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说到杭州,人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湖。其实,西溪同样也是5A级景区,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西溪”之名,最早出现于唐代,南宋《方舆胜览》、《咸淳临安志》、《梦粱录》等文献均有记载。

西溪俗称沿山河、留下河、西溪河,因为是位于杭州城西的城市主干河,旧时也称“杭川”。据《西湖志》记载:”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由宝石山背陆行,绕秦亭山,沿山十八里,为宋时荤路……水道由松木场进古荡,溪流浅狭,不容巨舟。自古荡以后,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淑。”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

据说,当年宋高宗赵构看到此地,想把皇城建到这个地方,可惜由于经费不够,未能如愿,只得留下一句“西溪且留下”,西溪就这样被留了下来。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西溪分为东区和西区,有“三堤十景”之说,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寿堤,十景分别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听曲。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内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湿地内设置了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对于提高城市物种多样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西溪之美,在于天然质朴,可用“冷、野、淡、雅”四个字来形容。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北宋以前,在西溪南侧山上建立了不少寺院。南宋时期,当地军民在蒹葭里一带营造寺庙。明代后期也在蒹葭里一带建了许多名庵:如茭芦庵、曲水庵、秋雪庵。烟水庵自古是佛教圣地,据传初建于南宋末期,明时复建。西溪自南宋以后,就以庵堂佛教文化著称,至清代最盛时有庵堂36所。

明代后期,在蒹葭里一带建有许多名园,如章次白的“西溪梅竹山庄”、冯梦祯的“西溪草堂”、刘符的“淇园”、洪钟的“洪园”等。

清代康熙和乾隆二帝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苏轼、米带、秦观、唐寅、张岱、厉鹊、黄宾虹、马一浮、郁达夫、徐志摩、于右任、夏承熹文人墨客亦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施耐庵更是以西溪为背景地,写下了传世名著《水浒传》。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这一片净土的魅力!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七月的雨,淅淅沥沥,细碎而又缠绵,洒落在西溪秘境,曲水迷蒙,群山如洗。

驾一叶扁舟,闲看天光云影,流水沾花,一路绿意飞扬,般般入画,温柔一段夏光,旖旎一场花事。

景色不输西湖,连皇帝都为之流连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