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2018年即將結束,想整理一些東西,分享給大家。

準備寫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涉及商譽、應收賬款、存貨、關聯交易等等,希望大家喜歡。

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1>

什麼是商譽:就是收購方付出的價格減去被收購方公允的淨資產之間的差額,舉個例子,B企業淨資產1億元,A公司花了2億元購買100%股份,那麼合併報表的時候,其他正常合併就好,但這多出的1億元咋整,只能放在商譽了。

當然商譽的確定也是有一個前提,即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併是不產生商譽的,商譽發生在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併。什麼意思呢?還是以上面例子,A和B都是我控股的公司,A公司花2億元購買了淨資產只有1億元的B公司,那麼這個並表過程中是不產生商譽的,因為A、B都是我控制下的企業。不過如果B公司本身比如有1000萬元的商譽,那麼這個合併報表該1000萬元的商譽仍然是要並過來的。

前段時間吵的比較熱鬧的萬達電影併購萬達影視也是如此,不少媒體認為該併購會產生大量的商譽(併購價格100多億,萬達影視只有50多億淨資產),甚至包括證監會也對此進行了問詢,而萬達電影的回覆也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問題,當然這裡面有一些疑問,也就是涉及少數股東的商譽合併。

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商譽本無害,但如果佔總資產或淨資產份額過多,就會嚴重影響我們對企業的判斷,比如與一些與淨資產相關的指標:ROE、市淨率(PB)等。

當然商譽每年是要做減值測試的,如果計提大額的商譽減值是非常影響企業利潤指標的,也是我們每年要預防的大雷區。


<2>

按照一些邏輯去整理了3000多家上市公司,分為兩個表單,一類是危險,一類是預警,篩選邏輯如下,如果在表單裡還請您注意一下:

①首先肯定是商譽佔總資產比例,商譽佔淨資產比例,這裡面佔商譽佔淨資產比例如果大於50%就要進入表單了

②然後是與去年年報相比,商譽佔淨資產比例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幅度比較大,我會考慮剔除;

③2018Q3淨利潤增長情況,如果同比大幅增長,那麼危險性將大幅降低,可能意味著裝入的資產短期內還是有不錯表現的,反之則要重要注意了;

④當然,商譽佔淨資產超過100%是肯定要入選的了,沒辦法,這種企業意味著拋去商譽後的淨資產為負,當然財報裡看不出來,但我們在處理的時候勢必是小心再小心的。

首先是危險類(按商譽佔淨資產比例排序):

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其次是預警類(按商譽佔淨資產比例排序):

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上市公司警惕雷區系列一:商譽(附列表)


<3>

預警類裡有兩個黃底的(萬達電影和上海萊士)需要說明一下,因為有些票是瞭解一些,但大多隻是用指標篩出來的。

①以萬達電影為例,其商譽佔淨資產比例達到了76%(2018Q3),裝入萬達影視後比例雖比例有所降低,但基數很大。這裡面要關注每家企業其具體產生商譽的資產組合經營情況,我之前有篇文章介紹了萬達電影的商譽情況,多數資產組合還是不錯的,而且有不錯的現金流,其每年的減值測試還是可以的,所以危機沒有網絡上資料那麼的嚴重。

聊聊萬達電影的商譽:https://www.toutiao.com/i6622861296490545677/

②以上海萊士為例,其2018Q3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核心原因還是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虧損,屬於非經常性損益,如果扣除該因素後,主營業務還是可以的,當然產生大額商譽之一的鄭州公司業績不樂觀,這個需要在2019年重點觀察,但在2018年年報的商譽減值壓力沒有那麼的大(一年的業績不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未來沒希望,這樣商譽的減值才不可避免)。

說了這兩個例子還是想表達一個意思:表單只是指標篩選,具體商譽危險與否還是要具體企業具體去分析,也避免自己去踩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