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這篇開始要告別如夢如幻的捷克,進入此次行程中的第三個國家:奧地利。

說起奧地利,第一反應可能是音樂之都維也納或者眾多著名的古典音樂家,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印象中對這個國家的觀感是人文大於自然的。但如果看過《茜茜公主》也一定曾驚歎於奧地利的田園風光和高山峻嶺,確實在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存在著被我們遺忘的景緻,例如又一標誌性的歐洲小鎮、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加身的哈爾施塔特。

到過之後才發覺對哈爾施塔特不像對克魯姆洛夫那麼陌生,因為它的打卡必到之處早已出現在了諸多旅遊雜誌的封面上,只是一張照片仍然無法描述這裡的全貌,如同克魯姆洛夫一樣,這樣一個面積小小的地方卻如有魔力一般,置身其中便無法抽身,沒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雕琢卻讓人無法自拔地去接受它的美。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依然是在一個陰雨不定的天氣我們開始了奧地利一湖三鎮的遊覽。如果從攝影角度來說當然還是更喜歡光線明媚的大晴天,但既然老天安排了煙雨濛濛的背景去呈現,我們就接受湖光山色中蒸騰的霧氣,想象是居然在其中的仙人營造的氛圍吧。

遊船遠眺的聖沃爾夫岡小鎮: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覺得這樣依山傍水的環境與散落其間的小屋都不是太過罕見的,還是那纖毫未染的鮮嫩綠色最吸引我。來到小鎮上,更會發現整體的觀感也是與那綠色相和諧的:每個窗臺上點綴的鮮花、依山勢起伏蜿蜒的道路與建造的小木屋以及隨之能聯想到這裡的居住者並沒有把自己視為環境的改造者而是不願打擾的暫時借居者。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聖沃爾夫岡距離哈爾施塔特並不算遠,但明顯哈爾施塔特的人氣更旺一些。快到達時就會發現路邊地勢較低處連片的小木屋頂,原來哈爾施塔特竟然是隻有一條小道進出的湖邊小鎮,而正因為這個一字排開使這些小木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湖景房。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但哈爾施塔特同克魯姆洛夫一樣,沒有完全變成一個旅遊景點,可見很多房屋外的告示上都寫著“這裡屬於私人區域,請勿打擾”,說明當地居民已經對紛至沓來的遊客侵擾不甚煩惱了。但我還是對這裡居民的生活挺好奇的,應該也會變成富人的度假區吧,休假時到這裡吸吸氧放鬆心情。但原來住在這裡的人誰會願意把房子賣了呢?所以有些好奇現在誰還住在裡面。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同樣的,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這裡的美就來自不同樣式的房子卻構成了一個互補的整體,單獨一個小庭院是美的,三五連綴又是美的,得天獨厚的外在環境加上主人的精心裝飾,連柴禾都排列得那麼有藝術感。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前文說到過哈爾施塔特的打卡攝影點就是在下圖這個角度,確實能把山景湖景以及教堂都同框了,但我同樣感到小鎮的景色絕不限於這個角度,有時間的話可以登登山找個制高點俯瞰一下,一定會找到更開闊的視角。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另一個哈爾施塔特很打動我的地方就是對色彩的高度審美。綠色當然是主基調,但房屋外牆和窗臺花朵的顏色卻是人為選擇的,比如這個中心的小廣場一眼看著就特別舒服,右側花壇上那幾朵紅花還是功不可沒的。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總結一下,哈爾施塔特就是個哪裡看出都是景的迷人地方,更好的遊覽方式當然還是能帶著一顆足夠放鬆的心在這裡住上幾天,但怎麼也找不回原住民的慢生活節奏了吧。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好了,美景的意境最好還是默然體會,我寫再多可能都達不到當時的心理感受,還是留到下一篇說更多有關奧地利的人文故事吧。

最後經過的聖吉爾根的湖光山色;

2018歐洲遊(七):木屋樂章:哈爾施塔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