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發動機,作為汽車三大件之一,它可以說是汽車的核心部件。一輛車跑得是否很快,油耗是否高,基本上就能夠影響一些買家是否會將手中的鈔票投向它。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四缸發動機,它是現在的主流產品。但在早些年間,世界上各種類型的發動機都有,它們在某個時代也是當時的主流產品。那麼今天就跟著車叔,一起來看看汽車發展至今,都使用過哪些不同尋常的發動機。

水平對置12缸發動機:1946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V型發動機的氣缸呈“V”字型,所以它被稱為V型發動機。而水平對置發動機則是將“V”字的夾角掰成一條直線(180°),讓氣缸以腳對腳的形式躺在一起。比如水平對置12缸,則代表每一邊都“躺著”6個氣缸。在1947年的時候,保時捷為Cisitalia配備了這種發動機,將其推向主流。水平對置發動機也被稱作是Boxer發動機,所以之後法拉利推出的365 GT4 Berlinetta Boxer,也意味著它配備了水平對置發動機。

燃氣輪機:1950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英國的汽車製造商羅孚(榮威前身)向來都是比較保守的,但卻是他們率先將燃氣輪機塞到汽車上來。這臺Jet 1便搭載了燃氣輪機,功率為230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要14秒多。油耗高的嚇人,接近百公里40升。後來,通用和克萊斯勒公司都嘗試過燃氣輪機,勒芒耐力賽以及F1賽事也都推崇過,但這都沒有讓其流行起來。今天,燃氣輪機在陸地上的案例可能就是美國的M1坦克了。

三缸發動機:1953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三缸發動機並不是近代的產物,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奧迪DKW和薩博就推出過一些三缸車型。不過,當時的三缸發動機比現在大眾和福特使用的緊湊型三缸發動機要長得多。如今,三缸發動機因其小巧的佈局,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車型配備。

H型16缸發動機:1966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在1966年的F1賽場上,一些賽車使用V8或V12發動機,但BRM公司卻推出了H16發動機。事實上,H16發動機是由兩臺直列8缸發動機組成的,只不過它們通過齒輪來連接到一起。這種組合使得發動機太過於沉重,所以在1966年的大獎賽以後,H16發動機就被淘汰了。

轉子發動機:1967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可以說,轉子發動機是被馬自達給發揚光大的。馬自達多款跑車均採用轉子發動機,並且預計在RX-Vision概念跑車上面也會重新燃起轉子發動機的火焰。不過,在和馬自達達成協議之前,德國工程師菲利克斯·汪克爾創造了這種高轉速發動機。在1967年的時候,Cosmo 110S等一系列轎跑車均採用了轉子發動機,得益於發動機的平順性和高轉速特性,跑車非常受歡迎。

水平對置8缸發動機:1968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水平對置八缸發動機一直受到業界的青睞,但它的製造成本超過了它的平穩度。但為了賽車運動,保時捷908還是配備了一臺3.0升水平對置八缸發動機。它擁有350馬力,讓908從1969年到1971年,連續三年取得國際錦標賽的冠軍。如今,水平對置八缸發動機不大常見,比較常見的是斯巴魯車型上面的水平對置四缸發動機。正是因為這種發動機的氣缸是對置的,很好地消除了發動機自身的振動,所以它經久不衰。

V型五缸發動機:1983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首次搭載V5發動機的車型是1997年亮相的帕薩特。它擁有2.3升的排量,148馬力的動力,主要用來彌補四缸和六缸發動機之間的差距。儘管V5發動機的設計比較巧妙,但它的成功有限,在通用汽車把玩了一段時間後,V5發動機離開了市場。

W型16缸發動機:1995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布加迪的Veyron和Chiron與W16發動機關係最為密切,這兩款車型常年載著W16發動機到處跑。最開始,W16發動機為Veyron帶來987馬力,現在的Chiron搭載改進後的W16發動機,擁有1479馬力。

W型八缸發動機:2001年

絕對奇葩的發動機盤點!簡直大開眼界

大眾汽車的W8發動機設計巧妙,它將兩個小夾角V4發動機連接在一起,這使得它的大小和V6發動機差不多。更多的氣缸提供更大的動力和扭矩,也更加平順。在帕薩特上面,4.0升的W8發動機提供271馬力和370牛·米扭矩。不過,它的銷量並不好,最終只售出大約1.1萬輛。

總結

從早期的單缸發動機,到後來的十六缸發動機,直到現在的四缸甚至是三缸發動機,發動機的發展從最初的堆缸數來提高動力,逐漸轉變為從技術方面提升,也就是保證動力的同時逐漸減少缸數。儘管未來是電動車的天下,但在電動車浪潮來臨之前,可以預見三缸發動機甚至是兩缸發電機都可能成為主流,直到內燃機徹底離開市場。自此,內燃機的時代翻篇,迎來電動機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