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鐵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痛點

高鐵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在世界來看也是少有的,高鐵確實是中國實實在在的名片,而這張名片對於中國製造業而言卻是個痛點。

反思!高鐵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痛點

“ 一位參與動車引進工作的技術工程師舉例說,我們可以按外方圖紙生產轉向架、電機、變壓器,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組裝變流器和自動控制系統,卻不知道頭型的設計依據、原理,不知道加寬車體有沒有風險,得不到車體的原始設計計算書,得不到轉向架的關鍵參數和升級改進方法,也得不到電機和變壓器的電磁場、熱場、力場的計算機多維協同仿真技術,更不知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檢驗標準和相關材料疲勞特性數據庫,自動控制系統的軟件源代碼等,“這些看似最基礎的東西,卻是最關鍵的,我們都沒有通過引進獲得”。

換句話說,經過數年培育,中國確實已經擁有了動車規模化生產和製造能力,但宣稱的由中國企業自主生產的動車,關鍵零部件仍從國外進口,只是在中國完成組裝,這才短短几年實現幾百輛動車下線——這與汽車領域如出一轍,而汽車領域的市場換技術已被普遍認為是失敗的試驗。劉志軍時代高鐵技術跨越式發展的秘密即在於此。

反思!高鐵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痛點

從西門子進口的佔總金額近一半的原裝進口零部件,因在國內組裝,就算在國產化率,可謂自欺欺人。

在一位西門子的技術人員看來,列車核心技術只有三大部分:牽引系統、轉向架和制動系統。其中,最關鍵的是牽引系統,像“列車的心臟一樣”。這些技術外方既不打算降價,也不會轉讓。

牽引系統中只有部分零部件如牽引電機,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國產化時引入的廠商較多,降幅較大。CRH2的牽引電機在國產化第二階段降了12.5%。

反思!高鐵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痛點

整個牽引系統中,最核心、技術含量最高的是軟件系統,多位業內專家表示,西門子、川崎、阿爾斯通都沒有轉讓這一技術。“只有掌握了列車控制系統,才能設置各個部件的參數,才有真正的設計能力。這是他們多年研發成果,不可能拱手讓人。”前述西門子技術人員表示。唐車一位技術人員說,現在聲稱國內自主研發的CRH380B系列車型,一旦列車運行出現問題,還要靠西門子。

“軟件的升級版要西門子做,試驗數據也需反饋給西門子總部。修改週期很長。”

牽引系統這樣的關鍵技術佔到一列動車總價的多少呢?20%-30%。其中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又佔整個牽引系統的一半以上,利潤最高。原西門子採購部人士坦言:“現在西門子採購部就是靠賣牽引系統賺錢。”阿爾斯通也是如此。

反思!高鐵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痛點

與牽引系統一樣,被外方視為賴以生存之本的制動系統也沒有實行技術轉讓,而是由外方在中國的合資廠生產。“合資廠更不存在技術轉讓,中方連圖紙可能都看不到。”高鐵製動系統由克諾爾壟斷,核心技術沒有轉讓。

三大系統中籤訂了技術轉讓合同的是轉向架製造,只賣安裝圖紙,不講設計原理,中方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一位參與引進人士透露,長客曾向西門子請教轉向架參數為什麼這樣設置,西門子專家就打馬虎眼。現在轉向架的構件是在長客焊接,其餘零部件在國外買。

南車株洲一位工程師比喻說:

“通過購買幾家外國公司的動車組,我們買到了四條魚,但沒有買到釣魚技術和方法,自動控制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還得進口,控制軟件源代碼從來不在轉讓範圍。”

在高鐵技術引進中,中方創造和讓出了龐大的市場,但真正在金字塔頂端賺取高額利潤的還是外國廠商,他們通過控制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配件掌握主動權。

高鐵創造了奇蹟,但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確實個很大的痛點,如同大飛機一樣,中國製造向高端邁進需要走的路更遠,艱難程度不亞於我們看到的汽車行業,我們走過這麼多年,可核心技術又在哪裡?值得國人反思!

反思!高鐵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