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過冬策略: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彎道超車,成功逆襲?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一個月前,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萬科的一次講話中說:

今天我們面臨的轉折是全方位的,政治、經濟、國際等方方面面。社會全方位進入轉折點,所有行業無一倖免。


萬科要收斂聚焦,保證自己活下去。

三週前,與一位好友見面。他說起父親工廠的時候嘆息不止,他父親在多年前開辦了一家專做出口的實木地板廠,直到去年上半年經營都還不錯。

但從下半年開始就遭遇了原材料上漲的極大壓力,後來又是匯率波動,現在生意一落千丈,如果再不關門就得每月賠錢進去。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兩週前,我去了一家非常知名的世界500強外企做演講。

結束後跟大家聊天,獲悉他們公司正在執行聚焦戰略,只留下3個最重要的業務,其他10條業務線幾乎全被出售,裁員也會隨之而來。

一切跡象表明:經濟已進入低谷。

我不由想起了《權力的遊戲》中北境的那句祖訓:“Winter is coming”(寒冬將至)

然而,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究竟該如何自處?

把錢存入理財?還是去買股票?


用錢去買房子?還是攥在手裡?


原本計劃去讀的MBA或研究生到底還能不能讀了?

在大家著急做出具體行動之前,請先聽我講兩個故事。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一、英雄之旅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暴跌,由此引發了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

這場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最開始是金融業的崩潰,隨後就引發了整個社會生產活動的停滯。

公司破產,工廠倒閉,農場破產,然後又導致了大批的工人失業,大批企業人員下崗,大批農產品滯銷。

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還有工作,他們考慮的是如何保住現有的工作;如果已經失業,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找到一份能讓自己餓不死的工作,撐過去。

然而,卻也有人不是這麼想的。

這是一位名叫約瑟夫·坎貝爾的美國人。

在這場異常嚴重的經濟危機中,他也沒能找到工作。

原本,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他,卻因為覺得單一學科會讓人變得平庸,於是拒絕了。

隨後,他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隱居到了森林裡。

在森林裡,他一待就是五年,這是五年既沒有工作也沒有錢的日子。

如果換作一般人,待在荒無人煙的森林裡,面對沒有盼頭的生活,與嚴重匱乏的物質,一定會有萬念俱灰之感。

然而,坎貝爾卻不一樣。

他給自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作息時間,他說:

在沒有工作或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麼的時候,你要自己找到該做的事情。


我把一天分為四個時段,每個時段四個小時。


我只在其中三個時段看書,另外一個時段自由活動。

每天早上他都8點起床,在8點到9點之間做早餐,整理房間。9點開始讀書三個小時。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到中午時,他通常會用一個小時吃午飯,然後繼續看三個小時的書。在接下來的四小時裡,他會用其中三小時看書,然後用一個小時外出。

晚上11點到12點,他會用一個小時收拾,然後上床睡覺。

如此規律的日子一過就是5年,在這5年裡,雖然窮苦,但坎貝爾的內心卻無比喜悅。

他後來回憶說,那時自己的心中就像是有一顆北極星在指引著,而他則一直在追隨著這顆北極星,追隨著來自於內心的極樂。

他的極樂到底是什麼呢?

坎貝爾的極樂正是自由跨界的讀書和思考。

於是,通過不斷的閱讀和思考,坎貝爾學習了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與研究方法。

橫跨了人類學、生物學、文學、哲學、心理學、宗教學、藝術史等多個領域,同時還蒐集了各種文化下的不同神話傳說。

在讀了很多書、進行了很多次的對比研究後,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就是:神話到底是什麼?

神話,看起來縹緲荒誕,但實際卻是我們心靈的映照,是集體潛意識的顯現,也是我們人生必經旅程的隱喻,它能幫助我們實現對自身的超越。

同時,所有這些神話的背後都隱藏著同樣一個法則 — 這些神話講得其實都是同一個故事。

而其中英雄的成長都遵循著同樣一個的模式,那就是三個必須經歷的階段:啟程、啟蒙、迴歸。

坎貝爾把這個本質上完全一樣的模式稱之為英雄之旅。

而這,也是他在那五年時間裡得到的最大收穫與最大啟示。

在那次極為嚴重的經濟大蕭條結束後,坎貝爾立刻就被莎拉勞倫斯學院聘為文學教授,開始了為期38年的教書生涯。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就像他自己寫的“英雄之旅”一樣,5年的經濟大蕭條正是坎貝爾必須要完成的試煉,而此時的他已帶著關於神話學的完整理論迴歸社會。

