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預期銀行業或存“馬太效應”

通過對銀行業內各項指標的分析,與各類經濟指標的相關性,對比宏觀經濟整體狀況變動對銀行業整體的影響。

1) <strong>存貸款總量龐大,但增速表現下滑,不良率下降未來銀行業仍處穩增長區間

通過統計2005年至今國內各項存貸款餘額可以發現,在2008年及2015年前,存貸款增速均存在一定的增速上升區間。<strong>存款的增速加快側面反映經濟向好的表現,企業及居民收入的增加推動存款總量的加速上升。

<strong>(與存款不同,在2015年間貸款增速僅表現小幅上升)

通過統計銀行業不良貸款及不良率可以發現,不良貸款總量在2007年至2008年間大幅下降。<strong>標誌著經濟整體表現良好使得企業經營狀況及環境得到改善,貸款的償還能力得到上升。但隨著後續貸款總量的逐年增長,不良貸款總量亦同步增加。

比較企業家信心指數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從指數走勢上看,企業家信心指數走勢與銀行貸款增速變化及社融增速變化相似。企業家信心指數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的持續下滑更能反映經濟狀態及未來市場對經濟走勢的看法。<strong>在經歷2016至2017年的指數恢復後今年企業家信心指數再次出現回落。預期未來對銀行貸款及融資需求再次承壓。

未來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預期銀行業或存“馬太效應”

相對企業家信心指數與市場及經濟影響的相關,消費者信心指數並未表現相似走勢。但在2010年來信心指數普遍低於預期,消費者對未來經濟表現較十年前看法偏淡。

未來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預期銀行業或存“馬太效應”

<strong>(4)銀行指數與經濟走勢表現強相關性,未來對經濟預期的下滑或促使銀行業基本面看淡

通過對銀行業內各項指標及經濟指標對比可以發現,當經濟狀況發生變化時,銀行指數提前反映經濟走勢。2010年至2014年區間申萬銀行指數從最高2741.43點下跌至2101.45點,跌幅達23.34%。

未來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預期銀行業或存“馬太效應”

而在2004年至2017年銀行股漲跌幅對比可以看出,在2010年至2014年間表現疲軟。2010年全年跌幅達到23%,在此區間股價均表現偏弱。

未來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預期銀行業或存“馬太效應”

在上市銀行中挑選建行、招行及興業銀行三家業績表現對比,近十年來三家銀行業績及利潤增速走勢相似。<strong>對比銀行指數可以發現,市場對經濟未來走勢及前景看法與銀行業績高度相關。

未來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預期銀行業或存“馬太效應”

未來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預期銀行業或存“馬太效應”

<strong>內參點評:通過對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中型銀行對比可以發現,在經營體量上仍存較大差距。未來銀行基本面趨於平淡,與經濟狀況高度相關,但實力雄厚的國有銀行或將進一步擠壓中小型股份制銀行及地區性銀行經營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