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強國夢:雙武器,車載導彈有神威,中國122主戰坦克揭祕

熟悉中國國防建設的人都知道,坦克作為我國陸軍的主戰兵器,主要有59系列、69系列、80系列、85系列和其他國產新型主戰坦克。在國產坦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還研製了一些過渡型坦克、演示型坦克,對於這些坦克的情況,很多坦克迷們可能就瞭解不多了。本文介紹一種我國自行研製,但沒有定型生產的坦克——中國122中型主戰坦克,以饗讀者。

60年代後,世界軍事強國紛紛推出了戰後第二代坦克,它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優越性能於一身,稱為主戰坦克。各國開始在其身上大量應用新型大口徑火炮、被動微光夜視裝置、新型火控系統、大功率發動機、新型裝甲、焊接技術炮塔、新型滅火系統以及集體三防系統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使戰後坦克技術發生了一次飛躍。

相比之下,中國的59式和69式中型坦克在綜合性能上還處於戰後第一代水平,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逐步拉大。為了趕超世界先進坦克的技術水平,有關部門在“121坦克”還沒有定型的情況下,提出“122坦克”研製計劃。

驗證新技術,從“三液”到“三機”

60年代末,我國裝甲兵提出研製二代坦克,並對二代坦克戰術技術指標進行論證。1969年,珍寶島事件發生後,為加速新坦克的研製步伐,提高新坦克的戰術技術要求,在裝甲兵領導與組織下於1970年3月組成了中型坦克會戰組,開始了中國122中型主戰坦克(代號:WZ-122)的研製。

坦克強國夢:雙武器,車載導彈有神威,中國122主戰坦克揭秘

122主戰坦克著重解決能打善走的問題,具體要求:

一是裝用新型、質量小、結構緊湊、初速有顯著提高的大威力的大口徑火炮,能對付已有的和近期可能出現的任何中、重型坦克;彈藥基數有較多的增加,能發射帶可燃藥筒的多種彈藥。

二是裝用優良的測距、夜瞄、雙穩、夜視等裝置,提高首發命中率和射速,儘可能滿足近戰、夜戰需求。

三是減輕戰鬥全重,安裝功率大、尺寸小、適應係數大、油耗低和能使用多種燃料的動力裝置。

四是具有性能優越,可靠耐用,操作簡便的傳動裝置、操縱裝置和行走系統。

五是增大行程,提高通行能力和平均運動速度,以便戰時廣泛實施機動。

六是合理地調配裝甲厚度分佈,改進裝甲材料,提高抗彈性能;設計良好的坦克外形,使車體、炮塔前部及兩側在一定距離和射角條件下能防禦敵中、小口徑火炮普通穿甲彈的攻擊,並積極研究防禦敵反坦克特種彈的措施。

七是解決對原子、化學武器的集體防護,具有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良好作戰能力。

八是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便於使用和修理,減少保養工作量,延長保養週期。

九是增加消音裝置,盡最大可能改善乘員工作條件,更好地適應近戰、夜戰、運動戰要求。

122中型主戰坦克是中國坦克工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實現自立自強的一次偉大嘗試,所以科研人員們也都是包含幹勁參與到其中。經過不分白天黑夜的連續作戰。1970年9月,經過科技工作人員的日夜奮戰,完成了第1輛樣車。該樣車採用了液力傳動裝置、液壓操縱裝置和液氣彈簧懸掛裝置等較先進的技術和部件,因此該樣車也被稱為“三液”樣車。該車要求裝515kW(700hp)發動機(後來改為478kW)、120mm滑膛炮、微光夜視夜瞄裝置、複合裝甲、三防裝置等新型部件。但由於“三液”技術未過關,該車只進行了短期的表演就中止了研製。

經坦克廠總體組與行走部分的設計人員事後分析原因,普遍認為液氣懸掛的最大特點,是以空氣作為彈性介質時,允許懸掛裝置吸收與貯存更多的衝擊與振動能量,能夠為乘員提供更好的舒適性,而且可以避免負重輪或平衡肘與車體的剛性撞擊,這是液力懸掛的可取之處。但液力懸掛也存在先天不足——它不能承受除了上下以外第三個方向的力,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西方坦克設計者們將液氣懸架與扭杆結構相結合,扭杆和液壓缸下端固定在一起,頂端分別固定在這輛底盤上,形成一個三角,負重輪的運動隨著扭杆轉動方向變化,液壓缸始終受到來自扭杆下端傳過來的力。

