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蔣校長推薦:

日本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心理預期與現實實力之間存在嚴重差距。隨著“心神”戰機的結局以失敗下馬告終,曾經遙不可及的日本正在變得平庸。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沒想到被日本寄予厚望的X-2“心神”技術驗證機僅僅在完成第32次試飛後,就不玩了。作為一款技術驗證機,雖然不能指望它像某些人狂言的擊落中國殲-20,但至少也要圓滿完成驗證任務才能下馬,要知道美國X-31驗證機可是飛了538架次該項目才研究結束,“心神”只飛了32次就“大功告成”,似乎有些不合常理,這樣的情況下終止試飛,並不能代表取得完美的試驗成果,更多的是意味著項目下馬。

之所以說“心神”下馬是情理之中是因為該“戰機”在研發過程中原本就存在諸多先天不足,說是意料之外是沒想到日本竟然在耗時20年,投入400億日元(合23億人民幣)的巨資後,如此決絕地選擇了中止研製。這也就意味著日本自行研製第五代隱型戰鬥機的計劃,即使不是終究要抱憾而終,也是遙遙無期。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日本的“心神”戰機2006年開始被日本和我國國內媒體神化得讓我們眼紅不已,真正公開亮相應該是在2014年,出鏡的時候還按照日本傳統特意在關鍵部位(起落架、進氣道、尾噴口)打上了馬賽克,保留了“神秘感”。從“心神”戰機首次公開露面至今雖然感覺只有短短几年時間,其實心神戰機立項比我國殲-20還要早,最初的立項是在1995年,當時的項目名稱叫ATD-X戰機(意為“上帝之心”),但由於戰後美國對日本在發展航空工業方面的嚴格限制,日本的研發水平並沒有我們相像中的那麼強,並不具備研發第五代隱形戰機的能力,甚至達不到4S(超機動性、超聲速巡航、隱身能力超視距打擊”)標準,只能別出心裁地提出3F(首先發現、首先攻擊和首先摧毀)標準。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日本人為什麼要搞國產戰機

只要稍對日本軍事裝備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日本雖然作為美國的盟友(Gou),在安全防務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自主權,絕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要向美國購買或者“合作”研發,空軍方面除了裝備美製F-15、F-16外,自制的F-1、F-2也分別是仿製的美軍T-1教練機和F-16戰鬥機而成,美國對日本出口的武器裝備佔據日本海外進口武器90%以上,可以說雖然貌似軍力強悍但其實是對美國嚴重依賴並受制於人的。按理說背靠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每年花點錢再送上幾個少女就能夠確保了國土安全,日本並不存在安全上的隱憂。為什麼還要吃力不討好地自行研製新一代隱形飛機呢?筆者感覺作為經常被美國人剪羊毛佔便宜的日本表面上並不會介意再次成為美國人強拉入夥研製軍備的“提款機”,它更在乎的是自尊與自立,雖然關鍵的核心技術被美國人控制,但他們更在乎的是美國人對其自主研發的態度。或許,“心神”之所以稱為驗證機並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驗證”,更深層次是想要把心神作為“投石問路”的道具,來試探一下美國人對其自主研發高精尖武器裝備的態度,如果美國因為手握狗鏈而有恃無恐的話,那麼將可能是日本又一輪佈局的開始,如果美國人有意見了,那麼就只能老老實實地當好這條狗,按時送上標著天文數字般的軍購清單就會沒事的。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雖然是依靠強悍的武力遏制住日本,但總是用“廣場協議”那種粗暴的方式來向朋友“借錢”最終的結果是會沒朋友的,所以美國後來喜歡用“合作”這種比較斯文的方式來和“朋友”談包括軍火交易在內的一切生意。所以最近很火的F-35戰鬥機並不是純種的美國製造,而是多國“聯合”開發的多用途戰鬥機。在合作研製戰機這種燒錢、燒錢、燒錢的遊戲中,是絕對少不了鞍前馬後幫主子買單的日本的。當然日本毫不猶豫地掏錢加入F-35的研發隊伍更多的是有著政治、軍事、經濟、技術等各方面的考量,它們最終的追求就是武器的國產化,就像之前從美國進口的F-4J、F-15J戰機那樣,都是要求在日本組裝甚至生產關鍵零部件,F-2戰鬥機更是要求以日美聯合研製的形式開發,F-35的引進實際上只是承襲了這一慣例,以自身居於世界前列的電子科技和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水平,藉助F-35戰鬥機的製造,日本就能將類似產能轉化到軍工生產領域,進而推動日本軍工產業的發展。為此,日本不惜血本儘可能地要求儘可能多地生產戰機零部件,但由於日本受制於“武器出口三原則”,無法通過出口武器來擴大產量來降低生產成本,以至於含有日本製造零部件的F-35的價格是從美國整機進口的1.5倍,但日本還是樂此不疲地想要國產化更多、更關鍵的機體部分,藉此來完成其“借雞生蛋”的完美計劃。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心神”戰機有什麼先天不足

