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內心充滿怨恨,無法輕易原諒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新來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繼續聊情緒管理。心理學上認為,憤怒是一種高喚醒的情緒,當他人對於自己權益進行侵害,個體會產生保護自己權益的強烈願望,從而導致憤怒情緒的產生。

心理學家:內心充滿怨恨,無法輕易原諒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而憤怒並不等同於怨恨,怨恨比憤怒的喚醒度低一點,但是持續時間更久,往往是在內心根深蒂固的憎惡感。然而,內心長期充滿怨恨的話,會使一個人更多的關注到負面的信息,不利於自我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個體的心情。並且處於怨恨中的人,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使得個體消化、內分泌系統等受到影響,長期下來還容易引發植物神經紊亂等生理疾病。

心理學家:內心充滿怨恨,無法輕易原諒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那些長期處於消極情緒中的人,會比那些長期處於良好情緒中的人更容易生病,並且生病之後也更難康復,這在老鼠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

因此,當你怨恨一個人的時候,可能對於自己身體的傷害是更大的。所以,沒必要始終去讓自己處於“怨恨”的情緒狀態中,試著從中走出來,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

心理學家:內心充滿怨恨,無法輕易原諒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接納

首先,你要接納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怨恨往往來自於你對某個人所做事情的強烈不滿,或者多件事情的疊加。但是你要意識到,這些事情的的確確已經發生了,你再怎麼生氣、再怎麼牴觸,也不能改變過去的事實。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你對這個人或者這些事情的怨恨,是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真正你可以去控制的,是當下和未來,你知道這個人不好,那以後就少和他接觸,不會再次被他欺騙就足夠了。

心理學家:內心充滿怨恨,無法輕易原諒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去試著接受已經發生的過去、和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實,去調整自己當前的情緒與心態,去杜絕未來發生類似不好的事情。這些就足夠了,接納是你放下怨恨的第一步,放下這種怨恨情緒,也就是放棄你對於自己的折磨,放下由情緒帶給你的二次傷害。

白熊實驗

其次,你不用刻意去告訴自己忘記怨恨感,去刻意強迫自己原諒對方。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白熊實驗”,實驗者告訴他的學生們,不要去想白熊。然而,當實驗者提出這個要求後,學生反而會想起白熊的樣子、白熊的顏色等等。

心理學家:內心充滿怨恨,無法輕易原諒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這就說明,當我們越刻意的去不想某件事的時候,反而這件事會更可能出現在我們腦海中。同樣的道理,當你告訴自己一定要原諒那個人,強迫自己一定要放下這種怨恨情緒時,反而這種怨恨感會縈繞在你的腦海中,反反覆覆出現折磨著你。

不如不去想這件事,其實你不一定非要去原諒這個人,但是你可以不去想這些令你產生怨恨的過往。當你不去老是想這些的時候,其實你就能漸漸放下這些感受了。

如果你覺得有困難,不妨試著轉移注意力,去看看電視、散散步、和朋友出去運動、全心全意投入當下的工作等,這樣能使你的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自然就無暇顧及這些怨恨情緒了。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