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传统文化精粹,号称“生命的蝴蝶”

如果您还没关注我,请点击关注!小驴Tommy是一名历史初级爱好者,坚持原创,坚持每天更新,为您挖掘历史上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本篇全文共

1564 字,阅读需 3-4 分钟。

当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编衷心的祝福您:冬至快乐!忙忙碌碌一整年了,各位辛苦了!今天是冬至日,不要忘记犒劳自己一下,百忙之中抽空吃顿饺子,祝您阖家欢乐,工作顺心!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的主题肯定是围绕“冬至”进行的,之前我们写过一篇《不看不知道,张仲景对后人的影响这么大!》​,在这篇文章里,就有提过“饺子”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的起源。那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在小编的家乡除了冬至吃饺子,还有一项特别有意思的活动,那就是踢毽子!

两千年传统文化精粹,号称“生命的蝴蝶”

民俗

说起“毽子”这个小玩具,咱们是打小就认识,但是写这篇文章之前,小编都没有想到毽子的历史竟有两千年之长!因为好玩有趣而且强身健体,毽子更是被古人尊称“生命的蝴蝶”。民国时候在齐鲁大地上发掘了一处东汉时期的古墓,出土的一批文物里,有一副画像就描绘着有八个人围在一起踢毽子的场景,画中人物神态各异,动作优美。网传毽子是发源于汉朝时期的,那通过这副画像,我们可以推断毽子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如此普及了,说明毽子的发源时期还要向前提啊,很有可能毽子在东汉之前就出现了!

两千年传统文化精粹,号称“生命的蝴蝶”

唐朝时期古书籍《高僧传》第二集卷十九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位叫跋陀的僧人云游四海,在古都洛阳经过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子在高高的墙头上踢毽子,别人都是在身前踢,他却能娴熟的在身后用脚掌踢,而且连续踢了五百多个。小孩在窄窄的墙头上踢毽子不仅需要很强的平衡能力,还需要很集中的注意力,毫无疑问体能和技术也都需要上乘的水平才可以达到。跋陀被这一幕深深的吸引了,就收了这孩子为徒弟带去了嵩山少林寺,取法名为“慧光”。

两千年传统文化精粹,号称“生命的蝴蝶”

小编一开始以为古书记载的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仔细查阅资料发现历史上慧光还真有其人,他和跋陀大师对少林寺最大的贡献就是翻译并编写了很多释迦牟尼箴言的注释。也因为慧光和尚进少林寺之前就身怀绝技,所以他参与编著的很多佛教经典与现在的少林武术极有渊源!我们又深挖了一下,发现在《唐文拾遗》中也有对慧光和尚的记载,说是后梁乾化三年即公元913年的三月,慧光和尚建了一座禅院,五年以后即918年,慧光和尚圆寂,焚烧后得到感应舍利!“京都人众皆顶谒”当时的京都是洛阳,慧光和尚体内取出舍利后洛阳人都四处奔告,同年的十月八日礼葬在禅院内,院主行坚和尚把这一事迹刻在了壁墙上。我们顺藤摸瓜发现记录此事的行坚和尚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当然跟本篇文章无关了,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去聊聊行坚和尚的故事。

两千年传统文化精粹,号称“生命的蝴蝶”

到了明清时期,关于踢毽子的史料更是多如牛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民间风俗百图》《清代北京竹枝词》《燕京岁时记》等等啊,我们看《日下新讴》里有一首诗这么写道:

“杨柳抽青复陨黄,儿童镇日聚如狂。

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见围喧踢毽场。”

这诗说的什么呢,就是每到杨柳凋零天气寒冷的时候,大约就是在冬至这天附近啊,人们成群结伴在街上,围在一起踢毽子,五颜六色的鸡毛毽子漫天飞舞,煞是好看啊!而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有一段童谣,据说流传至今啊,直到现在一部分北京的老人们还会唱这首童谣,“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活,抽陀罗。杨柳发,打尜尜。杨柳死,踢毽子。”讲述的就是民间风俗中人们踢毽子的场景。

两千年传统文化精粹,号称“生命的蝴蝶”

时间来到我们当代, 1984年前国家体委发布了“毽球竞赛规则”,这个标志性的事件再一次狠狠地推动了毽子的发展,踢毽子这个民间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民间杂技杂耍走到了竞技运动的比赛场;2009年5月发明的“中国竞技毽”按照奥运精神和竞赛理论设计了比赛,成为踢毽子比赛的突破性创新,2010年3月,洋洋洒洒十万字的“中国竞技毽竞赛规则”出版,终于让落满历史尘埃的毽子再次绽放光芒!

毽子这个古老、有趣、老少皆宜的玩具,不仅在冬至日派上了用场,更是喊足了口号“中国竞技毽,奥运会上见”!各位看官,今天冬至了,吃完了饺子不妨携全家出来锻炼锻炼啊,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蝴蝶”再向您招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