與也。節廠三兄寢饋金石,為邑中後起,於海上得悲翁刻印數十方,足補其鄉文獻之,豈獨資後學師事而已。己丑正月,醉石記;人字下脫作字,之字下脫闕。

  日本書壇至今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碑學興盛,大多受其影響。再次是開海派先河的繪畫巨匠,將沒骨畫法與金石書法相結合,大膽設色,豔麗典雅,直接影響吳昌碩、齊白石等花鳥畫發展進程,直至當代。此外,其詩文奇古氣醇,即一篆刻、竹刻牙雕之銘款,以及題畫,都處處精到,韻律恰切,意境雋永。可知,其於文藝,可謂樣樣皆能、皆精。

  “海派”是中國水墨畫領域裡的一支重要流派,產生於19世紀中葉,諸如吳昌碩、黃賓虹、任伯年、劉海粟、吳湖帆等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畫大師都是其代表人。而趙之謙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人物,其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人都從他處受益良多。但這位大家的一生,卻頗為坎坷。清道光三十年,時年二十二歲的趙之謙,為避太平天國之亂,來到杭州並在繆梓幕中謀事,結識諸多好友,學識大進。十年後,戰火延及杭州,繆梓戰死,繆幕遂解散。

拍賣場上一路攀升——趙之謙的作品2019年的趨勢又會如何?

LOT號0761—異魚圖 手卷—成交價:2530.00萬—拍賣日期:2017-06-19

  此異魚圖手卷曾於2011年12月份在西冷印社拍賣場上以1150.00萬人民幣成交,趙之謙作品《異魚圖》是古代書畫圖錄的封面,起拍價500萬。估價雖然不高,但作品能夠代表趙之謙一生的藝術水準,代表海派的藝術理念。經過數輪競價,《異魚圖》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後此圖私下又轉數次,在2017年的嘉德拍賣會上又以2530.00萬人民幣高價成交!時隔六年此物成交價竟翻了一番高價出手!

  新中國成立後,各大博物館也十分注重收購趙之謙的作品。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開始進入海外拍賣市場,頗受日本、港澳臺及東南亞藏家的青睞,其作品價格屢創新高。1987年他的《茶花萱草》(成扇)在香港以4.5萬港元成交;1990年他的力作《牡丹、紫藤、桂樹、梅花》(四屏)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352萬港元成交,創當時趙氏作品的最高價。

  在香港市場,趙之謙的作品價格起點就比較高,1986年剛出售時就達到45000港元,1987年僅一幅扇面就達到4萬港元。1989年僅出售過兩幅作品,一幅是《隸書》四屏,達到20萬港元;另一幅是《歲朝清福》橫披,達到21萬港元。1990年也僅見到兩幅作品出售,一幅是《牡丹書法》扇面,38500港元,另一件是《花卉》四屏,一舉達到352萬港元。

拍賣場上一路攀升——趙之謙的作品2019年的趨勢又會如何?

LOT號1099—擬古花卉—成交價:1564.00萬—拍賣日期:2013-11-25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後,趙之謙的作品又成為國內藏家競拍的目標。1993年他的《花卉書法》(扇面)在首屆朵雲軒拍賣會上以16萬元成交。以後他的作品價格居高不下,1997年其一幅行書(四屏)在朵雲軒拍賣會上以55萬元成交;2001年他的《大富貴亦壽考》被上海敬華拍至55.6萬元。

  近兩年,趙之謙的作品價格有較大攀升,2005年他的《和貴仙壽》(四屏)在上海中天獲價330萬元,同年《花卉》(四屏)在蘇富比獲價572萬港元;他的一幅行書(四屏)被嘉德拍至93.5萬元。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花卉》(四屏)在蘇富比獲價572萬港元;2009年他的《有萬喜》在西泠印社獲價336萬元;2010年《富貴眉壽》在上海恆利獲價2408萬元,首次突破了2000萬元大關。不過,與任伯年、吳昌碩作品相比,趙之謙的作品價格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後市值得海內外藏家關注。

拍賣場上一路攀升——趙之謙的作品2019年的趨勢又會如何?

LOT號0005—花卉 四屏立軸—成交價:1089.00萬—拍賣日期:2018-01-26

  趙之謙書法初師顏真卿,受包世臣書論《安吳論書》的影響後改學北碑,篆隸師鄧石如,後來他逐步地放棄了顏體書而轉向了魏碑書法。時人評說:益甫書初學顏平原,後深明包氏“鈞捺抵送,萬毫齊力”之法,此法即中鋒運筆,將筆毫平鋪紙上,順著下筆,起、收處露鋒,顯得草率、自然。篆、隸、楷、行一以貫之。故其書姿態百出,亦為時所推重。當時一般人寫北碑上至金農、鄧石如,下至張裕釗等多致力於以柔毫模仿刀痕,斬釘截鐵,以剛直方硬為美。趙之謙的行楷精美,出入北碑,加篆隸筆法,不僅具有北碑的沉雄方厚,而且血肉豐美。他不強求刀石趣味,所以寫得圓通婉轉,能化剛為柔。其特點是“顏底魏面”、“魏七顏三”,用筆方中帶圓,結字峻宕洞達,極富秀美之態。隸書則摻以楷法,用筆流暢,結體勻稱,顯得生動活潑,神采巧麗。篆書融合三代金文和石刻,並摻以隸書和北碑筆意,運鋒藏露相兼,字體方圓合度,突破了玉箸篆的格式。行草書能以北碑方峻之筆,寫出流美自然的字體。總之,他的書法筆力功夫很深,卻又寫得活潑巧麗,能寓勁挺於流動之中。

  趙之謙一生創作數量不多,五十歲之後的趙之謙,尤其是他最晚年的作品,各種書體均已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作品比較集中在二十九至四十四歲間,四十四歲買官江西之後,“誓不操刀,畫不多見”。當他在江西實現了一個窮知識分子的最低願望,當一個七品官後,他決心要去做一位賢官,受百姓愛戴的好官。他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到編輯江西通志、當好知縣上,然而,這種純粹的知識分子的善良願望可能實現嗎?當然不可能!他為了為官而捨棄了他天生所鍾愛的藝術。歷史上由來已久的“官本位”害人不淺!這是他的不幸,更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不幸。他本來可以創作得更多更好!這位天才藝術家,留給後世的作品太少了。對此,我們只有惋惜,更無他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