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奪冠為何成為全民狂歡

電子競技在十年前甚至於五年前、三年前,都還是處於一個小眾化的階段。除了一些非常非常年輕的學生熱衷之外,似乎“網絡遊戲”永遠都是狗肉上不了正席的副食品。

而且電子競技也是一個非常勉強的統稱。在遊戲圈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DNF玩家瞧不起DOTA玩家,DOTA玩家瞧不起英雄聯盟玩家,到現在又四分五裂出來了網遊吃雞以及王者榮耀、手遊吃雞等移動端電子競技遊戲。各類遊戲自封一圈,到現在為止,仍然存在這樣的“地域”歧視。從這樣的遊戲圈子文化中,很多人都會覺得,電子競技只是外行對於內行的一個籠統的概括。

就如同體育競技,在中國,國球乒乓的熱度大大低於美職聯、而籃球的關注度又略小於足球,更不用說一些舉重項目、花式游泳、射箭騎馬等等,很多人四年才能無意中瞟到一眼。

那在電子競技中,哪些是足球歐冠、哪些又是美職聯呢。想了解這些很簡單,去網吧轉一圈就知道了,多年前的網吧基本就是被DNF壟斷了,後來DOTA和DNF二足鼎立,再後來,網吧基本上可以被稱之為英雄聯盟粉絲聯誼會了。雖然有那麼很短暫的時間英雄聯盟和吃雞遊戲不分上下,但是目前的形勢來看,在網吧裡面,英雄聯盟依舊是獨佔鰲頭。

從興起到風靡,lol可以說養活了一大批網管。那麼問題來了,曾經的DNF統治網吧那麼多年,造成的影響卻遠不及英雄聯盟呢。以至於IG奪冠後,無論在哪兒都能看到關於IG的一些影子。王校長的造勢固然有一些影響,但是別忘了,王校長的IG還有DOTA2戰隊今年也奪冠了,影響力卻和英雄聯盟沒得比。

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網絡傳播技術的提高。抖音、微博等等新媒體的興起。IG奪冠後,網上刷視頻到處都是“翻過這座山...”到處都是關於UZI、關於阿水、關於王思聰的段子,以至於很多8090後老年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卻被這些段子刷了屏。

IG奪冠為何成為全民狂歡

IG奪冠為何成為全民狂歡

IG奪冠為何成為全民狂歡

還有一些甚至於讓人厭煩的評論無處不在:抖音遊戲視頻,網友評論“IG牛逼”;網紅髮了個自拍,評論“IG牛逼”;甚至油價上漲新聞下面,都評論著“IG牛逼”。

讓一些摸不著頭腦的人知道真相後無奈的感嘆:

我特麼還以為埃及法老復活了呢。

二 、英雄聯盟強大的號召力

。英雄聯盟玩家日在線人數現今不如往日了。但是這八年來累計的粉絲量卻越來越多。有的人因為大學畢業忙於生計,等級一直停留在30級。有的呢,則是剛上大學才接觸這一款遊戲,不得不說,這款遊戲的運營商確實有頭腦,懂得經營:老玩家人不在了,心還在;新玩家則是人在塔在,鬼刀一開他還看不見......

IG奪冠為何成為全民狂歡

都說現在是粉絲經濟時代,有這麼多新老粉絲的捧場,隨便一個小事件也能給你捧成頭條熱門事件,更何IG是關乎於LPL(中國大陸賽區)等待了七年的世界總決賽冠軍。

其三,電子競技被認可的程度被提高了。十多年前,“網癮少年”多作為一個貶義詞或者是新聞熱點被爭相報道。而如今,這個詞說出來更像是一種調侃。很多人說這是人們觀念開始轉變了,實則不然。究其原因可以說是“老齡化”的一種體現。80後奔中年,90後面臨工作壓力了,連00後現在都開始成為大學的主力軍。主要的社會人群在十年前可能都是被父母拿著棍子從網吧門口追打到網吧廁所,甚至二十多年前都是電子遊戲廳的常客。那些人看著98拳皇都有可能熱淚盈眶回憶起自己的當年,然後在電腦上下載一個pc端拳皇,通宵鏖戰。第二天別人還會問你是不是又一個晚上在吃雞,熬出個黑眼圈。你擦擦眼淚說道:

我在祭奠曾經逝去的青春。

而這些人,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電子競技方面的動態。偶爾也會上線坑隊友一把,體驗一次年輕的機會。當然都是被罵年輕的——“你是小學生嗎?你媽媽喊你回去寫作業!”

在這三大影響之下,IG奪冠,想不上熱門都難。但是卻沒有解答最初的問題:

IG奪冠,為何成為全民狂歡?

說全民狂歡似乎有點兒誇張。但是現在似乎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勝利,讓大家奔走相告,喜極而泣,造成如此大規模的影響。恐怕似乎只有國足進世界盃奪冠才能出現的景象。

想當年,年輕小夥子聚在一起看NBA總決賽,甚至紛紛逃課。坐在寢室,自己支持的球隊每進一個球都大聲呼喊,有時候是左邊寢室在大喊,一會又是右邊寢室狂叫。樓上樓下沒一個是安靜的。有的寢室網速好,有的寢室網速差,在比賽還有最後一分鐘的時候,樓下的還在凝神屏息,樓上就已經傳來了歡呼聲。這歡呼聲就是告訴你,比賽已經結束了,幸好這樓上的和你支持的是同一個隊,不然不僅毫無觀賽體驗,而且心情還會低落到谷底。

在當年那種情況之下,也就僅僅只是在一個小範圍的狂歡,球迷之間的狂歡。即便影響力已經很大了,在我看來,依舊比不上這一次IG奪冠的呼號聲。因為我只是一個遊戲愛好者,S3開始打英雄聯盟,S8才第一次看總決賽,無論是輸贏,也就只是激動一晚上或者難過一晚上。可是在第二天無論我是去網吧,去上班,還是去手機看新聞,刷視頻,都無處不是關於IG的內容,越看越多,也就越來越受感染,以至於跟著大家一起莫名興奮了好幾天。

這種狂歡讓我覺得,IG的勝利並不只是一個勝利,不是那種看籃球比賽的那種勝利後的喜悅。是一種親身參與後,感同身受的喜悅。你可能會打籃球,但是籃球場上高矮胖瘦不一,學校籃球隊也就只有部分人有機會參與,但是遊戲不一樣,你的操作和職業玩家可能只有細微的差距(主要是細節操作還有年輕的手速),在大局觀和戰術上, 你甚至可以和職業玩家平起平坐。

感同身受之後,便是自己這麼多年來玩遊戲的一種“社會肯定”。都說遊戲是毒瘤,這不都進了奧運會了嗎、這不是還拿了世界冠軍嗎?我們每個人都很平凡,但是這不妨礙我們有信仰。

這就如同滾雪球,最開始只是歡呼勝利、漸漸升華,在歡呼中有一部分人開始發洩,開始吶喊,漸漸影響了每一個遊戲玩家,再接下來,從遊戲玩家影響到非遊戲玩家。這裡面傳遞的已經不是遊戲本身,而是每個人自身存在價值的反思。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什麼是信仰,而信仰,它值多少錢。

IG奪冠為何成為全民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