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拓精神

闽南文化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从闽南文化分布的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同时还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多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所有这些区域生活着的人讲闽南方言,而台港澳的讲闽南语的群体,与厦漳泉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谈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拓精神

闽台缘博物馆

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具有巨大包容性的特点,它融合多种文化要素于一体,它所融合、融化的文化,除了由黄河(如河南)、长江(如东汉建业)等区域传播来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外,还包括百越文化、各地土著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等,这不同种类的文化思潮、流派传播到闽南区域后,相互影响、碰撞、渗透、融合,构成了闽南文化多样性合一的形态。据专家考证,闽南系方言是现存最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它融合了华夏古汉语、上古中原汉语、古吴语、古楚语、古百越语和南方土著语等各种成分于一体,此外,还有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特点,闽南地处东南沿海,海上航行,出海做生意等海上活动,使闽南人(包括迁移至台湾的讲闽南语的人)与海外频繁接触,在长期与海外各种语言的交流中,闽南方言借用了相当不少的外来语词汇,包括英语、日语、泰语、马来语、印尼语等等,这使得闽南方言既古老又开放,既保存着古老的原味,又有外来语言的某些新颖的色彩。语言的包容性反映了闽南文化在思想上的开放性,比较能够接受外来的文化思想观念。

谈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拓精神

闽南提线木偶

闽南文化的包容性还表现在宗教信仰方面,而且表现得特别明显,而这种宗教信仰上的包容性又闽南文化在精神上的开拓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宗教信仰上对多种宗教的容纳,使闽南文化很有开拓性。闽南语地区与全国很多地区不一样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就是存在着多神教信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人口流动原因和对外交流的原因,很多闽南人是从中原等地迁移而来的,而且,不少闽南人移民到东南亚及其它国家,还有,闽南人很多去台港澳地区生活,而且,闽南人对外交流,与境外的国家或地区做生意的活动非常多,而在长期的向外移民和对外交流中,就接触、接受了各种宗教观念,比如儒教(儒学、理学的信仰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犹太教、婆罗门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等,都曾在闽南方言区传播过。比如,泉州就被称为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曾是中世纪世界宗教文化的幅射点,至今仍然保存着许多宗教遗址。在泉州,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各种主要宗教的遗迹,比如,晋江草庵有摩尼教遗迹,在晋江池店有婆罗门教遗迹,在陈埭有伊斯兰教教堂等。令人惊讶的是,闽南文化区域中,特别能够容纳各种信仰和谐并存,在闽南地区,除了上述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的各种宗教信仰外,还有行业神、地方保护神等,甚至帝王将相、名宦乡贤、英雄隐士等也成了崇拜祭祀的信仰对象,各种各样的神,或宗教教派的神圣的神灵,或者神化了的故人,或民间传说的虚构人物,都被崇拜着,并融入闽南文化的世俗传播之中。儒、道、释文化在民俗中互相影响、吸收,甚至互相渗透;伊斯兰教、道教、摩尼教、儒家思想等兼容并存,宗教的神,神话中的仙,民间创造的行业神,包括被神化的祖先等,皆成了信仰崇拜的对象,闽南方言的开放性,或许正是造成这种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语言兼容,信仰兼容。而闽南文化的这种极强的兼容性使得闽南人的思想更开放,不会保守,不会排外,不会拒绝其他地方的文化,它能兼容并收,用语创新,所以,在闽南文化中,有一种开拓性,总是想去开拓、创造。闽南人将这种开拓性称为是拼搏精神。有一首闽南歌非常出名,叫《爱拼才会赢》,表达的就是闽南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谈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拓精神

安平五里桥——最早最长的石桥

闽南人中有很多姓氏的祖先们是从中原地区迁移而来的,闽南文化也表现是积极承传了中原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闽南方言依然还保留着中原古语的一些音韵,但是,闽南文化区也有与中原文化明显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受海洋文化影响的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这种海岸性的生活区域,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并靠大陆,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广大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拼搏,执着于创造,这是海洋博大开放和拓展精神的体现。回顾历史,闽南人有悠久的海上贸易传统,早在隋唐时期,闽南人已开始有重要的海外贸易活动,到了宋元时,海上贸易已十分发达。比如,古泉州便是海上丝绸之路首发港口之一,在宋元时,泉州是东方大港,繁荣富裕,当时的泉州港,是世界一流的特大港口,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最热闹和商机最好的城市之一。后来,虽然明朝统治者实行“海禁”,表面上是把内陆与海洋隔断了,但是,闽南人仍在东南沿海秘密地对外做生意,仍大胆地在进行海商活动,当时出现了奇特的亦商亦盗的海上武装贸易集团,在明末清初,闽南商人在生意上的规模,完全可以与晋商、微商等相比较,甚至还比晋商更具开拓性的意义,因为闽商是从海上开拓的,其生意做到了日本和欧洲等。比如,如郑芝龙的海商贸易集团,在东南海峡行船做贸易时,连当时强大的荷兰商人,到了东南沿海,都得让郑芝龙三分。

谈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拓精神

郑芝龙集团是当时最大的闽商集团

闽南人的海洋文化开拓性还体现在闽南人的行动上,闽南人不习惯于固守在本地,而是敢于到外地去发展,特别是勇于到海外去开拓。闽南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宋元以后到海外去的移民逐渐增多,而到了近现代形,便形成高潮,现在,使用闽南方言的海外华侨、华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统计,在海外讲闽南方言的华侨,其总数近2000万,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60%以上。在东南亚国家,讲闽南方言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就有14个。而且,相当一些华商,成了当地在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杰出商人,这些闽南侨胞在居住国拓荒创业,繁荣当地经济,传播闽南文化,同时还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报效祖国。

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同时,讲闽南方言的人不但在宗教信仰上有包容性,能开放地接受各种观念,而且,还具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生意观念很强。宋元的海上贸易,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闽南人皆是迈步走在前列,抓住时机,积极创业,拓展贸易,着力把生意做强。早先,闽南人着力于海上贸易,后来,闽南人又开展民间贸易,其商业活动非常发达,而且,闽南人的商业活动多数是没有沾染官商色彩的,闽南人更执着于在广阔的市场上积极打拼,较早就有浓厚的商业市场意识,形成了与传统重农抑商儒家文化大不一样的海洋商业文化。总之,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敢于拼搏创新,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种商业文化精神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如今,中国迎来了盛世大国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闽商又有了拼搏开拓的极好时机,有了更好的大展身手的商业舞台,闽南商人一定能面向大海,拼出商业大发展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