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艾滋病新剋星CAR-T免疫細胞療法獲專利

艾滋病的一直被醫學界稱為絕症,一直都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更談不上治癒,現階段的藥物基本上都是控制病情的發展,並不能很好的治癒。來自武漢科技大學兩位教授張同存、顧潮江治療艾滋病的新方法日前獲得了發明專利,給廣大的艾滋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重大突破!艾滋病新剋星CAR-T免疫細胞療法獲專利

12月2日 據中新網、長江網等媒體報道,武漢科技大學兩位教授張同存、顧潮江治療艾滋病的新方法日前獲得了發明專利,這一發明名是“一種治療HIV(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嵌合抗原受體的重組基因構建及其應用”。

報道稱,這是全球首個“應用CAR-T免疫細胞治療艾滋病”的發明專利。目前,已有兩位患者接受了這一方法的治療,其中一位治療3個月,HIV病毒指標迅速下降;一例治療9個月,目前體內沒有發現HIV病毒。

對此,張同存教授表示,儘管一位患者治療9個月後,體內已經沒有艾滋病毒;但若要達到“治癒”,必須隨訪三年不復發。

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或稱後天免疫缺乏綜合徵,英語: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譯為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後,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綜合徵,而非單純的一種疾病,而這種綜合徵可通過直接接觸黏膜組織(mucosa)的口腔、生殖器、肛門等或帶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而傳染。

艾滋病屬於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中的人類慢病毒組,分為1型和2型。目前世界範圍內主要流行HIV-1。HIV-1為直徑約100~120nm球形顆粒,由核心和包膜兩部分組成。核心包括兩條單股RNA鏈、核心結構蛋白和病毒複製所必須的酶類,含有逆轉錄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種變異性很強的病毒,不規範的抗病毒治療是導致病毒耐藥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於西非,目前在美國、歐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發現。HIV-2的超微結構及細胞嗜性與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與HIV-1相比明顯不同。

HIV在外界環境中的生存能力較弱,對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的抵抗力較低。對熱敏感,56℃處理30分鐘、100℃20分鐘可將HIV完全滅活。巴氏消毒及多數化學消毒劑的常用濃度均可滅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鈉、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滅活HIV。但紫外線或γ射線不能滅活HIV。

HIV主要存在於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同吃同飲,共用廁所和浴室,共用辦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娛樂設施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

根據國家衛健委11月底通報的我國艾滋病相關情況,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就報告數來看,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

隨著醫學事業的不斷進步,以前很多被我們認為不能治癒的疾病都逐漸被攻克。武漢大學的兩位教授的新專利為治癒艾滋病帶來了新的希望,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