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肯定互聯網金融的積極貢獻

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報告中多次提到互聯網金融行業相關信息,肯定了互聯網金融包括P2P等網貸行業的積極貢獻。

《報告》第一部分“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還提到,互聯網金融作為居民負債的補充渠道呈現“井噴式”發展。

報告的綜述部分中提到,2017年以來,持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顯著成效,金融風險總體收斂,金融亂象得到初步治理,市場約束顯著增強,金融機構合規意識、投資者風險意識顯著提升。總體看,我國經濟金融風險可控,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這充分說明,國家肯定了P2P在社會融資中的貢獻,也給P2P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明確了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其中,第二部分“金融業穩健性評估”中也多次提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相關信息:

在“地方監管的各類機構和交易平臺風險及治理”專題中提及對相關機構和平臺的監管存在空白地帶。

隨著信息科技等新技術不斷髮展,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不斷湧現,地方監管的機構和平臺藉助互聯網開展交易,進一步隱蔽其違規行為,大幅提高風險擴散速度和涉眾規模。但地方金融監管的相對寬鬆,以及跨區域風險防範和監管責任上的不明確,導致針對此類風險的監管應對極為滯後,風險防控存在明顯不足。

並提出政策建議:當前及今後較長時期,防控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是地方金融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方政府必須全面切實履行屬地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積極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承擔監管職責的機構和平臺的風險。

報告“在加密資產相關領域風險及防範”部分提及,2017年,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及時清理整頓代幣發行融資和加密資產交易平臺業務,引領了全球監管取向,初步遏制了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的風險。下一步,應持續開展研究監測,著力推進業務整治,強化投資者保護與教育,推進國際合作。

可以預期的是,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協調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度廣度將會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步伐只會加快不會放緩

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將會進一步提高,金融穩定運行的基礎將會更加穩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風險抵禦防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肯定互聯網金融的積極貢獻

科技賦能金融,依託前沿的金融科技與互聯網科技手段,致力於為小微企業主實現一次性解決資金問題的借呀也會秉承金融的嚴謹,在合規和創新的路上堅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