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從放豬倌到丞相,公孫弘的為官之道

漢武帝時期,從放豬倌到丞相,公孫弘的為官之道

漢丞相、平津侯公孫弘

漢武帝在位時期,丞相就像走馬燈一樣,不停地被撤換,曾經擔任過丞相的十三人中,有三人自殺,三人被殺,曾經戰功卓著的李蔡甚至被滅九族,丞相一職位極人臣,性命卻朝不保夕。

漢武帝時期,從放豬倌到丞相,公孫弘的為官之道

李廣堂弟漢丞相李蔡

公孫弘卻是一個例外,雖然官場風雲突變,但他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公孫弘六十歲入朝為官,因不合皇上心意免官回家,七十歲時再次被舉薦,七十六歲任丞相之職,七十九歲從丞相位安然離世。

漢武帝時期,從放豬倌到丞相,公孫弘的為官之道

漢武大帝

公孫弘是齊地菑川國薛縣人,出身於一個貧苦之家,平時以放養豬為生,四十多歲時,受齊地學習之風的影響,開始研讀《春秋》。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六十歲的公孫弘因賢良被徵召入京,成為博士。一次,他奉命出使匈奴,回來後向武帝報告匈奴國的真實情況,因內容不合武帝的心意,惹得武帝很生氣,認為公孫弘不適合做官。既然皇帝不喜歡,乾脆一走了之,免得引火燒身,公孫弘以身體有病為由,免官回家重操舊業。

漢武帝時期,從放豬倌到丞相,公孫弘的為官之道

漢武帝茂陵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七十歲的公孫弘再次被推薦入朝為官。有了第一次為官失敗的經驗,公孫弘謹言慎行,先揣摩皇帝的心思,再按照皇帝的思路行事。每次上朝與眾臣議論政事,他總是先陳述事情,讓皇上自己去選擇決定,絕不當面爭執,既不失君臣禮節,又能圓滿解決政事,博得了武帝的歡心。通過多年的觀察,武帝認為公孫弘品行忠厚,善於言談,又能理解自己的意圖,加上他熟悉文書法令和官場事務,能用儒學觀點加以文飾,在公孫弘七十六歲時,武帝任命他為丞相,封為平津侯。公孫弘成為是西漢開國以來第一個從布衣起家的丞相。

漢武帝時期,從放豬倌到丞相,公孫弘的為官之道

古人智慧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為官者的命運不僅取決於自己的學識,也取決於皇帝的性格心情。公孫弘在處理政事時,如水行事,善於化解各種突如其來的矛盾,讓皇帝放心,他使得自己安心。40歲發奮讀書,從底層社會一個貧窮的放豬倌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公孫弘成為當時朝代少有的成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