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臨門受華易投資6億債券償付拖累 欲“下嫁”顧家面臨業績對賭和融合雙壓

顧家家居13.8億收購上市公司喜臨門,因為雙方都是家居行業龍頭,收購備受關注。

對於此項交易,10月25日,長江商報記者從喜臨門相關人士的消息得知,目前只是一個意向性協議,後面的具體工作正抓緊落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國內家居行業,顧家家居和喜臨門均為行業龍頭,但因缺資金而不得不“賣身”的喜臨門,被同樣資金並不充裕的顧家家居“吃下”,本身也面臨著資金、對賭、協同等三重考驗,未來前景遠未見分曉。

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家併購會加大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的話語權,從而獲取更多競爭優勢,降低成本和增強盈利能力。但是面臨對賭與協同考驗,大股東的交易,可能會觸犯某些相關者利益,一旦處理不慎將會引發併購失敗,從而導致投資者利益風險,這需要高水準的頂層設計和落地能力。

喜臨門大股東存償債壓力

10月15日早間,顧家家居和喜臨門同步披露股權轉讓意向書,顧家家居或其指定的控股子公司擬通過現金方式,以每股不低於15.20元、總價不低於13.8億元的價格收購華易投資持有的喜臨門合計不低於23%股權。目前,華易投資持有喜臨門43.85%股份。

顧家家居表示,收購完成後,喜臨門將成為顧家家居的控股子公司,預計未來可以為公司帶來相應的產業整合機會和經營與投資收益。

顧家家居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顧家的床墊產品近年收入規模在穩步提升,收購喜臨門後可以進一步豐富公司床類系列品牌佈局及產品序列。”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顧家家居床類產品營收約5.27億元,佔到總營收的13%。”

從公開數據看,喜臨門經營較為穩健,過去3年淨利潤分別為1.9億元、2億元和2.84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盈利約1.23億元,同比增長29.55%,但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2.23億元。

不過,喜臨門大股東華易投資的資金壓力較大。華易投資於2016年非公開發行6億元可交換債券,期限3年,明年面臨兌付壓力。截至今年9月22日,華易投資累計質押/擔保公司股份佔其所持股份的95.44%,佔公司總股本的41.85%,其中通過“華易投資—中信建投證券—16華易可交換債擔保及信託財產專戶”證券賬戶持股的比例達21.02%。

從所處行業及各自境況看,通過本次交易,顧家家居將床墊領軍企業收入麾下,喜臨門的大股東則將獲得流動性注入,雙方各得其所。

雙方品牌集中度不高

顧家家居和喜臨門均處於家居行業,兩者的主營業務均為床墊、軟床、沙發及配套產品等,近年來兩家公司的業績表現較為樂觀。

今年上半年,喜臨門實現營業收入18.44億元,同比增長55.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29.55%。顧家家居2018年半年報則顯示,其營業收入40.5億元,同比增長30.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83億元,同比增長24.36%。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收購非上市公司資產時,業績對賭是一種慣例。但在控制權轉讓交易中,極少出現對賭的情形。顧家家居收購喜臨門則明確約定,本次交易涉及業績承諾與對賭,具體以雙方簽訂的正式股權轉讓協議內容為準。

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道:“這將出現一個難以規避的矛盾:喜臨門要完成對顧家家居的業績承諾,必須保持團隊穩定,作為喜臨門實際控制人的顧家家居,又需要對喜臨門進行組織架構、管理職能的調整,最終可能導致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直接影響到對賭目標的完成。”

不過,也有業內觀察家認為,顧家家居也許只是對喜臨門做一場財務投資,未來是否進行業務整合還說不準,擔心其整合困難未免太早。

目前,顧家家居和喜臨門兩者所處的家居行業面臨品牌集中度不高、行業較分散,受房地產市場的弱勢表現影響,家居建材行業正迎來調整期。此次兩者的聯姻,協同效應可以期待,但兩者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喜臨門床墊業務收入27.95億元,市佔率4.2%,為行業第二大品牌。顧家床墊業務收入8.86億元,市佔率1.24%,排名行業前五。

孫巍表示,兩家併購會加大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的話語權,從而獲取更多競爭優勢,降低成本和增強盈利能力。但是面臨對賭與協同考驗,大股東的交易,可能會觸犯某些相關者利益,可能處理不慎,將會引發併購失敗,從而導致投資者利益風險,目前雙方都擁有眾多品牌,如何取捨,如何優化組合,又是大學問。

喜临门受华易投资6亿债券偿付拖累 欲“下嫁”顾家面临业绩对赌和融合双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