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近十年的北征之途,竟然毁于12度金牌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岳飞近十年的北伐战争。这场战争是失败的,只是并不是败在他自己手上,而是败在他一直忠心付出的国主身上。在第三次的北伐之战中,他的君主竟然下了12道金牌命令他撤兵,君王之命,如何不从。只是这十年付出的鲜血都将付之东流,而自己的一腔丹心也被陷害至死。如斯悲哀,无法言说。

岳飞近十年的北征之途,竟然毁于12度金牌

宋朝自靖难之役之后,好似如太祖、太宗等那些励精图治的明君就不复存在了,南宋的君主亦是一个懦弱不堪,只会奉行投合的人。高宗对岳飞的任用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在大概是那个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启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而在他心中与他同意阵营的是如秦桧等主和的人。所以在北伐的途中,他可以不顾他的子民付出的多年血汗,以一己之私召回抗金士卒。摊上如此昏庸无能的君主,也是他最后命运悲哀的所在。

岳飞近十年的北征之途,竟然毁于12度金牌

绍兴四年到十一年,他三次请求北伐,收复失地。从最初的鄂州渡江,收复鄞州,到后来的孤军作战,他带领的岳家军一路披荆斩棘。打败了杨幺军和齐军的阴谋,分兵两路,逐一攻之。对待敌人于他而言最好的方法不是一网打尽,而是能够有所用。他运用他自己的智慧和魅力成功的将许多战败的士兵、土匪甚至是农民都招安到他自己的军队中。在每一次的战役胜利之后,岳家军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庞大。

岳飞近十年的北征之途,竟然毁于12度金牌

一个国家最是担心的无非就是不能完全掌控住国家的军队,因着他的军功显著,他所带领的岳家军所向披靡,不管是国家百姓还是外来侵略者都是只知岳而不之国君了。其实向金朝这种新生势力一直处于不断的上升阶段,对那些才能出众的领军人才最是欣赏,虽说岳飞与其为两相对立的局面,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么多年的战争,已经不像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战了,而是金与岳的对立。

岳飞近十年的北征之途,竟然毁于12度金牌

南宋高宗虽说昏庸无道,只知对外称臣,但是他的举动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富贵荣华,在他眼中岳飞所做的一切及其势力已经威胁到他了。他会在面对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军队时产生恐惧和气愤,也会觉得他和他的军队不断的北征是意图打破南宋与金朝的友好关系。当时被迫启用他的局面已经不会再出现了,岳飞于他已经变成了阻碍。

岳飞近十年的北征之途,竟然毁于12度金牌

于宋高宗统治时期果真是人以类聚,纵是皇帝一人昏庸也就罢了,毕竟运营整个国家的还有朝堂百名官员,可是就怕连近臣都是毫无民族气性的糊涂人。秦桧不就是宋高宗身边最为相似的人吗?同样主和,同样忌惮岳家军的实力强大。所以在当宋高宗发布12道金牌强烈命令岳飞撤兵,又废除了他的抗金统领之职。同时秦桧命他的手下污蔑他谋反,因拿不出证据,竟无耻的说“莫须有”。虽是无证据的污蔑,但是皇命本意如此,纵使被冤,他也不得不顺着皇命了。

岳飞近十年的北征之途,竟然毁于12度金牌

小编认为他的一生忠于国家,却被国君背叛,致使英年早逝,实在悲哀。他从小被教导精忠报国的信念,他一生无数次的抗金战争都是他爱国的表现。曾经有人说他是愚忠,拥有一个庞大的精兵在面对皇帝的发难时为何不反,而导致自己早逝,一生奉献的事业也未能实现。但是我却认为他这并不是愚忠,一个抗金名将的傲骨不会允许他这么做,谋反一词会比皇帝的命令来得更加沉重,况且若他反了国家会比当时还要更加的危机,再一次的内忧外患只会加剧国家的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