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揭秘:18年前日本游客进新疆地方博物馆,大喊不可思议

文物揭秘:18年前日本游客进新疆地方博物馆,大喊不可思议

如今,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展厅,一件绿色的古代丝绸袄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这件丝绸袄为平纹双层夹袍,面为丝绸,内衬为白色棉布,通肩一字领,窄长袖,袖口窄,宽下摆,一字领内衬红丝绸。衣长132厘米,袖通长173厘米。它的色彩至今还很鲜艳,做工虽谈不上巧夺天工,但它的手工制作与染工及质地却让国内外游人为之赞叹。

十八年前的一天,当日本游客宫本太郎来到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时,一眼就看出这件古代丝绸袄不同寻常,他驻足在丝绸袄前感叹道:“太不可思议了!中国古代纯手工制衣竟如此精妙,你看它的织染工艺、衣袖腋下的菱形接口、手工缝制的均匀程度都非常巧妙精细,在13至15世纪,中国能有这么好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实在了不起!”

文物揭秘:18年前日本游客进新疆地方博物馆,大喊不可思议

日本游客惊叹“丝绸袄”

2000年前的一天,阿克苏地区博物馆迎来了几位特殊的游客,他们来自岛国日本北海道,但汉语说得标准且流利。当谈起中国的名胜古迹,他们俨然是一个个专家,从北京的故宫、宋朝的汴京(开封)、古都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到西安的大雁塔兵马俑、甘肃的敦煌石窟等,并一直沿着历史的足迹追溯到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库车的天山神秘大峡谷、库木吐拉千佛洞……

日本游客宫本太郎说:“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参观的是当地的博物馆,因为馆藏文物反映了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所以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了解历史和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让时任地区博物馆解说员的米莉古丽·毛拉买提依然忘不了那一天的情景。宫本太郎站在“丝绸袄”展台前,驻足半个小时之久,一直呆呆地发愣。

宫本太郎用手抚摸着展柜的玻璃,他想亲手触摸一下那令他心旷神怡的古代丝绸织品,但只能隔着玻璃细细观看。他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旁边的人听他说的最多的一句汉语就是“真不可思议!”

观看了好久“丝绸袄”之后,宫本太郎问米莉古丽:“我能为这件丝绸袄照一张相吗?就算我到中国的龟兹古国的旅游纪念。”

征得博物馆领导的同意后,宫本太郎如愿以偿地为“丝绸袄”留下了永恒的瞬间。宫本太郎表示,他这次来中国旅游真是大饱眼福,中国的旅游景点和各地的博物馆只要在自己的旅程计划之内,他都要去参观。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他没有想到会遇见这件13世纪至15世纪的古代丝绸袄,他不敢相信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这么先进的手工制衣技术。当宫本太郎离开博物馆时,他说有机会还要来新疆,还要到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因为“丝绸袄”在他心里留下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团……

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即逝,虽然宫本太郎没能再来阿克苏地区博物馆,但每年一批批的外国游人都会在那件丝绸袄前顿足很久,因为古龟兹的丝绸工艺深深地打动着他们渴求历史文化的心灵,让他们在这充满厚重历史的空间留下了一声声惊叹。

据了解,自1997年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正式开放以来,除接待团体参观博物馆外,国内的游客来参观的屈指可数,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游客却对博物馆情有独钟,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八九月份,大批的国外游客纷纷来到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参观。

“像宫本太郎这样的外国游客很多,他们看到这件古代龟兹时期的丝绸袄都会发出由衷的惊叹,因为无论从衣服的染工、手工制作或是年代的久远及工艺看,这件丝绸袄堪称龟兹制衣精品。表面看它和现在的普通服饰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衣服的颜色还很鲜艳,这也难怪国外游客为之惊叹了。”阿克苏地区文物局副局长米莉古丽说。