或許是因為生產零部件有點心得,或許是被比後來居上的殲-20、殲-31刺激到了,日本近年在隱形戰機研製方面突然跳出來狂刷存在感。只可惜,自上世紀80年代準備建全航空產業鏈之時被美國給打斷,最終日本並未形成一個完整的航空產業體系,在飛機總體設計、航空發動機、隱身技術等方面就此落下了嚴重的隱疾,即使“心神”戰機作為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驗證機,從一開始的設計上就存在的太多缺陷,根本就達不到第五代戰機的設計標準。

首先從“心神”試飛視頻可以看出,“心神”戰機在尺寸上和與其伴飛的F-16J/F-2相差不大,而且還採用了雙座佈局,機會內部完全沒有內置彈倉的空間,沒有彈倉,戰時只能選擇外掛武器,那是否隱身還能有多大意義呢?;

從機身結構來看,主翼與機身之間連接部分十分明顯,不具備主翼與機身一體化整體成型技術,無法完美地將機身與機翼融為一體,隱身能力大打折扣;

  心神的“亮點”在於雙座教練機形的座艙蓋,還是側開的,這根本就是80年代教練機的標準,仔細一對比,原來就是仿製了1988年服役的T-4中型教練機的座艙蓋,連從左邊側面開啟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就憑這拿來主義的設計理念,“心神”當之無愧地獲得了“最隱身的教練機”的戲稱;

“心神”所用的XF5-1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僅有5000公斤,兩臺總推力不過10噸。如果按照防衛省計劃中的空重8噸計算,“心神”空戰總重可能超過12噸,其推重比遠達不到1。這就無法達到五代機4S的“超機動性”,即使要做到日本自訂的3F中的“首先攻擊”在起步加速上估計也跟不上。

令人費解的是,日本防衛省的預算報告對“心神”的定位就是用來“測試高機動雷達隱形飛機相關技術”。從眼前的“心神”看,“高機動性”顯然已經不具備了,隱形功能還因為因為座艙蓋還有翼身融合的缺陷而受到嚴重破壞,一系列的設計失誤(敗),還想要達到五代機的標準,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以失敗來結束這隱含著很多內涵的項目。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1988年服役的T-4中型教練機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日本“心神”驗證機

拿“心神”對比殲-20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按照心神上馬時的軍力對比,日本研製“心神”時中國空軍力量相對較弱,尚無法對其產生威脅。反倒是在心神的研製過程中,中國空軍裝備開掛式地升級,直至殲-11B、殲-20的服役真正地打擊到了日本的自信心,“逼”得其將心神的期望值提升到可以戰勝殲-20的高度。其實作為一款驗證機,心神根本就無法與殲-20相提並論。,一個是小得像模型的技術驗證機,即使是研製成功也只是為下一代戰機提供參數的機型,並不會生產太多,更不會成為主戰裝備。而殲-20則完全是中國依靠幾十年來從生產到仿製再到自主研發,在技術積累量變達到質變之後研製出來的主力裝備,如果不出意外可能就是我國未來幾十年內的主力戰鬥機,可以說是國之重器。不過說“心神”只是一款驗證機,如果按其現有的航空產業情況來看,即使是將計劃中“真正”意義上的五代機F-3上馬,都是製造不出來。圖紙誰都能畫,但真正投入到實際生產中才會知道什麼叫困難。俄羅斯那麼強大的工業機器,一架T-50也是曲曲折折一直無法真正確定下來,這就是為什麼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的F-22、F-35和中國的殲-20可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五代機(俄國標準是第五代、歐美標準是第四代)。所以日本雖然在科技、電子、製造業方面的某此層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只要美國繼續保持著對其航空工業領域的技術封鎖和產業閹割,日本因此落下的隱疾就無法痊癒。未來,日本為了給將來成為“正常國家”打好基礎,肯定會繼續搞所謂的戰機研發,但可以預見的是即便是上馬了比“心神”更厲害的F-3,他們仍然還是搞不出來。畢竟,對於脖子上套著項圈的日本來講,能否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軍用航空產業鏈取決於拉著項圈系掛著的鏈條的美國,而即使是像特朗普這樣的“狂人”也不太可能心血來潮放開那條狗鏈,所以日本人想要重現其在二戰時製造的“零式戰機”輝煌的可能性為“零”!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歸根到底,日本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心理預期與現實實力之間存在嚴重差距。或許,隨著“心神”戰機的結局以失敗下馬告終,我們需要以全新的眼光去審視日本。在中國取得了不可思議的發展後,曾經遙不可及的日本正在變得平庸,或許今天的日本已經不是我們認識中的那個日本,也不再是他人“神化”後的那個日本,當我們可以以平常的心態俯瞰日本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細心的觀察來發現所謂的“日美同盟”背後隱藏的“一個被閹割的日本”,或許這才是號稱能擊落殲-20的日本“心神”戰機還沒服役就“退役”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穫。

日本“心神”戰機有何隱疾?還沒服役就匆匆“退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