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的六大養生理念,防病強身,值得學習!

養生是個老話題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而講到養生,就少不了《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的六大養生理念,防病強身,值得學習!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分《素問》、《靈樞》兩部分。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強調“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充分體現了防重於治的養生理念。

筆者就攫取《黃帝內經》中的一些關於養生理念,跟大家一起來學習下,以拋磚引玉。

1、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

《素問·上古天真論》:「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意思是說,吃什麼東西都覺得好吃,穿什麼衣服都覺得舒服,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能適應,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 心裡想著食物美、衣服好、熱愛生活,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平衡的心態。

想長壽就要少「非分之想」。再有錢、權利不如有健康。如果永遠戴著慾望的枷鎖,很難保障身心健康。所以人要知足常樂,才能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中的六大養生理念,防病強身,值得學習!

2、陰平陽秘,精神乃至

「陰平陽秘,精神乃至。」即強調陰陽的平衡,工作和休息也是一對陰陽,工作屬於「陽」,休息就屬「陰」,休息不夠,就會打破陰陽平衡,讓健康的天平出現問題。

說到休息,有的人認為睡覺就是休息,其實對於久坐在辦公室工作的人而言,適當的體力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休息方式。

《黃帝內經》中的六大養生理念,防病強身,值得學習!

3、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黃帝問他的老師岐伯,上古的人為什麼能活100歲而不見衰老?岐伯說,那是因為他們「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說的就是想長壽我們就要飲食有節制,生活起居有規律,不過度勞累,這樣才能形神俱在,長命百歲。

《黃帝內經》中的六大養生理念,防病強身,值得學習!

然而如今的人們,尤其是都市人群,常常生活無規律,飲食不節制。雖然生活條件好了,食品豐盛,但體力勞動少了,飲食不節制,引起諸多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已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我們努力獲得更多的收益,卻要為更多的健康問題買單。

4、百病生於氣也

《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熱的意思)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情緒不穩定、負面情緒多發,與臟腑功能紊亂、氣血循環不好等問題是雙向影響的關係。也就是說,當你情緒出現問題的時候,有可能就是身體健康問題的反映。

這裡的氣並不單指生氣,還指人體的基本物質

人要百病不生,就要學會養氣、護氣。

•氣不足,比如過度勞累會導致氣虛、乏力;

•氣有餘,則容易導致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氣不暢,即氣滯,則容易血淤,可能會引發冠心病、腦梗塞、腫瘤等疾病的發生。

相輔相成的,要防微杜漸不生病,也要從情緒抓起。不妨記住三句話:算了、不要緊、會過去的。遇到任何困難紛爭,都能化干戈為玉帛、迎刃而解。保持心胸豁達,性情開朗,心態平和,則能使人體氣機調和、氣血暢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機體健康的激素分泌,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協調到最佳的平衡狀態。

5、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靈樞·經脈》篇中「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原則,意思是實證需要瀉,虛證需要補。人體的補瀉是要辯證的,不可隨便補或者瀉,一定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才能決定補瀉,如果擅自進補或瀉下可能會有危險性,不利於身體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中的六大養生理念,防病強身,值得學習!

比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痛風等健康問題的人群宜瀉不宜補。海參、冬蟲夏草、人參等補品,對於有高血壓的人群來說,吃了還可能會雪上加霜、加重病情。辯證為氣血兩虛的人,才可適當用人參、冬蟲夏草等中草藥進行補益。

6、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素問·上古天真論》「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就是說一切不正常的氣候變化和對人體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我們要適時避讓。

《黃帝內經》中的六大養生理念,防病強身,值得學習!

古代深諳養生之道的人談到養生時,總要講到對虛邪、賊風、四時不正常的氣候和有害於人體的外界致病因素及時避開,心情安閒,排除雜念,少有慾望,形體勞作而不使疲倦,真氣固而調順,每個人都能隨其所欲而滿足自己的願望。這種既重視調養“精、氣、神”又積極防禦外來邪氣的認識,也是《黃帝內經》預防保健的主導思想。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可能大家一學就懂,但養生貴在堅持,故古人說: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天下事,理相同,學習貴於恆,做事貴於恆,養生也貴於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