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李鱓與戲曲文化

李鱓與戲曲文化

文化|李鱓与戏曲文化

2016年11月24日至27日,揚州八怪之一李鱓的故鄉興化舉辦李鱓誕辰三百三十年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濟南、泰州、揚州和四川、廣西的專家與後生濟濟一堂,對成就傑出然而際遇坎坷的清代畫家李鱓作了全方位的理論探討。我還是在1983年鄭板橋誕辰二百九十年時來興化的,彈指之間,已過了三十三年。在車中曾口占一律:“乘興向昭陽,為尋李復堂。浮漚館不見,擁綠園猶香。地屬揚州府,民多河下腔。萬家燈火裡,八怪泛崇光。”

李鱓,康乾時人,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揚州府興化人,明狀元宰相李春芳六世孫。康熙間中舉,召為內廷供奉,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因不受正統畫風束縛,而遭忌去職。乾隆初任山東滕縣知縣,頗得民心,又因得罪上司而罷官。後居揚州,與老鄉鄭板橋結伴,賣畫為生。李鱓工詩文書畫,曾隨蔣廷錫、高其佩學畫,並受石濤影響,擅長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畫風工細嚴謹,中年變為粗筆寫意,揮灑潑辣,氣勢充沛,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影響。

我為會議提供的論文是《論李鱓的民俗文化情結》,主要從民俗、遊藝、戲曲三方面探索李鱓的鄉土情結。凡是率性天真的藝術家,鄉土情結往往最重。李鱓雖曾供奉宮闕,奔走江湖,但是家鄉情結一直深藏心中。他常在題畫中流露出蓴鱸之思,如《雜畫冊》題道:“蕉雨,竹風,梅月,此皆吾北窗消受景物。”最令人回味的是《土牆蝶花圖》題詞:“江淮野人家,土牆頭上喜植蝶花,春來一片紫雲掩映。一枝紅杏,尋春到此,逸興遄飛,只望酒帘小憩,頓忘歸去。”此景我少年時代也常在揚州鄉下見到,人家土牆上時常開著紫色的蝴蝶花。

文化|李鱓與戲曲文化

李鱓題畫文字中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豐富。他經常提到棗慄、稻穗、松芝、萱草、百合等富有民俗意義的物事。在民間,棗慄寓“早立”之意,瓶罐、鵪鶉寓“平安”之意,狸貓、蝴蝶寓“耄耋”之意。他又常畫蛐蛐、蟈蟈,興化博物館藏有一畫,樹上掛著一隻小籠,內有鳴蟲。李鱓《蟲聲咽秋圖》詩云:“機聲札札月初斜,似此蟲鳴又一家。曉起空庭尋未得,夜深依舊咽秋花。”詩中所言“蟲鳴”,也即《詩經·草蟲》所謂“喓喓草蟲,趯趯阜螽”,喓喓是蟲叫的聲音。《詩經·七月》寫道:“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斯螽、莎雞、蟋蟀,都是善於鳴叫的蟲類。唐人白居易《秋蟲》詩云:“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裡。”寫蟲吟使人思鄉。宋人歐陽修《蟲鳴》詩云:“蟲鳴催歲寒,唧唧機杼聲。”寫蟲吟令人傷時。常見的鳴蟲約有十種左右,主要的約五六種。北方最重要的鳴蟲是聒聒兒,南方最常見的鳴蟲是蟈蟈,俗名叫哥哥。清人蔣士銓《沁園春·北方有蟲名哥哥者戲詠》雲:“聒聒哥哥,南北之人,語言不同。”《清嘉錄》有《養叫哥哥》條雲:“秋深,籠養蟈蟈,俗呼為‘叫哥哥’,聽鳴聲為玩。藏懷中,或飼以丹砂,則過冬不僵。籠刳幹葫蘆為之,金鑲玉蓋,雕刻精緻。蟲自北來,薰風乍拂,已千筐百筥,集於吳城矣。”又《瓶花齋集》雲:“有一種似蚱蜢而身肥者,京師人呼為‘蟈蟈兒’,南人謂之‘叫哥哥’,喜捕養之。食絲瓜花及瓜練,音聲與促織相似,而清越過之。”據汪曾祺先生《蒲橋集·夏天的昆蟲》描寫:“蟈蟈我們那裡叫做‘叫蛐子’。因為它長得粗壯結實,樣子也不大好看,還特別在前面加一個‘侉’字,叫做‘侉叫蛐子’。這東西就是會呱呱的叫。有時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籠子上的拍一下,它就大叫一聲:‘呱!--’停止了。它什麼都吃。據說吃了辣椒更愛叫,我就挑頂辣的辣椒餵它。”

