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喝酒?看完你就懂了!

經常聽見別人說:為什麼很多人知道喝酒之後會醉,卻還是要喝?明明很多人不喜歡喝酒,為什麼還是要喝?小喝怡情,但喝多了也對身體不好,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是要喝酒?

其實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人為什麼要喝酒?今天支雲小君就為大家總結一下人為什麼要喝酒。

人為什麼要喝酒?看完你就懂了!

<strong>酒師最珍貴的獻禮

現代人喝酒,或許不需要理由,但一定有源起,而這源起便是世世代代流傳的傳統文化。

在古人眼裡,酒是杯中尤物,是最珍貴的佳餚,往往要獻給最珍貴的人,招待親人貴客、知己好友,甚至是用來祭祀神明祖先。

詩經《豐年》中說:“為酒為醴,丞畀祖妣,以洽百禮”。意思就是“糧食豐收了能釀更多美酒,就可以更隆重的祭祀祖先,請求降福分”。

人為什麼要喝酒?看完你就懂了!

古人物產並不豐富,許多人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即便如此,也要釀得美酒。因為酒是最珍貴的獻禮,用美酒招待,才能表現誠意。

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演變,酒已經成為中國人必不可少的“禮”品,喜事喝酒、白事喝酒、相聚喝酒、離別喝酒,獎勵喝酒、懲罰也喝酒,人與人的“禮尚往來”統統繞不開酒的影子。

<strong>酒是人際溝通的橋樑

酒文化”是一個既古老而又讓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現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越來越多地發揮酒的作用了。的確,酒在人們的交往中,可以起到溝通感情,促進友誼的作用。

人為什麼要喝酒?看完你就懂了!

網上一個很有趣的段子是這麼說的:

如果不喝酒,劉關張在桃園聊完天就離開,三國演義,劇終。

如果不喝酒,孫悟空就安靜了,在天庭當個弼馬溫,西遊記,劇終。

如果沒有酒,宋江就不會提詩,108好漢還沒開始就散了,水滸傳,劇終。

雖然是段子,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酒是五穀精華的濃縮,在男人眼睛裡,酒是闖蕩江湖的敲門磚;在女人眼睛裡,酒是柔情萬種的必殺器。

人為什麼要喝酒?看完你就懂了!

<strong>酒是助興解憂的玉液

好像人總要長到一定階段,才能發現酒的妙處。在那之前,酒不過是一款味道苦澀或辛辣的飲料,那個所謂的“階段”或是“契機”,對每個人來說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和強烈的情感波動有關。

可能是李白“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的逃避現實、蘇軾“酒酣胸膽尚開張”的豪情壯志、歐揚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真好還鄉”的瀟灑。

人為什麼要喝酒?看完你就懂了!

有些人身上發生的事註定無法和生活和解,酒就像是一枚強有力的助劑,讓你表達出清醒時刻被束縛住的情感。二三友,四五酒,美景醉過黃昏,記憶仍上心頭。

不過,酒雖能緩解壓力釋放情緒,但不宜貪杯喲,“酒”到微醺剛剛好。

<strong>好酒是可口的瓊漿玉液

許多人對自己說:好幾十歲的人了,雖然喝酒不多,但也時不時的喝點,為什麼自始至終品不出白酒的香味來,而只有苦和辣?各種白酒在我嘴裡只是苦辣的程度不同而已,從來沒有美味的感覺。

喝不出白酒的香味,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你喝的白酒質量實在太差,幾十塊錢的酒,和幾百塊錢的酒那的確是天壤之別。

很多人第一口白酒都是父親用筷子蘸一點,自此那種辛辣的感覺一直留在腦海裡,直到大學年紀之後,初生牛犢再嘗試,果然還是那辛辣味。但當有成長了,喝得多了,你才真正意識到酒和酒之間的不同。

人為什麼要喝酒?看完你就懂了!

就像馬雲說的,年輕人可能不認可中國白酒,但等他們到了45歲之後總有一天會愛上。這並不是因為中年人經歷多,能夠承受辛辣味,更重要的是中年了,有能力發現好酒的味道了,那是一種源自傳統工藝,經歲月沉澱的“糧食精”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