他在所有課程中都引入了他的神話學研究,很快他的神話學導論課程就成為了這所學院裡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也許,你會覺得神話學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但其實不然。

坎貝爾後來寫了好幾本關於神話學的著作,其中多本書被翻譯成了20多種語言。

美國《時代週刊》將其中一本《千面英雄》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

好萊塢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在創作《星球大戰》時也參照了坎貝爾的《千面英雄》。就這樣,坎貝爾也成為了盧卡斯終生追隨的精神導師。

坎貝爾不但擁有眾多超級粉絲,包括作家、編劇、導演,他的書還幫助很多人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超越現實、擺脫困境的力量。

包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的母親,《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羅琳,以及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夫人傑奎琳。

而他的“英雄之旅”這套理論也被很多想要找到“真我”的人奉為探索自我的經典,如今也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我也是其中一個。

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坎貝爾思考的不是如何保住自己僅有的財產,也不是如何找到一份可以餬口的工作,或是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相反,他將這5年時間毫不吝惜的投入在不斷的學習與精進之中,始終如一的追隨著自己內心的北極星,沒有一日被荒廢,從而實現了人生的躍遷與逆襲。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在寒冬中完成人生的躍遷與逆襲的?

我想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 找到並追隨內心真實的極樂

坎貝爾曾說:

追隨自己內心的極樂、做你自己的存在推你去做的事,可不一定是輕鬆愉快的。


但即便如此,那仍然是你的祝福,而且會有極樂在你遇到的痛苦背後等著你。


如果你的極樂只是一些讓你覺得好玩或覺得刺激的事上,那就不是你真正的極樂。


我的意思是,要知道什麼是你內心的極樂,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的,其中包括深入你自己的內心。

坎貝爾的極樂就是自由跨界的讀書和思考。

後來,坎貝爾在自己的書中回憶時寫道:

你可能沒有錢,但這無所謂。當我從德國和巴黎遊學回到美國的時候,恰逢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的前三個星期,我有長達5年沒有工作。


那時還沒有社會福利制度,這對我而言是幸運的。我無所事事,整天在森林裡呆坐,看書,想要知道該去何處尋找自己內心的真實喜悅。


那就是當時的狀況,一直處於興奮的邊緣。所以我是這麼告訴我的學生的:請遵循你內心真實的喜悅!你將會體驗到極樂的片刻。

所以,即使在外人看來,那段時光是那麼的艱苦與難熬,但在坎貝爾看來那不過是一段追隨自己內心極樂的旅程。

  • 持續自律

坎貝爾在森林中讀書,一讀就是五年,而且在這五年的每一天裡,他都會用9個小時去讀書。

這絕對是一種持續的自律。

即使這一切都是由他的熱情與興趣在推動,但要做到五年,沒有持續的自律也是做不到的。

最後,讓我們用一段他的文字來結束第一個故事:

“英雄需要脫離或退隱,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從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從荒原的絕望境地轉向內心永恆的平靜安寧。”

而這樣的一個“寒冬”,也許正是我們脫離和退隱,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的機會。而這樣一個機會,也許正是我們實現人生質變與逆襲的重要一環。

二、龍場悟道

明代的正德元年,也就是1506年,王陽明在仕途上遭遇了十分嚴重的挫折。

那時,皇帝朱厚照剛剛即位不久,他昏庸荒淫,又不理政事,導致宦官劉瑾專權。

這一年冬天,南京戶科給事戴銑、四川道御史薄彥微等人憤然上疏,惹得劉瑾大怒,立即下令逮捕戴薄等20餘人入獄。

眼看他們橫行霸道,胡作非為,王陽明義憤填膺,忍無可忍,率先上書援救戴薄等人。

於是劉瑾又將王陽明也一同下詔入獄,廷杖40,並將他罰跪在金水橋,對他進行折辱。隨後王陽明就被謫貶為貴州龍場驛驛丞。

龍場驛位於今天貴陽市西北的修文縣城內,這是一個專門為傳送公文的差役和來往官吏小住、換馬等提供方便的驛站。

龍場驛地處山區,常年有蟲蛇橫行,瘴毒瀰漫,非常荒涼,而且人煙稀少。王陽明剛到這裡時,既沒有住房,也沒有糧食,只能住在山洞裡。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王陽明身邊的三個隨從全都病倒了。王陽明需要照顧他們,於是就自己種田,劈柴,擔水,有時甚至還得靠挖野菜為生。