所以,液力懸掛對於材料和加工的要求非常高,而在當時,中國坦克工業的技術水平還達不到。而且除了液力懸掛,液力傳動和液力操縱部分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所以當試製出來的“三液”樣車,只進行了短期的表演後,“三液”方案被立即終止。

此時,在122主戰坦克“求高求新”的計劃中,“求新”被迫宣告失敗,但裝甲兵需要新型裝備的迫切要求使得研製工作還得繼續下去,於是,到了11月27日,617廠會同裝甲兵科學研究院,將“三液”方案中止,啟動更加切合實際的“三機方案”,即機械傳動、機械操縱、機械懸掛,雖然看上去沒有那麼高大上,但事實證明“三機”方案卻是符合當時技術條件的設計理念。

經過122工程“三機”、“三液”兩個方案的磨礪,我國的坦克研發水平大大提高,坦克新部件的研製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617廠再接再厲,對於一些部件,617廠採取技術引進與自主研製相結合的辦法,通過國外技術對自主研發的部件進行升級、通過引進和吸收國外技術提高自己金海環境的水平,在這個基礎上,122坦克的研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1970年底,新型坦克的研製轉向了採用已經成熟的技術部件方向,進行“三機”樣車的研製。經過研製和生產單位的通力合作,到1971年1月,就完成了兩輛“三機”坦克樣車的組裝。“三機”樣車從1971年至1973年在國內多個地域試車近3000km,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整車性能和部件結構都還存在不少問題,仍需繼續進行大量的部件技術攻關和試驗工作,因而沒有定型生產。

總體結構,承前啟後有特色

122主戰坦克總體佈置上繼承了59式中型坦克的優點,但在武器系統和推進系統上又特點鮮明。

122主戰坦克戰鬥全重37.5t,車長9525mm,車寬3280mm,車高2250mm。坦克前部為操縱部分,駕駛室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坦克中部為戰鬥室,裝有1門120mm滑膛炮。坦克後部為動力室,發動機橫置,佈置較為緊湊,故可增加戰鬥部分空間,以安裝較大口徑的火炮。該坦克有4名乘員,包括駕駛員、裝填手、炮長、車長。炮塔內有3名乘員:裝填手在火炮右側,車長在火炮左側,炮長位於火炮左側及車長的前下方。坦克最大速度55km/h,最大行程500km。

坦克強國夢:雙武器,車載導彈有神威,中國122主戰坦克揭秘

由於122主戰坦克先後製造了兩種樣車,且兩種樣車的推進系統完全不同,下面就分別談一談兩種樣車的推進系統的結構特點。122中型坦克裝有V形12缸柴油機,額定功率為478kW(650馬力),單位功率12.7kW/t。起動方式有電起動和空氣起動兩種,以電起動為主,起動電機功率為11.2kW。“三液”樣車裝有11.2kW轉子發動機―發電機組作為輔機。

122中型坦克“三液”樣車的轉向系統和變速系統在一個箱體內。變速箱為二自由度液力行星變速箱,具有3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轉向裝置為溼式二級行星轉向機。制動器為溼式片式制動器。操縱裝置採用液壓式結構。“三液”樣車的行動系統裝有可調式液氣彈簧懸掛裝置、雙葉片液壓式可調自動張緊履帶調整器、5對鋁合金焊接負重輪、單銷金屬履帶。樣車沒裝減振器。

122主戰坦克“三機”樣車裝有機械變速箱,具有5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轉向裝置為二級行星轉向機。制動器為機械帶式制動器。操縱裝置為機械式,帶有液壓助力裝置。“三機”樣車行動系統採用5對鋼質負重輪和扭杆彈簧懸掛裝置,結構與59式中型坦克行動系統相似。

車體由鋼裝甲板焊接製造而成。炮塔由裝甲鋼鑄造而成,炮塔低矮,流線型好,具有較強的防彈能力。該坦克還裝有集體式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並備有手提滅火器。裝有熱煙幕施放系統。

雙武器,車載導彈有神威

122主戰坦克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其雙武器系統,主要武器是1門120mm滑膛炮和4枚紅外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

