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共同推動綠色基金髮展

當前,中國和全球經濟都面臨著嚴峻挑戰,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資源短缺成為共性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各國的共同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系列政策和研究實踐逐漸落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進綠色發展”“發展綠色金融”,綠色、生態融入發展血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是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方方面面,而綠色金融是構建綠色發展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投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將綠色投資納入基金的投資決策過程,將綠色基金產品配置到廣大投資者的財富管理中,既是經濟轉型和綠色發展的需要,也是基金行業自我變革的需要。

第一,要從根本上樹立起責任投資理念。責任投資在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強調企業環境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等方面,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重要途徑。以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為核心的ESG責任投資受到各國的廣泛關注。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聯盟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歐盟專業投資者管理的資產中,60%與可持續性投資決策相關。根據美國可持續投資論壇組織(USSIF)2016年的報告,美國責任投資規模超過8.72萬億美元,其中8.1萬億美元是ESG投資。特別是ESG投資的長期價值理念與養老金等長期資本相契合,被加拿大養老金投資公司、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公司等許多發達國家的養老金投資所採納。2018年,我國A股有望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MSCI將對所有納入指數的上市公司進行ESG研究和評級,對我國上市公司注重ESG績效表現和機構投資者踐行ESG責任投資是重要推動力。

第二,要回歸本源,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基金行業應樹立起綠色投資文化,摒棄短期投機主義,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買方優勢和專業化價值,借用資本的力量和基金產品等工具,支持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綠色環保等產業的發展壯大,倒逼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改善經營績效、注重生態環保,驅動實體經濟的綠色發展,讓資本真正有效植根實體經濟,進而形成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良好互動、互促共生的良性循環,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經濟轉型的作用。同時,綠色投資能夠持續地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分享價值、穩健成長,形成投資人、企業經營者、基金管理人利益一致的機制。

第三,對投資者而言,發展綠色基金具有投資價值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僅僅體現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說明綠水青山可以產生實實在在的長期經濟效益。綠色投資既不是社會公益,也不是慈善式的綠色優惠,而是一項長期性、價值性的投資活動,是防控風險、實現長期穩定價值投資回報的有效工具。國際實踐經驗也表明,綠色投資具有較強的風險防控能力和穩定的長期回報。綠色基金從基礎資產開始,就注重節能減排、生態環保,是綠色、可持續價值增長的有力支撐;在基金產品層面,機構投資者通過專業化的基金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與“綠色化”的基礎資產共同成長、獲取穩健的價值增長;在投資者層面,基金產品通過發售基金份額方式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併為廣大投資者參與綠色發展、共享綠色經濟發展成果提供了渠道,具有廣闊的發展基礎和強有力的市場需求。總體而言,發展綠色基金是構建綠色金融體系、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基金行業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實現自我變革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國家的政策支持、相關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引導、市場化行為的共同發力,促進了綠色基金在國內的探索實踐和有序發展。

《國內外綠色基金髮展研究》(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就從國家政策、政府支持、市場化的運作等各個層面和多種維度詳細呈現了當前綠色基金的發展面貌,系統梳理了國內外綠色基金的發展現狀,還輔以大量國內外經典案例,對不同類型、不同國家、不同運作模式的綠色基金進行深入剖析,詳細探討了當下發展綠色基金的路徑和經驗,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希望相關政策研究、參與機構和從業人員以此書為參考,獲得更多啟發,共同推動我國綠色基金的快速發展。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