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胤祥,帮四阿哥稳住局势

(竹山解说《雍正王朝》第12期)

康熙不主动放出圈禁长达十年的十三阿哥胤祥,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将大清帝国下一任皇帝的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

这样的手法,或许就是雍正继位后,首创“秘密立储”制度的灵感来源。

站在康熙的立场,一旦他放出与胤禛最为亲近的铁杆兄弟加政治盟友的胤祥,就等同于向所有人宣布了胤禛的储君地位。

而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早已显示,任何皇子一旦放在太子的位置上,即便只是稍稍表现出登临储位的苗头迹象,就立马会成为其余夺嫡势力竞相攻击的目标。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胤祥,帮四阿哥稳住局势

康熙

在这一点上,曾经的太子胤礽是“招雷”最多的可怜人。

太子胤礽之所以方寸大乱、行为失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身处太子储君的显要位置,树大招风,遭受了许多其他皇子阿哥对他的明枪暗箭。

首先是八阿哥胤禩。他在处置刑部冤狱一案时,诱审肖国兴的举动很明显是“公报私仇”,带着拉太子下马的目的倾向来引导案件走向。经图里琛点明,康熙才认识到了这个儿子“其心可诛”的险恶用心。

再者是大阿哥胤禔。康熙与皇子阿哥们在热河狩猎期间,莫名其妙得出现了一份所谓的“太子兵变手令”,导致康熙一怒之下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事后康熙回过神来,才发觉是有人故意伪造调兵手令陷害的太子。然而,更加令康熙触目惊心的是,大阿哥胤禔为争夺储位,竟然提出要出面杀死胤礽!

还有冲着十四阿哥胤禵而来的“死鹰事件”。康熙任命胤禵担任经略西北的大将军王,这一举动立马被朝廷上下理解为康熙要立十四阿哥当继位人的政治信号。十四阿哥胤禵一成为皇位的热门人选,就有人谋划着陷害他,在康熙的寿宴上搞出了一个“死鹰事件”。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胤祥,帮四阿哥稳住局势

遭受攻击最多的太子胤礽

由此可见,在储位之争最为激烈的白热化程度时刻,只要康熙稍有显露对四阿哥的偏袒,就极有可能给胤禛带来最为密集与恶毒的攻击。

为了保护自己最为中意的继位人四阿哥胤禛,康熙自然不会向任何人暴露立他为储君的意图。

而康熙在处置胤祥一事上的态度,就是最能反映康熙立储动向的敏感信号。对于事事洞若观火的康熙来说,眼下胤祥这个火药桶是万万不能去触碰打开的。

胤祥这步棋,只能在最后、最关键的时刻落下。

事实上,康熙为保证整个传位过程的安全稳定,早已布下了两处关键的棋子。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胤祥,帮四阿哥稳住局势

谋篇布局的康熙

一处是出任九门提督这一要害职位的隆科多。

四阿哥胤禛的顺利继位,关键点在于整个北京城的局势稳定。而康熙把掌管整个京城的九门提督一职,安排给了隆科多,便是由自己观察考验多年、绝对放心的小多子为四阿哥保驾护航。当时的情形,可以说是隆科多倒向谁,谁就能坐稳皇位。

对于隆科多的考察安排,康熙布局很早。明面上康熙与佟国维一道冷落着隆科多,可背地里没少对其进行动态掌握、暗中观察。

要说这个隆科多,能被康熙和佟国维看上,也是有他超乎常人的一面。

胤禛清缴国库欠款时,隆科多并没有挑头抵制闹事,反倒是大阿哥的门人马国成破口大骂田文镜,被胤禛棒打出头鸟当成了典型来处理。

隆科多好些年没有差事,一家人吃喝花销落下了三千两的亏空,数目倒也合理正常,与魏东亭府里那个喝花酒、养妓女的不争气儿子相比,大为不同。

他上门求助于六叔佟国维不成,转而到当铺典当康熙御赐的宝刀交还国库欠款,也算是符合康熙和胤禛政治要求的明白人。虽然有些潦倒落魄的情形,但这是当年他在战场上浴血拼杀挣来的,再怎么说都是“合法收入”,跟当年秦琼卖马同样的一个道理。

隆科多的健康成长,还离不开他六叔佟国维对他的“悉心呵护”。百官议举新太子,是佟国维及时得压住了蠢蠢欲动搞政治投机的隆科多,使他避免了卷入夺嫡风波。

于是,根正苗红的隆科多,多年来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之身,终于熬到了政治上的开花结果。

康熙安排后事前,一方面让张廷玉出面宣读警示隆科多的诏书,最后对他做了一番考验和敲打;另一方面用赎出的隆科多典当的宝刀,以情感人笼络隆科多,令其坚定得按照康熙的心意行事站队。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胤祥,帮四阿哥稳住局势

康熙的后备干部隆科多

另一处就是康熙有意圈禁十年的十三阿哥胤祥了。

康熙圈禁胤祥,说到根上还是为了保护四阿哥胤禛。

胤禛为人性情急躁,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说出一些得罪人的话,做出一些难以收场的事情。康熙除了日常言传身教,纠正了一番胤禛的性格短板外,还亲自书写赐给他“戒急用忍”四个大字,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能够静下心来看问题、想事情。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胤禛最为亲近的,是比胤禛更为急躁的十三阿哥胤祥。康熙虽然也欣赏胤祥做事但凭良心、有情有义的性情,但直来直去的性格毕竟不适应于充满了明争暗斗的宫廷朝政。

因而自追缴户部欠款开始,康熙便有意不将胤禛与胤祥安排在一起。等到胤祥闯下“暗杀郑春华、擅自下令剿灭江夏镇”等大祸,康熙终于下定决心将胤祥圈禁。

康熙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保护胤禛,以处罚胤祥的方式把朝廷的注意力从胤禛身上转移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磨炼掉胤祥身上的那股急躁之气,以便为胤禛培养一个将来的擎天保驾之臣。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胤祥,帮四阿哥稳住局势

急躁的十三阿哥胤祥

果不其然,圈禁十年后出来的胤祥,做起事来依然干脆利落,而讲话、布局却完全去除了那份指手瞪眼、粗声大骂的性情,整个节奏把握起来有礼有节、入情入理。

这一变化可以从两处场景,获得充分的验证。

一处是胤祥获释后,到丰台大营接管兵权时的表现。第一步亮出金牌令箭,震慑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第二步提拔旧将、拉拢人马;第二步果断斩杀成文运,接管兵权。整个过程言辞平缓,却稳重有力,哪里还有当年江南赈灾时候的那股子大呼小叫。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胤祥,帮四阿哥稳住局势

接管丰台大营兵权的十三爷

第二处是为刘墨林“嫖娼”一事,与李绂、谢济世、陆生楠等清流人士切磋圣人礼法的情形。胤祥先是叫出秦顺儿当着大家的面唱了一首小曲,再用《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反将这几位清流一军,然后再顺理成章得将刘墨林一事给掰了回来。整场对话有礼有节,挖坑反击策略得当,完全一改当年“拼命十三郎”的武夫形象。

从胤祥性情转变的角度来看,康熙对这个儿子的圈禁,当真是收到了奇效。知子莫若父,而康熙独特又成功的教育方式,不得不让人感到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