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你很久,孩子那死性不改的问题行为,原来是这个功能缺失了

1

现代,谈起父亲或者孩子他爸这个角色,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忙碌、没耐心、没时间带孩子、平常回家只会看手机玩游戏、周末外出陪朋友或钓鱼......不少妈妈控诉:男人总是在忙,家中很少见到他的身影;不把另一半当回事,孩子凭心情管;每次说他,他要么道歉要么找借口,就是不改。现代的父亲,俨然游离在家庭外。

现代流行的两个词: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专门形容这种情况。

有一些妈妈提出不同意见,细数自家孩子他爸各种顾家宠爱儿女的情景,但这终究是少数。

前段时间,我报名参加了一个亲子游,同行十八组家庭,但有爸爸参与的,不足五组


困扰你很久,孩子那死性不改的问题行为,原来是这个功能缺失了

2

那谈起母亲或孩子他妈这个角色,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伟大、温柔、无私、细腻、勤劳,以及越发粗糙的双手、变形臃肿的身材、凹下变多的皱纹......当孩子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那一刻起,他的吃喝拉撒睡,他的教育,基本由母亲负责。刚出生,要半夜起来喂奶;平日,关注他吃饱了没,冷不冷,有没有喝水;闲时,对着孩子自言自语,教他说话;初入幼儿园,安抚他的分离情绪;大一点,培养生活习惯,教他认字数数陪去兴趣班;上小学,辅导作业,为他学习操碎心......

孩子的成长轨迹上,留下的多是母亲的踪影,而父亲,缺失了一部分。这是现代社会多数家庭的状况


困扰你很久,孩子那死性不改的问题行为,原来是这个功能缺失了

3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不然容易出现问题。恰恰,现在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家长圈每隔几天就爆出一些孩子的“严重问题行为”,令我们心惊胆战,担忧自己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头疼心烦着。

这是否意味着现代父亲的缺位,导致了孩子问题的出现?但纵观上两代,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时候,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其实也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为什么那时又不见孩子出现严重的问题呢?再看离婚丧偶的家庭,一样能养出健康的孩子。

那就是看孩子?毕竟每个孩子的特质不一样。也不是。

这个最重要的还是看家庭,或者说看家庭功能

为什么我们要组建一个家庭?这似乎是个挺蠢的问题。因为多数人会说,组建家庭不是很正常嘛。从恋爱到结婚,到组建一个家庭,再到有孩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但不知是否有多少人考虑过,家庭有什么作用?

事实上,家庭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每个家庭成员的社会、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

麦克马斯特大学Epstein博士经过几十年的广泛研究,提出了一个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

Epstein博士的这个理论认为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发育与维持提供环境条件,如果在运作过程中没能实现其各项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临床问题

通俗来讲,家庭的作用就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譬如我们可以在家庭中:

“ 与家人分享我的感受;

敞开的来讨论我的难过与担忧;

可以一起做决定,解决问题;

彼此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

相处愉快;彼此接纳。 ”

再具体一点:

“晚饭时间,一家人整整齐齐一起聊八卦;

爸爸和妈妈有争执,各抒己见以后能心平气和的谋求一致;

睡前爸爸跟孩子一起刷牙以后,给他自编自导演一个脑洞故事;

天气有点冷,但允许孩子固执己见地穿短袖出门;

悄悄在包里塞上一件外套,他流鼻涕的时候递给他;

足球比赛时妈妈陪着在旁边大呼小叫当啦啦队长。”

假若家庭成员间做不到这样,那就是家庭这个环境出现了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出现了问题。


困扰你很久,孩子那死性不改的问题行为,原来是这个功能缺失了

4

以孩子刚出生的那年举个详尽的例子吧。

孩子刚出生时,妈妈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对初为人母的妈妈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是照顾孩子,负责他的吃喝拉撒,这要求妈妈有个

好身体,半夜也能起床照顾;其次要有足够的母乳喂给孩子,有足够的耐心看护孩子,有足够的敏感性去感知孩子的各种需求,例如看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要尿尿了,是不是冷了,这要求妈妈有充足睡眠和好心情,不然日常劳累和产后烦躁的心情就足以击垮妈妈。

最后,由于妈妈个人在家养育孩子,不能去上班,也不能外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减少,加上初为人母,面临着由女人到母亲这社会角色的巨大转变,心理波动极其强烈,这要求妈妈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来跨过这一变化。

单凭妈妈自己能达到这些要求,解决问题吗?明显不能。这就需要家庭中的另外一个人。假若有爸爸在支持,肯定妈妈的努力,安抚妈妈的情绪,帮她分担一部分家务,让她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妈妈便能有个良好的状态去照顾孩子,满足孩子各种需求。这就是家庭功能在发挥作用

但这时只是妈妈需要另一半的支持吗?其实

爸爸也需要。初为人父的他,心里充满了责任感和无法言语的复杂感情。他不懂得如何照顾孩子,也没有妈妈那样细腻的感情和耐心,去感知孩子的需求。于是,想搭把手,却被嫌弃笨手笨脚,照顾不好,被赶到一边去,加上有时妈妈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的负面情绪向他爆发,以及妈妈的注意力全在孩子身上,忽视了他,假若妈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没有及时与爸爸沟通,那渐渐地,爸爸便从家庭中消失了。家庭功能出现受损。

这还是刚出生时,随着孩子的成长,彼此间的冲突会越来越多。假若爸爸妈妈间没有很好地沟通,达成一致,反而彼此争吵与抱怨,就会出现裂痕。于是,最常出现的情景出现了:爸爸经常不在家,不参与到教育孩子里去

那妈妈怎么办呢?妈妈需要感情寄托,所以她很容易将所有的感情投入到孩子上面去,包括对爸爸的那一份感情。于是,妈妈会对孩子过分关心,过度干涉和参与到孩子的各个方面去。

这样干扰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干扰了孩子本性的发展。加上他感觉到家庭中的不和谐和压抑的气氛,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可以理智的活着,他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以及父母的爱。于是,他的内在就会发生很多冲突,时间久了,得不到释放和解决,就慢慢以各种问题行为彰显出来。

这样的一个家庭,可以被视作失功能家庭


困扰你很久,孩子那死性不改的问题行为,原来是这个功能缺失了

5

失功能家庭有什么特点呢?

1、不能有效应对压力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权力结构没有很好的区分。

2、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混乱、无效的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很有问题。

3、家庭成员缺乏协商技能,家庭氛围比较压抑或者存在怀疑的氛围。

这样家庭下的孩子,必定会发展出各种问题。所以我们才会常说孩子的问题只是表象,真正的根源在于家庭问题。而且,影响儿童发展的是家庭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即使爸爸因各种原因缺位,但与孩子关系好,与妈妈关系好,家庭功能正常,并不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请不要将原因归结到一个人身上去,请思考一下,这个家庭怎么了。

想知道自己的家庭功能是否正常呢?那需要做《FAD家庭教育模式量表》

《FAD家庭教育模式量表》,是根据国际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MMFF编制,且是教育领域公认“最适合中国”的家庭功能测评量表,能帮父母发现在亲子教育、夫妻关系与个体成长等方面潜藏的家庭危机,从而给予家庭教育解决方案,缓解养育压力,构建幸福家庭。

它包括了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大核心发展视角,从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基本任务的能力出发,全面地了解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原因。

搜索关注“博沃思认知力训练”公号,打开在线测评菜单栏即可测试家庭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