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博物馆头条讯: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官网日前发布消息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计划明年公开修复画家伦勃朗·丹·莱因的名画《夜巡》。

2019年是画家伦勃朗逝世350周年。《夜巡》修复计划将在2019年7月启动,画作将放在法国建筑师让·米歇尔·威尔莫特专门设计的玻璃房中进行修复 ,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从旁观看。此外,博物馆计划在网上直播修复过程。

伦勃朗1642年绘制的《夜巡》是荷兰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世界名画中的名画。画作全名《弗兰斯·班宁·柯克上校与威廉姆.范. 鲁顿布鲁克中尉的步兵连准备出巡》,通常被简称为《夜巡》。1975年,一名心理有问题的荷兰教师用面包刀在这幅画上划了12刀。

众所周时,荷兰国家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是把馆藏珍品作了数字化处理,包括《夜巡》在内,免费开放了60万件作品的高清数字版权,鼓励阅览者通过官网直接下载图片和文字解说。有人上网看过,如在电脑屏幕上把《夜巡》放大到与原作等大的尺寸(原作363X437cm),都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条轻微开裂的油彩缝隙。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Militia Companyof District II under the Command of Captain Frans Banninck Cocq, also knownas The Shooting Company of Frans Banning Cocq and Willem van Ruytenburch, but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Night Watch (Dutch: De Nachtwacht), is a 1642painting by Rembrandt van Rijn. It i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Amsterdam Museumbut is prominently displayed in the Rijksmuseum as the best known painting inits collection. The Night Watch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Dutch Golden Agepaintings.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夜巡》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1669)

1642年

布面油画

363cm x 437cm 重达337公斤(含画框)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伦勃朗自画像 1652年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被誉为“光与影大师”。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夜巡》这幅画最早的雇主,是荷兰一个民兵连的16个民兵,他们每人出100盾“众筹”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但伦勃朗另辟蹊径,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16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画像,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舞台剧”,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在做着准备。

一个技能独特,充满创意,能玩转光影特效,画的肖像就像自带美图功能的画家,居然接不到订单。只能说,伦勃朗,生不逢时。

《夜巡》赏析

整幅画光线明暗对比分明,人物主次分明。伦勃朗没有把众多的人物并列起来,仅仅作为肖像来画,而是对构图精心设计,每个人都能看见又安排得错落有致。

观察《夜巡》的细节,你会发现,伦勃朗把光与影的处理发挥得淋漓尽致。伦勃朗对绘画技巧的一大创新,就是对光影的处理。

在此之前,所有的绘画作品没有太多明暗的对比,基本都是光线正面平照在画中人脸上。我们在拍“证件照”的时候一般就是这种用光方法。伦勃朗则改变了画面光源的布置方法,让光源从侧面上方照向画面中的人,这样画中人的脸就自然分出了“明与暗”“光与影”的区域,一下子就立体生动起来了,证件照就变成了艺术照。

看细节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注意手的影子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伦勃朗的光影画法在当时无疑是充满革命性的,这种布置光源的打光技巧,后来被人们称为“伦勃朗光”,现在在绘画、摄像和摄影领域仍广泛应用。《夜巡》这幅画在题材上,没有迎合当时的社会口味,代表了伦勃朗对艺术的进取心,也展示了他运用光影的高超技巧。

伦勃朗的“光影特效”画法也影响了后来很多人。伦勃朗去世后一百多年,荷兰人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都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濡养。伦勃朗的艺术价值逐步被世人广泛认识。

历史上的许多名作好像都有这样的磨砺存在:在画家的那个年代,这件作品极其不受欢迎,甚至是受批判的。但是在经历几十年甚至百年以后,这些作品慢慢开始散发光芒,得到后世人的顶礼膜拜。

是需要在当时受到追捧,还是在后世受到敬仰,这是艺术家要面临的问题。但说到底,什么是经典?时间最能说明问题。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夜巡》是唯一一幅从早到晚都有两位保安人员看守的油画展品。

《夜巡》画的其实是白天

尽管名为“夜巡”,但实际上伦勃朗画的是一个白天的场景,由于当初他把背景画的亮度不够,且这幅画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时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矿物颜料经年累月色彩会变得暗沉,因此被后人误以为是夜间巡逻场景,而取名“夜巡”。

后来,有人提出画作应该更名《日巡》,然而这个提议与人们的视觉感受和积累的艺术史知识冲突。况且,18世纪的荷兰国民卫队早已不再进行白天的巡逻工作,而夜间巡逻还在持续。至此,《夜巡》从未更名。

伦勃朗用自画像记录自己的一生

前几期我们提到的梵高、高更这些画家都非常喜欢给自己画自画像,伦勃朗也一样。在订单萎缩之后,伦勃朗开始画平民、画老人、画小孩、画自己。伦勃朗给自己的自画像,统计下来超过100幅,是画自画像最多的画家。

但相比于梵高自画像更为艺术的表现方式,伦勃朗的自画像则更具有忠实性,在晚年的一些自画像中,他甚至毫不掩饰自己面部的缺点。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1669年《自画像》

上图的《自画像》是伦勃朗逝世那年所做,画中的自己不是一副漂亮的面孔,或者说,伦勃朗根本无意去掩饰自己的老态和缺陷,他绝对是在忠实地观察自己,他想反映的是一个真实人物的面貌,没有丝毫故作姿态的痕迹。只有一位画家凝视的目光,似在观察自己,也似在观察我们。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1628年 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1630年 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1631年 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1652年 伦勃朗《自画像》

从年轻到年老,从衣着华贵到简陋落魄,无论经历怎样的起起伏伏,伦勃朗始终将绘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从自画像中逐渐沉稳和丰富的眼神,我们能感受到生活带给他的历练。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荷兰国博将直播《夜巡》修复过程 1975年曾被心理病人划了12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