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站位影響氣場,課堂“C位”在哪裡,老師們知道嗎?

什麼是“C位”?C是英文center的縮寫,指的是中間位置,站在C位意味著佔據了中心地位,吸引著大多數人的目光。遊戲領域有C位,娛樂圈有C位,而老師的教學站位,也有C位!

課堂上,老師的所處的位置和走動的方向,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目光往往追隨著老師。老師通過站位與學生互動,並運用目光、語音、語調,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加強師生之間的關係,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那麼老師究竟該如何站位,才能讓學生專注於課堂並提高課堂效率呢?小編給大家羅列了幾個小技巧!

上課站位影響氣場,課堂“C位”在哪裡,老師們知道嗎?

1

<strong>Hold住三尺講臺

【情境】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

【技巧】在講到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時,老師需要hold住講臺,也就是站在講臺的中間位置,這樣可以照顧到全班同學。在講解的過程中,老師的語氣要有輕重急緩,必要時輔以肢體語言,這樣可以帶動課堂節奏,牢牢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在黑板或者投影儀上出示知識點時,老師要儘量站在所出示內容的旁邊,以側身位站立,面向學生,並用手勢拉住學生的目光。

2

<strong>與學生融為一體

【情境】參與學生間的交流討論。

【技巧】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地融入其中,掌握小組的討論情況,也可以參與他們的討論,這樣學生會因為得到老師的關注而更加積極地表現自己,以此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與某個小組交流時,教師應俯下身子,視線與學生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與自己是處於平等位置的。需要注意的是,老師不應在一個小組停留過長時間,要“雨露均霑”,不要冷落了其他小組。

上課站位影響氣場,課堂“C位”在哪裡,老師們知道嗎?

3

<strong>用巡場方式掌握學生的動向

【情境】學生自主學習。

【技巧】在學生開始自主閱讀的時候,老師要巡迴式地在教室裡走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進度,以便控制課堂節奏,開始下一個指令。在巡場的過程中,如果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可以適當提醒。為了不讓學生“顧此失彼”,把學習的注意力放到老師身上,在行動時,老師要儘量做到“悄無聲息”,不要以很大的動靜去影響學生。

4

<strong>站位不能擋住學生視線

【情境】多媒體教學和板書過程中。

【技巧】很多老師在播放多媒體視頻時,還是習慣性地站在講臺中間,這樣會遮擋學生的視線。正確的站位是站在大屏幕兩側或第一排課桌的兩邊,這就就不會擋住屏幕,也能觀察到學生的狀態。在進行板書時,老師們大多習慣背對著學生,自顧自地書寫,這其實不利於讓學生看到板書的形成過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邊寫邊側身對學生進行分析講解。

上課站位影響氣場,課堂“C位”在哪裡,老師們知道嗎?

5

<strong>側立於學生左右

【情境】學生在講臺進行領學時。

【技巧】當小組討論完畢,學生上講臺進行成果展示的時候,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身側。這樣,如果學生在成果展示時出現問題,側邊的站位有利於老師適時地介入,隨時掌控講臺上的情勢,並且老師在身側而不是主位,也有利於學生專注於自身,更有主人翁心態。

6

<strong>站在講臺下邊一側

【情境】學生提出/回答問題。

【技巧】在學生提出或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應該站在講臺下邊的一側並面向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的學生。當個別學生提出問題時,或與個別學生進行交流時,老師應儘量避免與學生個體距離過近,這樣容易使提出問題的學生產生“壓抑感”,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揮,同時也會容易使其他學生遊離問題之外。因此教師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採用站在講臺下的一側,並用眼睛餘光提示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研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