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孔子说:“参啊!我所讲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理念贯穿起来的。”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后,其他同学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呀?”曾子说:“老师的道,只是忠恕二字罢了。”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篇之十五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孔子所传扬的道,是他自己的一套思想学说。曾子呢,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孔子46岁的叫做曾参的小同学。对于这位勤奋好学的晚辈弟子,孔子是十分喜欢的,所以时常点拨他,这次看来是要让他总结和提炼一下孔门学说的根本理念。孔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同学啊!我所讲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理念贯穿起来的。

令孔子没想到的是,这位小弟子听过后,眼睛都没眨一下,便说“唯”——是的。是什么呢,简直像黑道在对暗语,只有这师徒俩心知肚明。看来弟子已经明白老师的意思,并且也没有更多的疑问,于是孔子就不再说啥,走出去了。弄得在座的同学们全都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子出,门人问曰”“门人”指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师兄弟们,古人解释也有说是曾子的学生,似乎不太可信,孔子在世时,青春年少的曾参还未必有弟子。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见老师走了,同学们都焦急地问曾参,“何谓也?”咱们老师这话是啥意思?谁知曾参竟轻描淡写地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师所讲的道,只是忠恕二字罢了。“而已矣”,仅此而已,只是这样罢了。就这么简单吗?是的,就这么简单。平日还以为老夫子的道有什么高妙之处,现在方知不过如此。

那么,夫子之道,是否就是忠恕而已呢?孔子本人既没肯定,也没否定,总之,他没有给出答案。孔子只是说“吾道一以贯之”,“贯”是串起来,贯通,就像用一根绳子把东西穿起来,指孔子所讲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理念贯穿起来的,能够用一个道理去统领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有了这个根本理念,就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就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从《论语》记载的孔子思想而言,可以说是博大精深,要一以贯之的话,似乎也并不是忠恕二字就能概括得了的,但细究之下,忠恕二字确实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什么叫忠恕?古人认为忠是自守之德,就是要尽己,为人做事要尽到自己的本分;恕是待人之德,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叫人家去做,不能把自己所恶的加给别人。通俗的说法,就是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别人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别人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为人处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和原则。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可见曾参是从人际关系的实践途径中,从对己、对人所应持有的基本道德原则上,去理解孔子的“一以贯之”。他把对人对已看作是一个道德规范的两个方面,一以贯之,就是对别人对自己一个样,要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心中有爱,心中有别人,才能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阳光。假如为自己考虑与为别人考虑不一样,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又是不一样,就是不忠不恕,就是不一,就是无法贯通。这样看来,忠恕二字确实包含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统一而深刻的思想意涵,而这正是孔子思想学说中闪光的精华。

这场对话,可以从中看到孔子教育思想的真谛:根据不同对象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某个关键的时空点上,用一句话去进行启发,使其领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谓“顿悟”,更不是什么秘诀心传,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引导。同时,还妙在留下悬念和思考的空间,让同学们去相互切磋讨论,分享心得体会,使其他懵里懵懂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对于曾参这位看起来比较迟钝,却在学道之路上具有深厚潜质的晚辈小弟子,孔子确实是化了心思去栽培的。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曾参是一个极厚道、极谨慎、极尽心的学生,只一个“唯”字,便让孔子放下心来,学生既已豁然贯通,就不需要再作赘言。“忠恕”二字,完全是在孔子的教诲下,经过曾参自己的独立思考,对孔子思想学说感悟到的心得体会,这两个字已经成为曾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了。

从孔子内心的想法,这样的归纳恐怕还不是很完整到位,离他对于自己“道”的定位应该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打个分数,大约也就八十分样子吧。他心中更仰慕并且汲汲以求的是一个“仁”字,因为只有仁道的理想,才能真正使人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忠恕之道,只是做到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已,所以一部《论语》,并非只讲忠恕孝弟。但对于曾参这样一个年轻学子来说,在这样的年龄段,有这样的领悟,已经足够了,可以说虽未全中却也不远。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仁道是至高无上的德,是圆满的境界,但不可能一步登天就能成功,追求真理的脚步是要一步一步走的,而忠恕之道正是人人都可以身体力行的实践工夫,从这里开始学,是通向至高境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打个比方,忠恕之道就是仁道的1.0版,是最基础的初级入门版本。看到自己致力于一生的仁道,能够有得意门生从“忠恕”二字的实践路径上去弘扬,孔老师已经心满意足了。余下的部分,可以让弟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去继续体悟、发挥。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至此可以明白,“忠恕”二字代表的,只是曾参同学对老师思想学说的理解,而并不能等同于孔子的思想学说就是“忠恕”二字。果然,曾参后来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在对孔子思想学说的深入探究中,又不断有新的感悟,认为“仁”才称得上是老师的一贯之道,提出要把实现孔子的仁道当作自己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此是后话。

本章这个成语很重要:

一以贯之

心中有爱,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就能让人间充满阳光

【本文为文化学者乐道也长篇系列原创作品《回到春秋读论语》第81章(里仁篇之十五)《一个理念贯穿始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大家转发。如需阅读作者已发文章,请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