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五徵草原,在絕對實力面前,逃亡是最好的選擇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在刀兵相見的日子裡,他們踏著敵人屍骨前進的場面,時常會在我們腦海中浮現,我們所熟悉的這些開國帝王中,差不多都是御駕親征的大能之士,但除去開國時期的這些大佬,其餘皇帝中,又有幾個是驍勇善戰的猛人呢?

永樂大帝五徵草原,在絕對實力面前,逃亡是最好的選擇

我翻遍了書籍,除了唐太宗李二陛下和戰爭狂人楊廣,明永樂大帝朱棣出現在我的眼前,那個畫像中魁偉的黑胖子,在靖難起兵稱帝后,五徵蒙古草原,將宿敵黃金家族的子孫追來追去,那句:“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祖訓,鞭策著後代每個子孫,終到大明覆滅,崇禎皇帝自盡煤山,也沒辱沒這句祖訓。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年少時就在外征戰,在名將徐達的悉心指導下,朱棣成為了上陣殺敵的猛將,在朱元璋擊垮蒙元后,朱棣被封為燕王,其鎮守的北京,成為了大明江山的北大門。

永樂大帝五徵草原,在絕對實力面前,逃亡是最好的選擇

在他起兵靖難後,面對朝廷四面而來的大軍,以一隅之地,多次成功戰勝了朝廷大軍,面對洶湧而來的官軍,朱棣身先士卒,揮舞戰刀,面對大量的流失飛箭,帶領靖難軍奮勇殺敵,經過幾年苦戰,靠著真刀真槍的廝殺,終於在公元1402年兵圍南京城下,坐上了夢寐以求的寶座。

朱棣素以脾氣古怪而聞名於世,對待兒子的態度也是如此,二兒子朱高煦在靖難時期屢立戰功,脾氣耿直彪悍,朱棣十分喜歡此子,常常大肆封賞。而大兒子朱高熾心地善良,唯唯諾諾,朱棣甚是不喜,常常在眾人面前訓斥與他,但朱棣對朱高熾的兒子卻非常喜歡,常常說只有這個孫兒最像他,小小年紀便將他封為皇太孫,可以說朱高熾後來繼承的皇帝,原因多是由於朱棣喜歡這個孫子的緣故。朱棣的皇位是用腦袋換來的,必然對皇位看的更重一些,對待太子的態度我們可想而知,可能有一些提防與警覺的心情在裡面,故而才會百般刁難。

永樂大帝五徵草原,在絕對實力面前,逃亡是最好的選擇

朱棣最大的特點是愛戰爭,若沒有他多次親征,靖難軍怎能戰勝朱允炆的百萬大軍。登基以後的朱棣,不習慣南京氣候的潮溼,更不放心草原深處的敵人,他力排眾議,將京城南京改到了北京,真正用都城守衛起了大明的江山,之後他五徵蒙古,創造了皇帝在位期間,領軍在外征戰的記錄。漠北草原的韃靼和瓦刺部,每次聽聞朱棣又帶兵來掃蕩草原,都會急匆匆的跑遠,生怕被這個脾氣火爆的皇帝碰到,那時候以朱棣的的性格,誰要是碰到就是滅族之災。蒙古高原的兩大部,面對朱棣的到來,帶領著族人子女,只能和朱棣玩藏貓貓,從不敢正面與他交鋒,對這個可惡的黑胖子可謂是又恨又怕,但是這也沒辦法,在絕對實力的面前,能保住自己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永樂大帝五徵草原,在絕對實力面前,逃亡是最好的選擇

公元1424年8月,朱棣病倒在最後一次北征的歸途中,不久後便去世了,自那以後,明朝再也沒有出現過北征,在整整二十五年後,瓦刺挾裹著明英宗來到北京城門前,企圖讓明朝割地賠款,那時的明英宗,可否記起曾祖五徵蒙古時的豪邁,是否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

我是通遼人,歡迎關注留言,在此先行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