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饮馔:冬季的餐桌上怎可少了它?


立冬饮馔:冬季的餐桌上怎可少了它?


一夜朔风起,气候毫不留情地走向天寒地冻。

今年的初冬比往常冷了很多,令许多惧冷畏寒的人开始心生担忧。才初冬时节,已似乎抵挡不住这些许寒流,待到深冬雪落时,又该如何面对呢?

到了冬季,作为一个女生,手脚冰凉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不过了。每晚总是要在睡前泡泡脚,让温度随着血液由脚底循环至周身才觉得少许温暖。每天总是热水不离手,带着保温杯出门已成了随身必备。


立冬饮馔:冬季的餐桌上怎可少了它?


冬天是最容易堆积脂肪的季节。一天寒过一天的温度让人抵挡不住。食物却刚好能为我们提供很多的热量。

所以在冬季里,常常有虽然不饿,但却因为寒冷便不由自主地想要进食的情况,来为自己补充抵挡严寒的能量。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令淑女们烦恼的脂肪。

其实冬季的进补,并不是一定要吃大鱼大肉的脂肪类食物。也不一定要比平时多吃才能御寒。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并没有我们想像得多。如果实在觉得冷时,可以喝杯温水来暖胃,也是不错的选择。


立冬饮馔:冬季的餐桌上怎可少了它?


如果说冬季里一定要多吃的食物,那就非萝卜莫属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谚语,也是平时长辈们眼中最简单不过的生活常识。

不过如要解释这一道理,就要从中医的角度入手了。在中医典籍《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论述:

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到了十一月冬季,阴寒之气盛行,所以阳气便会被迫藏于体内而不得发散。由于季节严寒,在饮食上人们多爱进补又减少运动。所以会有胃中烦热,体内易生痰湿的现象出现。

萝卜作为应冬的食物,具有化痰清热,消积理气的作用。此时是食用萝卜的最佳时节。


立冬饮馔:冬季的餐桌上怎可少了它?


关于萝卜的名字,古时有许多的叫法。在秦朝被人们称为“萝匐”。在宋代的《本草图经》里又被称为“莱菔”也叫“芦菔”,读音为“来,福”,冬日吃萝卜便有了冬日来福的美意。

元代王祯的《农书》里,依照季节为萝卜取了四个名字:“春叫破地锥,夏名夏生,秋为萝匐,冬为土酥。

冬日里西一根晶莹雪白的萝卜,去皮切块,与清肉一起炖锅熬煮,直至把萝卜块炖至清透,看起来如羊脂白玉,入口柔软绵滑,温心暖胃。

再喝上一口爽利的萝卜汤,不肖一会儿便有轻微的虚汗渗出,寒冷也便烟消云散了。


立冬饮馔:冬季的餐桌上怎可少了它?


萝卜的美味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就已被著名美食鉴定家苏轼大人戳章认证过。

相传有一晚苏轼与弟弟子由在一起对饮,兴正酣时,觉得似乎少了道下酒饭菜。于是苏轼便用木槌把萝卜捣碎煮烂,把白米碾成细糁儿,与萝卜同煮。他和弟弟没人一碗,吃得香甜。

因为太过美味,于是便激动地放下碗筷扶桌而起,说道:“若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无此味。”这样的人间美味只有天竺的酥酡可比啊。

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经可解内热。《本草纲目》里被称为“蔬中最有利者”。是名副其实的入冬第一菜。

在寒冷的冬季,早起为家人煮一碗山药萝卜粥,一天的温暖便由此依始了。

立冬饮馔:冬季的餐桌上怎可少了它?

本文由尔雅慢生活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尔雅慢生活公众号:eryanew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