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這時間節點,你不做點“創新藥”,你都枉為醫藥企業!

“給你一百萬,滿倉持有一隻港股醫藥標的,你選誰?”在2017年四季度,智通財經APP曾拋出過類似的提問,而也收到過太多的反饋,比如“龍頭”白馬的藥明生物(02269),“潛力之星”綠葉製藥(02189)等。

可若要重選一遍,智通財經APP依舊給出當時的答案,即肝病領域龍頭股——中國生物製藥(01177),因為該股在2017年創下1.5倍漲幅,2018年開年後,更是不顧貿易戰等“灰犀牛”,繼續竄升了40%,甩恆指36個點之多。

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漲幅如此驕人,難道中國生物製藥不應該是一隻絕對優質的標的么?並且,其股價上漲也並非“溢價”的結果,畢竟其早已用業績,甚至仿製藥領域、研發成果,證明過自己。

就拿該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說,10日晚,中國生物製藥宣佈,自主研發的抗腫瘤重磅新藥品種安羅替尼獲批上市。一夜之間,中國醫藥圈的大佬們紛紛“發朋友圈”祝賀,觸動其股價實現

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安羅替尼究竟有多厲害?

掐指一算,包括諾華、GSK、強生等再內的藥企,那個不是靠銷售量輕而易舉便能超億、十億、百億的癌藥物維持著自己的競爭地位?所以,毫不誇張地說,研發出一個重磅抗癌藥,基本就能躺著數10-20年的錢。

正是有這樣“暴富”奇蹟存在,國內相關藥企也愈來愈重視研發的投入,比如今天要聊的男主角——中國生物製藥。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過去幾年,該公司一直在擴大研發投入,2014年公司的年研發投入突破10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2016年,研發投入約14億元,研發費用率僅低於恆瑞醫藥不到1個百分點;2017年,研發開支約16億元,佔總收入約10.8%,大幅領先國內製藥企業。

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高投入帶來的也是高回報,而當前的這個安羅替尼就是“高回報”。

嚴格意義上講,安羅替尼是該公司第一個按照國際研發流程和標準進行研發的創新小分子藥。該藥在2007年申請獲得化合物專利,2010年7月申報臨床,2011年獲得臨床審批,2017年申報上市,受理號為CXHS1700001、CXHS1700002、CXHS1700003、CXHS1700004,之後很快納入優先審批,但目前得到上市許可,可謂經數了十年。

數據顯示,安羅替尼是一類口服、新型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藥物,從臨床上還可,能夠有效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c-Kit等激酶,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其適應症很廣,可以治療肺癌、結直腸癌、腎癌、軟組織肉瘤、甲狀腺癌、胃癌等。

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至於醫學上所說的安羅替尼填補NSCLC三線療法空白不用過多的去闡述,我們單來聊聊該藥物的市場空間。

目前,中國現在每年新發腫瘤患者有400餘萬人,平均每天有超過一萬人被確診為新發病人,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肺癌,在男性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在女性中發病率第二位、死亡率也排在第一位。腫瘤患者的五年生存期,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參考安羅替尼競品阿帕替尼的用藥費用(17年425mg阿帕替尼醫保談判支付價為204.2元/片,用藥劑量850mg/d),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分化型甲狀腺癌、晚期腎細胞癌、軟組織肉瘤的PFS分別為5.37、20.32、11.80、5.63月,假設其年均治療費用為6.7、14.9、14.7、7.0萬元,其餘未知PFS假設其年均治療費用為11萬元。

僅第一個完整年度,安羅替尼便有望獲得5億元以上銷售額,對應中國生物至於2018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來看,2020年,該產品毫無疑問將成為該公司又一個超10億品種。不得不令人驚歎,安羅替尼真厲害。

10億重磅品種已有多個

其實,除安羅替尼這個新品種能過10億元大關外,中國生物製藥現有品種中也不乏這樣的成熟產品。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20017年,該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48億元,同比增長9.4%;淨利潤為21.7億元,同比增長32.6%。計入權益投資及金融資產的未實現公允價值利潤及虧損前及後,歸屬於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同比增長20.8%及32.6%。

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期內,在銷售隊伍給力的優勢下,該公司銷售金額超過億元的單品共32個,比2016年增加4個,過10億元的重磅品種就有4個。

肝病藥物潤眾銷售額約31.68億元,較同期增長約4.8%;天晴甘美注射液銷售額約19.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0%;震痛藥物凱紛銷售額約15.72億元,較同期增長約31.6%;心血管藥物凱時注射液銷售額約10.9億元。

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重磅產品應有盡有,中國生物製藥研發端還有諸多好東西沒拿出來。

截至2017年,該公司現有研發基地共10個,研發人員超過2000人,累計有臨床批件、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申報生產的在研產品共477件。

其中,心腦血管用藥54件、肝病用藥37件、抗腫瘤用藥202件、呼吸系統用藥22件、糖尿病用藥26件及其他類用藥136件。其中,替諾福韋已經於2017年10月獲批艾滋病適應症,進進展順利,有望在2018年初獲批乙肝適應症。而創新生物藥TQB2450注射液(抗PD-L1單克隆抗體)極有可能在年內獲得CFDA批准開展臨床試驗。

中國生物製藥:54倍PE並非“浮誇”

簡單說下可長期緩解包括黑素瘤、腎癌、肺癌和胃癌等多種癌症症狀的TQB2450(抗PD-L1單抗),目前境外有5個抗PD-1/PD-L1單抗上市,即百時美施貴寶生產的Opdivo、默沙東的Keytruda、羅氏的Tecentriq、阿斯利康的Imfinzi(durvalumab)和輝瑞的Bavencio。

輸入國內包括麗珠醫藥(01513)、李氏大藥廠(00950)等眾多藥企獲得 CFDA 的抗 PD-L1 單抗臨床批件,但參考外企的銷售數據來看,全部有著驚人的業績。如2016年,Opdivo全球銷售額達47億美元,Keytruda全球銷售額為14億美元。所以,從數據段計算,待中國生物製藥TQB2450出來,預計最高峰值或達到15億元的水平。

同時,來那度胺、苯達莫司汀、吉非替尼這幾個品種,最快也將在2018年得到CFDA批准;阿哌沙班,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和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著3個招標品種有望2019年獲批。

一句話總結,該公司有望保持每年10-15個新產品上市,未來3年,其將有30-45個新產品面市。平衡對比產品儲備群,國內有幾家藥企能保持這樣新品上市速度?

綜上,在“現有產品持續給力,重磅新品前途光明,研發儲備豐富”的有利背景下,中國生物製藥能飆上當前54倍的PE顯然有一定的道理。(田宇軒/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