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经心说的话,却是孩子自卑的根源,影响孩子一生

让孩子真正自卑的原因不是金钱是父母

昆明失联一周的女大学生终于有了消息,但消息令人惋惜。姑娘因为家庭贫困选择了最消极的方式,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她给留下了这样的绝笔信:

“从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从来不敢和你们要求什么,我知道爸爸妈妈为了我和妹妹,每天都很辛苦。每次和你们要生活费我都很难开口。还经常因为钱和你们吵架,现在我都不怎么敢和你们打电话了,我怕我听到你们的声音我就会哭。”

父母不经心说的话,却是孩子自卑的根源,影响孩子一生

满满的两页信纸里,容纳了一个女孩脆弱的心声。通篇是无助和无奈,既要面临贫困,又要面临父母紧张的关系,充满了女孩对家庭、生活的绝望与无助。但看完整个信件,不难发现,真正因为金钱导致的自卑并非引发她产生悲剧的根源,父母紧张的关系才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在信里说:“每次你们吵架,我都好难过,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你们才能不吵架。”

也许,贫困生的自卑根源不全然源于物质的匮乏。

父母不经心说的话,却是孩子自卑的根源,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对生活的焦虑阻碍了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好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中美儿童发展》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

与此同时,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通过研究指出,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

一项有关中国儿童的心理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父母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不可逆转,父母对生活的焦虑同样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在社交、婚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在女大学生的遗书中,我们看到的正是父母对人生的焦虑以对子女过高期望的方式转嫁,从而导致了小姑娘心理压力骤增。本来,家徒四壁让她不知所措,父母紧张的关系更平添了几分愁绪。

父母不经心说的话,却是孩子自卑的根源,影响孩子一生

紧张的夫妻关系掐断了孩子获取安全感的渠道

心理咨询师夏波心曾在她的博文中写道:“人最初的安全感是在幼年和童年,与父母关系中知道我是重要的、我是存在而建立,在父母塑造的和谐平稳家庭环境中形成的。父母的关系不好,在吵架或冷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安全感,会认为是父母吵架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好。”

小姑娘的父母常年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无形之中就打乱了她内心安全感的建立与塑造,常年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之中。当她面临大学环境之时,从他们的生活轨迹中看到了自己的家庭从物质到情感上的匮乏与贫瘠,心理上冲击带来的压力也成为她放弃生活希望的原因。

人的能力不同,做父母的也是凡人,能给孩子创造的物质生活也因人而异,但并不代表无法创造优越物质条件的父母就不能教育处健康自信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做到这几点的父母不管平穷与富贵,都能收获一个阳光灿烂的孩子。

第一、用平静宽容的心态接纳生活

生活有万般不如意,可是一切不如意都不能阻挡新一天的到来。作为上有老下有下,压力巨大的父母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的时候,不妨学会多看生活美好的一面,用平静和宽容的心态接纳生活的苦难。

哪怕是笑中带泪解决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但从容淡定、不卑不亢的态度,便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于父母对生活的自信,他们在潜意识里也会以你们为榜样,来构建自己的生活观念。

第二、以夫妻关系为本位多爱彼此

孩子不是附属品,也不是独有品,更不是夫妻关系的阻碍。考虑要个孩子时,最好想好一件事:“我们两口子够不够恩爱?”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不要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恩恩爱爱地迎接爱情的结晶。

婚姻需要经营,家庭也要经营。在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之中,孩子会建立足够多的安全感,这些安全感让他们在面对人生的风雨之时,能够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家庭的稳固、父母的恩爱足以支撑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父母不经心说的话,却是孩子自卑的根源,影响孩子一生

第三、钱不是生活的全部

“这个别买,好贵!”“我们家哪买得起这个!赶紧走吧!”有时候,父母的哭穷无形中加深了孩子的自卑。提到钱,孩子脑海里浮现的永远是父母跟钱作斗争的画面。尤其是家庭经济不好的父母,本身就足够拮据,常常喊穷更让孩子沉浸在“没钱”的魔咒之下。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让他们知道,家里此刻面临着困难,但一家人不断的努力之后,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有期望和希望的。在孩子进行物质攀比的时候,先别去责备他们的虚荣,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是要引导孩子直面生活的困境,调整心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自我的道路。

总而言之,在困境面前,父母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孩子感受到这种心态带来的正面影响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从生活的负面情绪之中慢慢走出来。这个世界让孩子自卑的到死的从来都不真正的是金钱,而是不懂得如何爱子女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