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商君書》的“弱民”是殘酷剝削百姓,還是真實的治國之道?

商鞅的《商君書》在《弱民》這一篇的開篇寫道:"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官方給出的翻譯是:百姓不敢抗拒法律,國家就強大;百姓違反法律,國家就弱小。所以治理國家在於使百姓遵從法律。

商鞅《商君書》的“弱民”是殘酷剝削百姓,還是真實的治國之道?

商君書

這本來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可現在卻有人非要跳出來說商鞅這是故意和百姓作對,是想盡一切辦法讓百姓孱弱。按照這些人的說法就是,國家只有不斷的出臺各種政策來限制百姓強大起來。對於百姓,國家只有不斷的奴役他們,千萬不要讓百姓有力量強大起來。而且還說商鞅的思想本質上就是馭民。還搬出來"馭民五術"加以論證,非要像秦惠文王那樣再次"車裂"商鞅。

商鞅《商君書》的“弱民”是殘酷剝削百姓,還是真實的治國之道?

商鞅被車裂

如果僅僅是從"弱"字來膚淺理解《商君書》,那隻能說有些人真的是隻認識字的小學生,連最起碼的歷史研究精神都沒有。

商鞅所代表的法家是那個時代治理國家最適合的學說。俗話說,亂世用重典。在戰國混戰期間,想要立足於一眾虎狼之國中間,就需要一套令行禁止的法律。這是商鞅在秦國成功的基礎,而秦國也是靠著及其完備的眾多法律才在短短時間內崛起的關鍵。從戰國時期來說,商鞅的治國思想非常契合一個大國的崛起。他的思想和當時秦國所將要實行的吞併天下的國策不謀而合。而這種不謀而合恰恰是為幾千年來皇權統治指明瞭方向。

商鞅《商君書》的“弱民”是殘酷剝削百姓,還是真實的治國之道?

秦國的崛起

至於說"馭民五術"並不是商鞅提出的,而是後來有些酸腐秀才曲解《商君書》總結出來的。意圖是打擊商鞅、玷汙商鞅的偉大變法。但是,我們在深入研究《商君書》之後可以發現,商鞅提出的各種思想難道不是幾千年來皇權統治所一直所遵從的思想嗎?而且皇權為了穩固其統治,在法家學說裡還夾雜了儒家學說。

"民弱國強,民強國弱"這句話除了官方翻譯之外,我認為應該辯證地看待。"弱"並不僅僅指的是讓百姓孱弱。官方給出的含義是:遵紀守法。而在戰國時期還有一層含義是,讓百姓沒有造反的力量,也就是收天下百姓的兵器歸於國家。後來秦始皇收繳全國兵器的做法也印證了這一點。

商鞅《商君書》的“弱民”是殘酷剝削百姓,還是真實的治國之道?

商鞅劇照

但是這些還不是這句話深刻的含義。

從國家統治者來看,既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但是還要不斷給百姓一個積極奮鬥的空間。魏徵曾對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從"載"和"覆"兩個極端情況來說明的。但是在"載"和"覆"之間還應該有一個平衡點。所以,幾千年以來的統治者的任務就是在治理國家的平衡點上下徘徊。讓水能輕鬆載舟也不行,讓水沒過船也不行。船隻有在起起伏伏間,才能保持活力,不然大家都沒事幹也不行。治理國家的政策錯了就要及時糾正,承平日久了就要主動找點事來讓大家忙乎。

商鞅《商君書》的“弱民”是殘酷剝削百姓,還是真實的治國之道?

興衰全繫於朝堂

用最簡單的古代賦稅舉例。百姓疾苦的時候,好的君主就減輕百姓賦稅,儘量減少戰爭,讓百姓修養身息;國家建設或者對外戰爭需要錢的時候,就增加百姓的賦稅來充實國家的力量。但就算增加賦稅的時候,也要認真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商鞅提出的"民強國弱"恰恰是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時候;而"國強民弱"恰恰是國家需要財力的時候,從而取之於民而用之於國。古代好的君主會很好的把握"國"與"民"之間的平衡點,讓國家發展壯大的同時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國"與"民"之間,既是溫和的對立關係,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統一關係。這才是商鞅《商君書.弱民》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