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或从事各种违反法律的行为等,属于反社会行为和犯罪。青少年的违法行为的比例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要高,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更加严重的趋势,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第一.犯罪率增加。20世纪的后10年,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平均比例为46%,近几年所占比例在增大,年增加率超过5%。

第二.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在2000年前后的5年期间,我国青少年作案年龄平均下降2岁,14—16岁犯罪状况日益增加,13—14岁儿童明显增多。第一次失足儿童的年龄呈下降趋势。

第三.犯罪在性别上有女性增加的趋势。

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第四.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团伙化趋势,犯罪类型集中在抢劫、强奸和盗窃,这类犯罪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现在突出,并且构成青少年犯罪的主题。

(二)因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及预防

1.有些家庭成为滋生青少年反社会和犯罪的温床

近年来,在我国失和、失德、失教、失才的家庭有所增加,这些问题家庭往往容易“造就”问题青少年。此外,失学、辍学问题也对青少年违法带来严重影响。据少管所和监狱的数据显示,有近27%的犯罪青少年来自破碎家庭,有近50%的犯罪青少年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最新统计显示,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2.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在青少年期,青少年与同伴交往的社会关系需求增强,同伴的影响逐渐取代父母的影响。青少年惧怕被同伴排斥,害怕被集体拒绝,所以许多犯罪是在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3.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期,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的基本矛盾是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基于此,他们强烈要求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遭受挫折。这使他们情绪波动,逆反心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于是,他们在强大的诱惑和压力下,再加上心理抗御能力的脆弱,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便容易走向歧途。

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青春期青少年的研究: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父母、教师和其他重要成人,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长苦恼、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一定要真诚而又细心地关注、了解、理解,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良好的发展途径。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路径着眼,应从小抓起,步步抓好;儿青少年的发展环境而言,这时一项从学校、社区,再到社会等多方面配合的系统教育工程。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而又积极的发展是所以父母、教师和成年人的天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