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什麼鬼?是男人都要像于謙這樣爺們,把困難當成工作動力

上篇我們談了“以迂為直”,這篇我們再來談談“以患為利”。

以患為利,把不利的情況變成有利的條件,要把困難當成有利。

這裡在考驗將帥三個方面:心理素質、軍事能力與領導水平。只有同時具備這三方面能力的將帥,才能做到“以患為利”,把困難變成有利,把危機變成轉機,把劣勢變成優勢。

抱怨是什麼鬼?是男人都要像于謙這樣爺們,把困難當成工作動力

1、心理素質很重要。什麼是大將風範?大將風範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臨危不亂,天塌下來當被子蓋。軍隊陷入困境,名將都能鎮定自若,想方設法提供解決方案,帶部隊突圍,轉危為安。如果主將失去信心,帶頭跑路,整個部隊都會鳥作獸散,徹底潰敗。歷代名將都是“以患為利”的高手,更是心理素質非常強大的人,遇到各種突發情況,都能保持冷靜與鎮定,給全體將士吃下定心丸。

譬如,漢朝名將周亞夫心理素質就非常強大。

在平定七國之亂期間,叛軍多次攻打周亞夫,老周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閉門不戰。將士以為主將怯戰,開始軍心不穩。有一次,叛軍半夜前來襲營,士兵們摸不清情況,內心都很慌亂。唯獨周亞夫很鎮定,起來看了看之後,繼續倒頭大睡。士兵看見主將都這麼淡定,大家內心就踏實,沒有半點恐慌。沒多久,偷營的敵軍果然撤走,混亂自然就平息了。

抱怨是什麼鬼?是男人都要像于謙這樣爺們,把困難當成工作動力

2、軍事能力很重要。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治軍重在選將。兵聖在《孫子兵法-計篇》寫到:將者,智、信、仁、勇、嚴。吳起在《吳子兵法-論將》談到,為將者要文武兼備,既要能帶兵打仗,也要懂政治。諸葛亮在《將苑-將器》講到:為將者要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卓越的軍事能力,是名將必備能力,在關鍵時候,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以患為利,改變戰爭格局。

譬如漢朝名將韓信。

韓信跳槽到劉邦公司之後,條件並沒有項羽公司好,士兵也不多,裝備也不夠好,但是韓信沒有抱怨。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好不容易把新兵蛋子練成老司機,從彭城敗退回來的劉邦,突然就把精銳部隊帶走了。攻打趙國時,韓信就3萬兵馬,還有很多新兵,而趙國20萬大軍。韓信面臨不利的境況,在完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沒有任何抱怨;而是以患為利,出奇制勝,在井陘口背水一戰,擊潰趙軍主力,最後平定趙國。

抱怨是什麼鬼?是男人都要像于謙這樣爺們,把困難當成工作動力

3、領導力很重要。將帥作為整個部隊的靈道,管理能力和軍事能力一樣重要。光為衝鋒陷陣,出奇制勝還不夠,還要懂訓練部隊、管理部隊、激發軍隊士氣。尤其是部隊剛打了敗仗,遭受重大挫折的時候,如何提振部隊士氣,給全體將士加油打氣,就尤為重要。面臨困境,陷入低潮,做為靈道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把潰散的軍心民心收攏。優秀的靈道,總是能讓大家能看到希望,具備“以患為利”的能力,能把危機變成轉機。

譬如文韜武略的明朝兵部尚書于謙。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朝廟堂的高官們一下就慌亂了。很多沒有骨氣的官員,立馬想遷都南京,躲避韃靼進攻鋒芒。唯獨于謙力排眾議,主張召集地方軍隊前來北京勤王,在北京嚴守以待,抗擊韃靼。當韃靼部落首領也先,帶幾萬鐵騎殺到北京城下時,于謙親自領兵出城作戰,由於準備到位,指揮得當,成功逼退也先,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明朝兵部尚書于謙,就做到了以患為利,依靠卓越領導力,贏得北京保衛戰勝利,為大明帝國扭轉國運。

抱怨是什麼鬼?是男人都要像于謙這樣爺們,把困難當成工作動力

辣麼,以患為利,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在我看來, “以患為利”的思維對我們很重要,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活在五行之中的凡夫俗子。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甚至是難過的溝溝坎坎。這個時候,就需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用“以患為利”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哪怕我們的努力,未能力挽狂瀾,但最少我們曾拼盡全力,去改變我們的處境。

千萬不要去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它只會徒增你的煩惱,降低你的智商,貶低你的價值。

我們要做個像于謙這樣的人,敢於在危局中站出來,敢於拼盡全力地改變時局,敢於為自己的國家和身邊的人提供度過困境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