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一、发展瓶颈?

罗氏沼虾自1992年从上海东海农场引进高邮以来,罗氏沼虾在高邮的养殖情况一直呈良性发展,不断的在摸索中前进,经过多年的努力,由起初的几十亩,发展为现在的十万亩示范养殖基地,养殖技术、养殖面积、产量也在逐年增长,但是近两年开始出现萎缩。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罗氏沼虾的养殖方式经过了多次改良,最开始的时候是6月份放苗,9月份开始出虾;1995年的时候开始出现温棚养殖,放苗时间也从之前的6月份提前到3月份;2000年出现锅炉棚养殖,放苗的时间也进一步提前到2月份,出虾时间提前到6月20日左右,再发展到分批出虾,罗氏沼虾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

1995年开始温棚养虾后,罗氏沼虾亩产提升到100斤以上,随后每两年产量翻一番,至2004年平均产量达到600斤/亩以上,最高达到1500斤/亩,之后平均产量一直保持在600-650斤/亩,亩平均利润保持在2000元/亩以上,高的达到8000-10000元/亩,之后亩平均利润保持在2000-2500元/亩。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相对养殖南美白对虾来说,养殖罗氏沼虾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已经成为高邮地区的“水产明星产业”。从上面数据来看,罗氏沼虾养殖蒸蒸日上,但近两年却越来越多的养户开始改养其他品种,导致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进一步缩减,这又是为什么呢?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二、原因分析

罗氏沼虾的养殖规模缩减,究其原因是养殖户不赚钱了。首先,虽然2004年以来亩产量保持在600斤/均以上,但养殖成本逐年增加,稀释了高产带来的利润;其次,养殖成功率也逐年降低,比如自2010年以来“铁虾”的比例居高不下,后期滴星病等病害也疯狂肆虐;最后,回捕率普遍不到3成,今年挣钱的比例不足2成,具体原因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1、成活率低

温棚标粗阶段虾苗成活率普遍低于五成,虾苗死亡一般是在蜕壳期间发生。有这么两个影响因素,一是虾苗下塘后开口差,不能迅速吃上优质饵料,得不到充足营养,部分弱苗硬壳慢或硬不起壳,就被其他虾苗残食掉,或者自行死亡,损耗一部分;另一方面,标粗期间,饵料颗粒不适口,营养不均衡,虾苗营养跟不上,导致一部分虾苗损耗。

2、成本增加

虾苗价格从最开始的100多元/万尾,到现在普遍300-400元/万尾,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另外,育苗场硬件越来越完善,引进优质种虾、优秀管理人才等一系列举措,苗种成本不可避免增加。温棚和锅炉棚等硬件完善以及耗材,也是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但这些都是高产的前提,必不可少。

3、苗种的好坏

有句话叫“一苗定江山”,指的是只要拿的苗是“铁虾”,养殖注定是亏钱的。实际上来看,绝大多数确实如此。但今年也有拿了“铁虾”,却养殖赚钱的例子。

4、后期养成病害多发

① 放大水期间,天气不佳,水温、水质波动大,导致部分虾苗被“冻死”,损耗一部分。

② 高温期因管理不善,导致缺氧翻塘、倒藻中毒死亡等事故频发,损耗一部分。

③后期滴星病等病害多发,尤其是高温期、拉网过后,导致虾子大量死亡。滴星病往往发生在高温期、倒藻或拉网过后,很多养殖户朋友认为是环境突变和拉网等机械损伤导致虾子感染滴星病而大量死亡。但是从滴星病死亡的虾子来看,虾体本身没有明显病灶和残肢,而且多数情况下,发病池塘的虾子往往前期吃料猛,加料快,唯一症状是肝胰脏病变,环境突变、恶化和机械损伤是一方面原因。

三、我们该如何破局

1、拿苗不要过早,缩短大棚标粗时间


有养殖户认为,随着养殖模式改进,应该要拿早苗,早上市,分批出虾拿高产,那为什么说不要早拿苗呢?

这里并不冲突,以现有模式,标粗60天左右甚至更短时间,可以达到3.5-4.5公分的规格放大水。拿苗过早,标粗时间会延长到80-90天,高密度标粗时间越长,虾苗残杀的几率越大,而且因标粗时间过长,到后期还未到放大水时间,虾苗规格过大,水体承载力过高,可能需要通过控料来保证虾苗规格,这不仅进一步增加虾苗残杀几率,还造成虾苗营养匮乏,体质变差,轻者后期病害多发,重者标粗期间就会出现爆棚。

所投喂的饲料,是否能在较短时间内让虾苗更快更好的生长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澳华针对这一问题,专注苗期营养,推出虾奶粉三段标粗模式,提高苗种成活率10%以上。

