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国军数倍于日军,为何依旧输给了日军?

长城抗战在历史书上介绍较少,它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全面抗战前一次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是9·18事件的收尾,此次战役后长城沦为伪满洲国的边界。

长城抗战国军数倍于日军,为何依旧输给了日军?

1932年3月1日,日军成立了伪满洲国并且宣称长城以北的热河省是满洲国领土,国民政府也通知张学良日军要进攻热河。战役的战线分为热和中部、热和北部、热河南部以及长城各关口国军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而日军当时的兵力是关东军第6、第8师团、混成第14旅团、第33旅团、骑兵第4旅团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最终国军惨败。

长城抗战国军数倍于日军,为何依旧输给了日军?

究其原因,张学良要担负主要责任,毕竟不抵抗的命令就是他下的。张学良之所以不抵抗,首先认为自己打不赢。他在1929年被苏联击败,让张学良对外政策由激进到退缩。其次误判日军侵略意图,尤其之前发生多起日军挑衅影响了他判断。最后是因为民国时期军阀起起落落,丢了地盘有部队还可以再起,没了部队就没有了家底。他怕自己损兵折将最后什么都没有,就下了不抵抗的命令。

而且不止是张学良,其他指挥者也没有想抵抗的心思,最“经典”的是,当前线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中日间在北平的秘密谈判也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使日军答应停战,当时在前线的部队全部撤退到了后方。因此日第6师团在滦西的进攻如同旅次行军,未遇到中国军队的任何抵抗。

长城抗战国军数倍于日军,为何依旧输给了日军?

长城抗战断断续续5个多月,中方总伤亡4万余人,日方公布死伤2400人,战绩远不如同时期的淞沪抗战(上海中国军队伤亡1.4万,日军伤亡3100人)日军战报数字存疑,肯定有缩水之处,单单古北口抗战日军在关前就遗尸上千具,总损失肯定超过5000人。

长城抗战国军数倍于日军,为何依旧输给了日军?

该战争给山海关城内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死伤近4000人,毁于炮火的房屋达500多处。在日军攻城前,山海关内很多古建筑的保存还是相当完好的。在日军轰炸机、迫击炮、平射炮和机关枪的轰炸、扫射中,关城的很多古建筑物也遭受到了致命的袭击。

不过这场战斗延缓了日军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这是9.18后中国军队在华北第一次大规模抵抗日军。长城抗战激发了全国各界的抗日热情,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