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有些人寧願住“籠屋”都不願來內地?也許是因為這!

在我們眼裡,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應該到處都是繁華光鮮的樣子,但實際上香港卻還是有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存在的。香港的籠屋,當你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籠屋居住環境,我們不禁會去思考為什麼他們不來大陸發展呢?

為什麼香港有些人寧願住“籠屋”都不願來內地?也許是因為這!

香港籠屋,又被俗稱“床屋”,分佈在深水步等舊樓,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者年長者,是一群老弱貧苦的社會底層人士生活在罐頭似的“貧民窟”裡,一張張床位被鐵絲網團團圍住,猶如一個個籠子,“籠屋”因此而得名。

“籠屋”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最初是提供給移民到香港勞工做臨時住宿用的。現在成了新移民或年長者居住的地方,那為什麼他們不願意捨棄這樣的居住環境來大陸發展呢?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為什麼香港有些人寧願住“籠屋”都不願來內地?也許是因為這!

一:工資待遇高

香港普通茶餐廳服務員工作月薪九千多,在內地沒技術,沒文憑的人是很難達到的。香港一個豬肉鋪裡面賣豬肉的,月薪能達到兩萬左右;要是建築工人月薪能有五萬多,如果你是醫生,設計師等高端人才,那你月薪十多萬是沒問題的,於是乎香港工資確實是很高的。

二、政府福利好

對於年滿70歲的公屋住戶,從大戶型搬到小戶型,可以享受終身全免租金,每年還有3600多港幣的交通補貼。住籠屋的一般都是沒有經濟來源 靠政府援助的,所以來到內陸,沒有了政府綜援,有可能更活不下去。

為什麼香港有些人寧願住“籠屋”都不願來內地?也許是因為這!

三、已經習慣了

就像汙染嚴重癌症頻發的地區人不移民外地,戰亂的敘利亞人民還是願意在那兒受苦不移民外地。也許是底層群眾,貧困限制了選擇的可能性,困在原地,農民有耕地,難民有家族,籠民有政府救濟金,離開原地一步,連溫飽甚至生存都成問題,沒尊嚴沒健康,現在的籠居至少衣食無憂。

為什麼香港有些人寧願住“籠屋”都不願來內地?也許是因為這!

也許是現實禁錮了選擇的思想,有種心理叫習得性無助,動物能在馬戲團騎車鑽火圈,人住籠子幾年,會變成什麼樣,身體離不開那一平方,思想也跟圈養的動物一樣,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工作拿錢吃飯睡覺,都成了條件反射,或許偶爾有情緒有理想,但大多時候腦子顧不上。

四、為了自己的夢想

誰不想要大一點房子?可能說出去好聽一點,問你在哪裡,在香港,聽起來多麼國際化?多麼高大上?就像很多大學生為什麼都選擇北上廣深?無非覺得這些地方經濟發達,機會多,能賺大錢等等!但是也不排除又的人為了面子啊,我們向來都是愛面子的,覺得大學畢業回自己家可能會丟人,於是很多在北上廣深讀書的人,都想在那座城市紮根!

還有就是在香港生活了幾年的朋友覺得有個可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人的社會法治環境、對人的重視等等令他們有很大的幸福和歸屬感吧。

為什麼香港有些人寧願住“籠屋”都不願來內地?也許是因為這!

不過小編覺得啊,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好,適不適合就看自己!反正我是不太喜歡什麼北上廣深!亞歷山大,還是二三線城市逍遙自在,心情舒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