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坪山村的黑米豐收了!

68歲的坪山村村民陳結坤站在田地裡,隨手拾起了一把稻穗,飽滿的稻子將稻稈墜彎,沉甸甸的手感讓他笑眯了眼睛。

坪山村位於英德市橋頭鎮,是廣東省定貧困村。

“我們家最大的願望,就是多賺些錢來改善生活。可是家中的地只有3畝,種些水稻、苦瓜、辣椒、花生等,收成僅僅夠自給自足,應付一些生活支出罷了,城裡人所說的‘存款’,我們家幾乎沒有。就算兒子媳婦平時打打零工,賺取所得都不算多,一年下來,家裡能存的也只有2000來元。”陳結坤說。

扶貧路上|坪山村的黑米豐收了!


今年開始,碧桂園扶貧團隊正式進駐坪山村,經過全村走訪和市場調研,做了一個大膽嘗試:將黑米種植作為坪山村產業扶貧的“先頭炮”。

據橋頭鎮分管農業、扶貧工作的副鎮長林偉人介紹,坪山村是橋頭鎮首個試點村,如果黑米種植試點成功,再向其他村推廣。“產業扶貧項目在坪山村落地,碧桂園採用‘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小組+農戶’的幫扶模式,通過土地租金、利潤分紅、工資收入等形式,帶動橋頭社區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

扶貧路上|坪山村的黑米豐收了!


貧困農民在地裡幫忙收割黑米,豐收景象讓她們樂開了花(來源:新快報)

6月,“碧桂園坪山村產業扶貧項目啟動儀式”在坪山村舉行。圍繞產、學、研、銷四大產業鏈條,碧桂園打造了300畝特色黑米基地產業扶貧項目。通過整治土地、改良種植品種、機械化耕作、對接銷售渠道等方式,促進當地新型農業發展,切實保障村民持續增收。

9月底的坪山村稻浪翻滾。田間,收割機轟鳴聲不斷,一派熱鬧生機。站在稻田邊的貧困戶陳結坤笑了,這是他期盼已久的豐收景象。據統計,第一波稻子,收成毛重足足有50噸,具體收益要等核銷成本後按總收益的40%分配。

扶貧路上|坪山村的黑米豐收了!


收割機在田間收割黑米(來源:新快報)

“黑米市場價9元/斤,按照分紅方法,今年豐收的黑米將使我們家庭收入大幅增長。明年春節,我們家一定能過個肥年。”陳結坤掰著手指粗略算了算。

“好山好水好土養一方好物,山高水遠路長更需尋覓好市場。”碧桂園扶貧負責人潘定國表示,“消費扶貧”方式是推動城鄉資源良性互動的好方法,也是新時代很好的一種扶貧模式。

“坪山種出的黑米,將依託碧桂園扶貧的自有品牌‘碧鄉農業’、社區生活服務品牌‘鳳凰優選’等對接,並融合社會各種渠道、信息優勢,通過收購、代銷、加工等形式,讓貧困村優質的農產品從田裡直接走上城裡人的灶頭餐桌。”潘定國說。

扶貧路上|坪山村的黑米豐收了!


“未來,除了項目一期的300畝黑米地,還將根據季節性特點,栽種油菜花等農作物,結合稻田彩繪,促進坪山村農村、農業觀光旅遊,推動農村三產融合。”

坪山村的豐收,只是碧桂園整縣幫扶英德的一個縮影。近一年來,碧桂園結合自身優勢,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創新開展“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幫扶舉措,已探索出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4+X”扶貧模式。

扶貧路上|坪山村的黑米豐收了!


如今,碧桂園整縣幫扶英德78條村已開展的項目還有九龍鎮河頭、浛洸鎮魚咀村、連江口鎮連樟村、黎溪鎮恆昌村美麗宜居新農村建設項目,九龍鎮河頭農業產業項目以及就業扶貧鄉村教師培訓、鄉村醫生培訓、SSGF產業工人培訓項目等10餘個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