2、关注苗种健康,破局的关键之处


三年磨一剑,专注沼虾苗期营养,澳华推出虾奶粉三段标粗模式。

① 虾苗下塘后,投喂虾奶粉Ⅰ段,让虾苗迅速开口,吃上最优质饵料,让弱苗活下来,好苗更健康,提高虾苗成活率。

② 虾苗1cm后,投喂虾奶粉Ⅱ段,不仅吃的多,消化更好,让虾苗多吃快长,消化腺迅速发育完善,虾苗活力更好,虾体更壮。

③ 虾苗1.5cm后,过渡投喂虾奶粉Ⅲ段,护肝促长,肝胰脏发育更快更完善。

上文提到放大水虾苗被“冻死”,滴星病虾子肝胰脏病变,这里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标粗期间用虾奶粉Ⅲ段保肝,让虾苗肝胰脏发育更完善。苗期是虾子消化系统迅速发育的阶段,肝胰脏发育完善,体质更好,能有效提高虾子抗应激和抵抗病害的能力。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3、降低放养密度,拉大出虾规格


研究表明,养殖密度能明显影响罗氏沼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合适的养殖密度是预防罗氏沼虾性早熟的有效措施。降低放苗密度,一是降低放苗量,放养密度由10万左右降到7-8万尾/亩以下,直接降低苗种成本。二是增加温棚面积,降低标粗密度,目前多数标粗棚面积占塘口5%左右,将标粗棚面积占比提高到10%左右。

4、投喂优质饵料,少吃多长体质好


放大水后,为保证第一网虾规格更大,养殖户朋友往往快速增加投喂量,肝胰脏是沼虾的重要消化器官,高投喂量会大大增加沼虾肝胰脏负荷,肝胰脏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虾子处于亚健康状态,拉网或高温等外界刺激,就会造成肝胰脏病变,虾子死亡,蜕皮期间尤甚。所以,滴星病或许不只是未知病原的原因,和投喂也有很大关系。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这期间投喂优质沼虾安康,控好投喂量,每天拌饲澳保正肠宝和澳保护肝宝,不仅促进消化吸收,降低沼虾肝胰脏负担,还能提供充足营养,健康快长,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模式关键点


1、降低标粗和放苗密度,卖大虾

吴老板两个母塘大棚标粗密度低于1500尾/平,初始放养密度均在7万尾/亩以下。好处有:

① 避免标粗后期因规格过大导致密度过高引发的一系列病害,水质亚硝酸盐超标、倒藻等水质问题极少出现。

② 标粗期间虾苗生长速度较快,提高放大水时虾苗规格,增强虾苗抗应激能力。

③ 子塘虽然放苗数量多,但放苗时间晚,放大水时规格小,相对养殖密度低,有利于虾苗快速生长;母塘出第一网虾后,及时向母塘补苗疏苗,平衡子母塘养殖密度,兼顾适宜养殖密度和高产量。

④ 以两个母塘为主产塘,总体出虾规格均在30头以内,出大虾、卖高价、产量高、效益好。


2、关注苗期营养,标粗成活率高

虾苗标粗期间,吴老板使用虾奶粉和沼虾安康,保证虾苗的营养充足、体质健壮。吴老板的养殖理念比较超前,深知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虾苗标粗就是要用优质饵料,虾苗才能健康快大。


模式创新,带来罗氏沼虾养殖的新契机



3、精细化管理,病害少

虽然罗氏沼虾相比白对虾病害少、好管理,但吴老板依然全程精细化管理,各个环节把控毫不马虎。

① 硬件设施过硬:放苗之前硬件设施必须到位,避免出现饲料储存不当变质、养殖过程中断电缺氧、供氧不足等低级错误。也尽量避免恶劣天气应激死虾、蜕皮期间拉网死虾等细节管理出问题。

② 饲料投喂合理:吴老板认为,投喂优质饵料,注重苗期营养只是最基本要求,怎么利用好优质饵料也很关键。从标粗开始,吴老板就每天通过查料台和观察虾子状态判断饲料投喂的多与少,每餐控料2-3h,根据虾子吃料情况适当加料或减料,让虾子吃的好吃的饱。

根据投喂量能判断塘中虾子数量的多少,虾子吃料猛,加料快,代表虾子体质好,数量多,也预示着后期的高产。尤其是放大水过后,天气好水温合适时,为了第一网虾产量高,只要虾子能吃就猛加料,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后期的水质恶化、死虾等问题,往往是这时候过量投喂造成。因此,吴老板坚持“稳”字当头。

吴老板在放大水后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高温期定期改底,关注水质变化,虾子是否蜕皮等。成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管理越精细,突发情况就越少,养殖成功率就越高。


4、病害防控毫不马虎

罗氏沼虾养殖的病害相对较少,但预防工作不得不做,突发情况防应激,蜕皮期间补钙镁,高温天气防缺氧,后期底质常改善,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吴老板时刻放在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