文物揭秘:18年前日本游客进新疆地方博物馆,大喊不可思议

发现过程扑朔迷离

这件13世纪至15世纪的古代丝绸袄出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阿瓦提县境内,是时任地区文管所所长的曾安军搜集的。由于时间久远,已无人知晓它的发现经过了。曾安军调到乌鲁木齐某单位后退休,我们几次寻觅他的联系方式但最终未果。

前些日子,我们怀着一丝希望走进了阿瓦提县。通过该县外宣办同志的介绍,终于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退休十四年的县史志办老干部张诠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丝绸袄”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县商业局的退休干部买买提·吾斯曼特别喜欢收集文物,4月的一天,他听说在农一师三团附近的胡杨林边上的古墓群旁,一个放羊的人发现了被风吹出来的一部分丝绸袄,当时经挖掘发现了三件丝绸袄,均是红色的古代女式服装,衣长约170厘米左右,腰围约两尺。买买提·吾斯曼找到放羊人后当即花钱将三件丝绸袄买了下来,他想等专家鉴定后再捐献出去,毕竟历史文物是属于国家独有的文化资源。

为此,买买提·吾斯曼找到了在史志办工作的张诠,让他想办法联系有关考古专家对丝绸袄进行鉴定。张诠想到了原在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的好友张平,他是新疆比较知名的考古专家,对文物的鉴定有一定的见解。

后来,张平专门到阿瓦提县对叶尔羌河流域的古墓群进行了详细的考古与调查,并对丝绸袄做了仔细的鉴定,最后确定丝绸袄是15世纪至16世纪的遗物。不久,买买提·吾斯曼将三件红色的丝绸袄捐给了自治区博物馆。

但是,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里的“丝绸袄”却是绿色的,这丝毫与那三件红色丝绸袄扯不上边。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买买提·吾斯曼说,他对地区那件丝绸袄有些印象,好像是县公安局的一位干部捐出去的,发现的大概地点是在阿瓦提至和田的古道上,在古代,过往行人都是骑马或骑骆驼,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才能通过。

和田河是惟一一条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过的河流,是沟通塔里木盆地南北交通的重要走廊,其军事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千百年来,商贾行旅由阿瓦提到和田,再转疏勒,它是连接阿瓦提绿洲与墨玉、和田绿洲的纽带,一度成为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通道,它对连接中原与西亚文化及经济交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陈列的“丝绸袄”,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丝织品,因为它的背后承载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当问及那位县公安局的退休干部时,得知他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到底这件绿色的丝绸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当时的具体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这一切的一切,有关丝绸袄的发现之谜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一个谜团。

文物揭秘:18年前日本游客进新疆地方博物馆,大喊不可思议

丝路古道的见证

张诠,这位退休的原阿瓦提县史志办干部,在研究古代历史与考古方面堪称该县的专家。他根据自己几十年来对文物的鉴别经验,判断地区博物馆馆藏的绿色丝绸袄,年代应该和买买提·吾斯曼收集的三件红色丝绸袄是同一时代的丝织品。

“博物馆那件13世纪至15世纪的丝绸袄,据我分析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公元840年唐代以前新疆土著民族的服装,因当时中国的丝绸已经到了繁荣时期,手工织品也趋渐成熟;二是13世纪以后蒙古民族的服装,那个时候成吉思汗统一了中国,根据丝绸袄的身高及袖子的大小可说明这一点。但丝绸袄的最终价值,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本身的文化历史意义。”说起这件古代丝绸袄的历史渊源,张诠滔滔不绝地谈起了自己的观点。

可以想像,在汉唐时期,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作为通往与贯穿亚欧的这条沙漠南路丝绸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由此证明,“丝绸袄”作为历史的见证,它不仅见证着中国与西域乃至欧洲的物质交流,也见证着中西文化的交流。

“毫无疑问,古代丝绸袄作为博物馆里一件历史见证的文物,它的意义和价值应在于教育下一代,应该让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为了追求知识,共享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解析自古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情结的工具和设施,这才是丝绸袄赋予本身的历史文化的内涵。”阿克苏地区文物局局长颜松深有感慨。

文物揭秘:18年前日本游客进新疆地方博物馆,大喊不可思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