戲曲文化對於畫家李鱓之影響,略舉如下:

1

《桃花扇》

孔尚任《桃花扇本末》記道:“庚辰四月,予已解組,木庵先生招觀《桃花扇》。”庚辰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木庵系李鱓叔父李楠。是年李鱓十五歲,李家戲班--金斗班演出《桃花扇》之事,李鱓當有所知。黃俶成《李鱓傳》認為,孔尚任是李家座上客,李楠曾買優伶為“金斗班”演出《桃花扇》,而興化李家有棗園戲臺。李鱓很可能看過《桃花扇》這部著名戲曲作品,對於劇中演繹的江南風情有所瞭解。

2

《戲金蟾》

李鱓《端陽花卉圖》題道:“小園花色盡堪誇,今歲端陽節在家。卻笑老夫無躲處,人都尋我畫蛤蟆。”按蛤蟆即金蟾,又稱三足金蟾,傳說月宮中有三條腿的蟾蜍,故後人把月宮叫做蟾宮。古人認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財致富。在民間戲曲《劉海戲金蟾》中,蛤蟆實際上已成為戲耍的對象。劉海是道教中全真道祖師之一。民間戲曲和年畫的劉海總是蓬頭跣足,童稚可愛。民諺雲:“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在少年劉海拋撒金錢戲弄三足蟾的圖案中,金錢代表富貴,蟾則是多產多育的象徵。《劉海戲金蟾》的寓意應為富貴多子。

3

《跳加官》

李鱓《花鳥圖》題道:“鵬程雲路海天寬,萬里風雲際會難。一點葵忱能向旦,自今官上又加官。”又《德禽圖》題道:“昔人畫德禽于波羅奢下,名曰‘官上加官’,以贈當時之縉紳士大夫,所以稱願之者至矣。夫雞有五德,躬膺三命,五德益修,則天爵、人爵並美,方不負昔人稱願之心耳。”民間畫家常將雄雞與雞冠花繪與一處,以“冠上加冠”諧音“官上加官”,與戲曲《跳加官》出於同源。舊時戲曲演出,開場人物常為道教神仙天官,因手持條幅寫著“天官賜福”、“加官進祿”等吉祥語,故名《跳加官》。其時藝人身穿紅袍,頭戴面具,手持笏板,隨樂起舞,含有終南捷徑、加官進爵、馬上封侯、連登三級、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等祈福內涵。

4

《霸王別姬》

李鱓《花鳥冊·蜀葵虞美人圖》題道:“蜀葵中一種紫黑色者,俗呼為‘霸王花’。戲添虞美人一枝,題句雲:‘變幻精靈依小草,英雄兒女話如新。”此處用戲曲《霸王別姬》之典。《霸王別姬》故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和劉邦逐鹿中原,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不得不和虞姬訣別。司馬遷的原文是:“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在古代美人中,虞姬屬於美麗而悲壯的那種。她是項羽的愛姬,容顏絕世,才藝並長。在四面楚歌之際,她依然陪伴在項羽身邊,品行已屬堅貞絢爛之極。虞姬墓在安徽靈璧。墓離大路不遠,綠樹成林,林中有墓,墓前有碑,碑上有聯,曰:“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伴黃昏。”據《情史》記載:“姬葬處,生草能舞,人呼為虞美人草。”李鱓所繪,即為虞美人草。

李鱓和鄭燮是興化同鄉,但他性格孤傲,自視過高,故世人多不曉其名。我作打油詩戲雲:“人皆知板橋,不復知復堂。豈知八怪裡,兩怪出昭陽。一怪名鄭燮,濰縣曾放糧。一怪名李鱓,清宮侍帝王。皆因性耿直,淪落在維揚。縱有安邦志,豈獲列明堂。只憑一管筆,權換五斗糧。須知肉食者,腹中無文章。學得經綸者,只能列門牆。惜君性孤傲,聲名久不彰。都慕鄭家子,誰念李家郎?思此牢騷盛,且付打油腔。”此體即古人所謂“囉哩連”也。有人說,李鱓的藝術造詣也許比板橋更高,但他秉性清高,不與人交往,不自我推介,不結交同好,故數百年來其名遠在板橋之下,豈不悲哉!

壹週刊原創,原載請與壹周君取得聯繫。

有獎尋找“最贊點評員”

有共鳴、有想法、有建議?

壹周君每週都會在

抽取5名幸運者

送上精美禮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