122主戰坦克裝載的120mm滑膛炮身管長5750mm,火炮全重為2563kg。火炮高低射界為-6°~+18°,方向射界為360°。戰鬥射速為3發/min~4發/min。炮彈與彈藥架位於戰鬥室火炮右側及右前側。該坦克配備三種炮彈,以脫殼穿甲彈為主,其次是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40發。該炮可對付當時出現的任何坦克。

坦克強國夢:雙武器,車載導彈有神威,中國122主戰坦克揭秘

“三機”樣車駐退機、復進機及雙穩部件均在火炮搖架下邊,克服了59式中型坦克炮塔前部高、防彈性能差的缺點,並保證在火炮最大仰角時,火炮和旋轉地板間的間隙比較合理。

炮塔外兩側裝有4個導彈發射架和4枚反坦克導彈。紅外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從炮塔外部的發射裝置發射,100m無控飛行後,導彈進入紅外測角儀視場,沿視場中心飛行。

由於干擾或其他原因,導彈偏離紅外測角儀視場中心時,紅外測角儀通過導彈尾部紅外燈可測出導彈相對視場中心偏離的位置,通過激光元件給出電信號,經指令計算器計算出調整導彈位置的指令信號,沿導線傳輸到彈體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指令調整發動機噴口,校正導彈方向,使之沿紅外測角儀視場中心飛行,最後擊中目標。

紅外測角儀安裝在防盾上,經過調校,可與火炮、瞄準鏡三者平行或者在某一距離(2500m)相交。炮長可以通過瞄準鏡跟蹤目標。導彈發射架的俯仰運動與火炮的俯仰同步。具體結構是,導彈發射架轉動軸與耳軸同軸,4枚導彈分置在炮塔兩側。從防盾上剛性引出兩個撥杆,當火炮俯仰時,撥杆撥動發射架轉動,使導彈俯仰。導彈全重15kg,全長1156mm,彈徑120mm,射程為3000m,飛行速度為200m/s~250m/s,破甲厚度為150mm/65°。雙武器系統的安裝進一步增大了該坦克與敵坦克交戰時的勝率,使之具有很強的反坦克能力。

觀瞄系統中,瞄準鏡、夜瞄裝置和展望鏡並排安裝在炮塔前部,具有結構簡單、緊湊的特點。夜瞄裝置紅外燈安裝在防盾上,結構簡單,但要求燈本身的強度較高,能經受住火炮射擊時的振動和反射波的衝擊。

122主戰坦克的輔助武器為1挺7.62mm並列機槍和1挺前機槍。此外,122中型坦克“三機”樣車裝有1挺12.7mm高射機槍。“三液”樣車則先採用20mm高射機關炮,後也改用12.7mm高射機槍。坦克上備有12.7mm高射機槍彈500發,7.62mm機槍彈3000發。

122主戰坦克“三液”樣車火控系統由晝間瞄準/微光夜瞄/激光測距三合一瞄準鏡、彈道計算機、雙向穩定器等部件組成。三合一瞄準鏡,結構簡單,安裝緊湊,精度較高,大大提高了夜戰能力。車長觀察系統包括車長指揮塔上的展望鏡及安裝在炮塔體上的可旋轉的晝夜二合一指揮儀。

122中型主戰坦克“三機”樣車炮長使用二合一瞄準鏡、MK-4潛望鏡和夜瞄系統。後來潛望鏡又改成展望鏡,固定安裝在炮塔上。夜瞄為主動紅外夜瞄裝置。

1974年前後仍是中國歷史上的多事之秋,WZ-122就在這個時刻下馬了,沒有定型生產。儘管由於122主戰坦克存在一些問題,致使該車沒有定型生產,但122主戰坦克的研製為中國後續坦克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三液”樣車、“三機”樣車之後,有關單位曾進行了部分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工作,在部件研製的基礎上又研製了第三代主戰坦克雛形,為以後三代主戰坦克研製和老坦克改進做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基礎工作。

由於122主戰坦克研發期間適逢文化大革命,政局動盪,加上此戰車的技術指標超出當時我國的工業與科技水平甚多,導致始終未能步入坦途。1978年以後,我國又以WZ-122的炮塔整合69式戰車底盤,引進若干西方技術,最後發展出80式戰車(ZTZ-80),其編號繼續沿用WZ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