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很多藏友都喜歡古錢幣,但瞭解的只是古錢幣的外觀,每個朝代古錢幣的使用,體現的市面價值在當是是什麼情況和比例,大家都知道“一文不值“這句成語,這裡的一文就是銅錢裡的最小“面值”的錢幣。

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我們通常見到的小個錢幣都是一文,直徑大多在27mm以下(清朝順康雍三朝除外)。當然有一文也會有其他面值的錢幣。下面就說說宋、明、清三朝。

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北宋的經濟比較發達,因此錢幣需求量很大,所鑄錢幣面值有一文(小平錢)、兩文(折二)、三文(折三)、五文(折五)、十文(折十)。

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

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明朝時期也有類似於宋朝所鑄有記值背文的錢幣。例如:洪武通寶背一錢(1文)、二錢(2文)、三錢(3文)、五錢(5文)、十一兩(10文);嘉靖十一兩;萬曆折二;天啟十一兩;崇禎背二、背監五、戶五等。

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清朝順治、康熙、雍正時期的大多數均為一文錢,錢幣直徑比較大,基本在25mm~29mm之間。順治沿用明朝記值,比如順治十一兩。雍正也有折二(直徑30mm以上),萬曆折二;

瞭解古錢幣的面值,會讓你手中“一文不值”,變成“一文天價”

天啟十一兩;崇禎背二、背監五、戶五等。乾隆年間除了開爐大錢、宮錢(直徑27mm~29mm左右)外,均為一文錢。到了咸豐年間,出現了很多種面值的錢幣:一文、當五、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1000文)。面值種類多的令人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