這無疑是王陽明生命中的一段“寒冬”。

有一天,王陽明看到三個從中原而來的人,一個官吏帶著兒子和一個僕人,他們在一家苗人的家裡過夜。

還沒來得及去見他們,第二天一早他們就上路了。結果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就發現他們三人都死在了龍場附近的蜈蚣坡下。

將三人埋葬後,王陽明寫了一篇千古傳誦的祭奠文字《瘞旅文》。

在文章中,王陽明說離開中原已兩年有餘,歷經瘴毒而能保全性命,是因為自己在這裡的每一天都不曾懷著憂戚的情緒。

這兩年裡,王陽明丟了官,受了辱,然後又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生活。

如果換做他人,一定逃脫不了每天自怨自艾的情緒,憂戚的久了,自然就會引發外邪入體,難以存活。

然而,王陽明卻沒有一天是愁苦的,相反,他思考的是“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如果是聖人處在我這樣的境遇,又會如何對待呢?)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隨後,他意識到自己對於得失榮辱都能做到超脫,然而對於“生死”一事卻還無法超脫。

於是便造了一座石棺,除了種田吃飯之外,都會坐在裡面沉思入定,修行參悟,決心要將以前一直未能想明白的道理徹底想個明白。

在一個風雨之夜,在一道閃電劃破天際之時,他從夢中驚醒,從石棺裡坐了起來,放聲長嘯。

那一刻,王陽明獲得了大悟,解決了他二十年來一直沒能想明白的問題,即“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是王陽明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件,也稱龍場悟道,那一年王陽明38歲。

這件事標誌著王陽明千古心學的真正開端和正式誕生,也是王陽明從此邁入聖人行列的關鍵。

在這個漫長的寒冬裡,王陽明保持著對於功名利祿的超脫,實現了對生死的超脫,並最終參悟了聖人之道,實現了人生的質變。

悟道之後,王陽明繼續在山區耕了兩年地,在耕地期間,他發展了自己的哲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哲學家,還有人專門從湖南趕來聽他的課。

然而這一切都沒能改變他的環境,直到宦官劉瑾的死亡。

正德五年(1510年),他終於被重新啟用。

在龍場的整整三年,毫無疑問是王陽明一生中的“寒冬”時節,然而王陽明卻也在這裡實現了質的躍遷與人生的逆襲。

在這裡,他獲知了一直孜孜以求而不得的答案,也終於擁有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當他重新出山之時,天下已無人可與匹敵。

後來,他成功制服了朱宸濠的叛亂,並開宗立派,成為一代聖人。

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在長達3年的寒冬中實現質的躍遷與人生的逆襲的?

我想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 從願景層進行思考

什麼是願景層?

願景這一層代表的是我們對“想要怎樣過一生”的回答。

王陽明的願景是什麼?

是成為聖人。

即使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王陽明依然是從自己的願景層去思考的。所以,他一直都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聖人處此,更有何道?”

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做到不去自怨自艾,不以憂戚情緒度日的根本原因;這也是他能在龍場持續思考自年輕時就開始思考的重要問題的根本原因。

  • 持續的思考

王陽明之所以能在那個夜晚忽然頓悟,絕不是偶然事件。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從年輕時就一直在努力思考“理”到底是什麼,以及該如何得到“理”。

從他嘗試著去“格竹子”開始(因為朱熹提倡“格物致知”),到後面每一次實踐中對程朱理學的思考與質疑,都奠定了後來頓悟的基礎。

這些思考的基礎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在到達龍場後他就放棄了之前一直的思考,那我們一定不會知道王陽明這個人。

高手的过冬策略: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弯道超车,成功逆袭?

這就是持續的思考,不因物喜,不以己悲的持續思考,不因外在環境變遷、前途無望而有所停滯的思考。

王陽明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其實,這句話對於身處寒冬時節的我們也非常適用。

向外求,也許可以增加一定的財富,但終究只能是量的積累,更何況這是寒冬時節。相反,如果向內求,最終卻必然能獲得質的躍遷和人生的逆襲。

三、結語

寒冬凜冽,令人畏懼。但正如一年有四季輪迴一樣,生命裡不可能永遠都是春天。既然冬天不可避免,我們就該好好面對。

然而,它究竟只是一場寒冬,還是能夠成為我們人生中“英雄之旅”的一部分,成為我們實現質變的起點,逆襲的關鍵,那就是因人而異了。

而一切結果,將在寒冬過後立即揭曉。

那時,百花盛放,萬物復甦,有人準備好了,有人還在懵懂。那時,我們就會發現,人與人的差距在這個寒冬時節已是悄然拉開。

本文作者艾菲,深度思考者,優勢教練,前500強外企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